明朝的靖難之役,爲什麽沒有演變成七國之亂和八王之亂的局面?

鄉間曆史 2024-05-07 17:47:05

藩王謀反的案例在我國曆史上是非常常見的,比如漢朝有吳楚七國之亂,晉朝有八王之亂,明朝有朱棣和朱允炆之間爆發的靖難之役。那麽爲什麽明朝的靖難之役,沒有演變成七國之亂和八王之亂呢?爲什麽面對朱允炆的削藩,只有朱棣選擇了反抗呢?

八王之亂

首先我們要明確的是,明朝的藩王和漢晉時期的諸侯王完全不是一種東西,在學習曆史的時候我們都知道,漢朝的區域劃分是郡國並行制,這裏的國指的就是諸侯王的諸侯國,意思是諸侯國和郡都是漢朝的行政單位

相比于郡,國在內部其實是完全自理的,比如七國之亂的發起者吳王劉濞,他治理下的吳國面積是三個郡五十三個城池,吳王不僅能在吳國的境內隨意增長軍隊,還私自的鑄造了錢幣,煮海鹽去賣錢,甚至還不向朝廷納稅,俨然是一個軍事、經濟各方面都獨立的國中之國

在漢朝中央強大的時候,皇帝可以廢除諸侯國,將國的地盤變成郡。比如漢景帝在平定七國之亂後,就將參與七國之亂的濟北國廢除,設置了濟北郡。但漢景帝也將中山郡封給了劉勝,成立了中山國,也就是說郡和國這兩個行政單位是可以隨意切換的

郡國並行制

影視劇中的吳王劉濞

但如果諸侯國的勢力打過朝廷,就會出現藩王謀反的現象,漢朝這種郡國並行制一直延續到了晉朝,西晉的八王之亂之所以爆發,就是因爲這些諸侯國其實都相當于獨立的狀態,再加上他們的勢力日益強大

抱著自己也是司馬家的一份子,爲什麽不能取代那個樣子的司馬衷,成爲九五之尊的想法。這些司馬家的諸侯王最終拿著家底,打起了內戰;而明朝和漢朝晉朝的狀況完全不一樣,朱元璋登基後,明朝在省級的行政單位上,采用了三個部門同時管理的方式

這三個部門分別是承宣布政使司掌管行政、都指揮使司掌管軍事、提刑按察使司掌管司法,除了個別地方像遼東這些是軍事管理之外,全國都是屬于這三個部門同時管理的方式,並沒有漢晉時期的諸侯國。

晉惠帝司馬衷

明朝藩王地圖

朱元璋雖然封了大量的兒子去做王,但這些藩王並沒有自己的封國,比如明成祖朱棣被朱元璋封爲燕王,但明朝並沒有燕國這一行政單位,朱棣去了北平就藩之後,北平在地方上的管理也不是朱棣說了算,他也不能幹預地方的行政、軍事和司法

這也就解釋了朱棣起兵之前,爲什麽在燕王府裏面作妖,還讓姚廣孝秘密的招募士兵。因爲他實際上能夠管的地方就是北平燕王府。其他藩王也一樣,到地方就藩之後只能在王府裏待著,他們並沒有對地方的治理權,和軍隊的調動權,最多就是在戰時朝廷的許可下,有統兵作戰的權力

這也是爲什麽朱元璋向朱允文說有你的叔叔幫你保衛邊疆。平時這些藩王是動不了軍隊的,朱棣起兵的時候,也只有王府的幾百個護衛,直到他殺掉北平布政使和都指揮使的時候,才真正意義上的控制了封地。明朝這種藩王的體量,是沒辦法和西晉漢朝時期的諸侯王做對比的

朱棣起兵

而朱棣能夠起兵成功,則是因爲他之前帶兵打過仗,和軍中的很多將領都有聯系,有情誼,有影響力。而這種情況在當時,能夠做到的藩王少之又少,大部分的藩王都沒有這樣的實力。所以在朱棣宣布靖難起兵的時候,他們自然沒能參與進去了

而且朝廷對其他藩王的看管也更加嚴格,他們也沒有辦法做什麽動作,說白了就是一群被圈養起來的藩王,如何能做到七國之亂和八王之亂的那種水平呢?至于朱允炆後來輸給了朱棣,讓朱棣以一隅之地對抗全國之力還能翻盤,那就是朱允炆自身的能力問題了

0 阅读: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