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雪峰又說大實話了:爲什麽學校甯願去教沒用的知識,也不會教你謀生?

亦良堂認知覺醒之路 2024-05-14 10:35:38

在當今社會,教育作爲人才培養的重要途徑,一直受到人們的廣泛關注。而近日,知名教育專家張雪峰的一番言論再次引發了公衆的深思。他提到:“爲什麽學校甯願去教沒用的知識,也不會教你謀生?”這一觀點雖然直白,卻觸及了教育核心問題的一個側面,值得我們深入探討。

一、教育目標的多元性

首先,我們需要明確的是,學校的教育目標並非單一地指向謀生技能的培養。

教育的本質在于啓迪智慧、塑造品格、傳承文化,以及培養具備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人才。因此,學校在教育過程中,既要注重知識的傳授,也要關注學生綜合素質的提升。

這些“沒用的知識”往往能夠拓寬學生的視野,激發他們的想象力和創造力,爲未來的職業發展打下堅實的基礎。

二、謀生技能的複雜性與多樣性

謀生技能並非一蹴而就的,它涉及到多個方面的因素,包括興趣、性格、職業定位、市場環境等。而學校作爲一個教育機構,其資源和精力有限,難以針對每個學生的具體情況進行個性化的謀生技能培訓。

此外,隨著社會的快速發展,職業需求也在不斷變化,學校很難預測未來哪些技能會更有市場價值。因此,學校在教育過程中更傾向于提供基礎知識、基本技能的培養,爲學生未來的發展打下堅實的基礎。

三、教育內容的普遍性與特殊性

教育內容的選擇往往受到多種因素的影響,包括文化傳統、社會需求、學科發展等。學校在教育過程中需要考慮到這些因素,選擇具有普遍性和基礎性的知識作爲教育內容。

這些知識雖然看似與謀生無關,但它們是學生未來學習和發展的基礎。同時,學校也需要關注特殊性的教育內容,如職業教育、技能培訓等,但這些內容往往需要結合具體的行業和職業進行針對性的培養,需要學校與企業和行業進行深度合作。

四、教育方法的局限性與創新性

傳統的教育方法往往注重知識的灌輸和應試能力的培養,而忽視了實踐能力和創新精神的培養。然而,在現代社會中,實踐能力和創新精神對于一個人的職業發展至關重要。

因此,學校需要不斷創新教育方法,注重實踐教學和項目式學習,讓學生在實踐中學習和成長。同時,學校也需要加強與企業和行業的合作,爲學生提供更多的實踐機會和實習機會,幫助他們更好地了解社會和職業需求。

五、個人發展的主動性與被動性

雖然學校在教育過程中起著重要的作用,但個人的發展最終還是取決于自己的主動性和努力。學生需要認識到教育不僅僅是學校的事情,更是自己未來發展的重要基石。他們需要積極主動地參與學習和實踐,不斷提升自己的綜合素質和能力水平。同時,學生也需要關注社會和職業需求的變化,不斷調整自己的職業規劃和發展方向。

張雪峰的觀點雖然直白,但並非全面。學校在教育過程中既要注重知識的傳授和綜合素質的培養,也要關注學生的謀生需求和職業發展。同時,學生也需要認識到自己的主動性和努力對于個人發展的重要性。只有這樣,我們才能真正實現教育的目標,培養出更多具備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人才,爲社會的發展做出更大的貢獻。

2 阅读:453
评论列表
  • 2024-05-17 06:51

    謀生的手段很多都涉及陰謀詭計、爾虞我詐,你說這讓學校怎麽教

  • 2024-05-17 09:18

    這標題有什麽居心一看便知

  • 2024-05-17 15:45

    不教知識,教洗衣做飯?還是教挖煤?或者教打螺絲?再或者教流水線?謀生的手段千千萬,誰知道你以後會幹什麽工作。

  • 2024-05-17 12:33

    知識比謀生簡單多了

  • 2024-05-17 10:39

    學校應該文化課和技能都交,還有工作中需要的這證那證,辦公全套軟件,考不考級無所謂,要用熟練了,不要一入職連個表格都不會做

亦良堂認知覺醒之路

簡介:讓我們共同踏上認知覺醒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