降價是字節AI的出路嗎?

字母榜 2024-05-16 14:30:26

不公布榜單成績和參數規模的字節系大模型,“別出心裁”地靠價格戰出圈了。

相比百度、阿裏同規格32k模型0.12元/千tokens定價,近期,字節首度對外亮相的豆包大模型價格號稱比行業便宜99.3%,定價降至0.0008元/千tokens,這意味著,用戶花0.8厘錢,就能處理1500多個漢字。

不惜以價格戰開道的背後,在多個業務陷入增長瓶頸之下的字節內部,雲服務正在擔起更多的增長重任。

2021年11月,從張一鳴手中接任字節CEO半年後的梁汝波,開始重組組織架構,成立六個業務板塊:抖音、火山引擎、大力教育、飛書、朝夕光年和TikTok。同一年,火山引擎正式發力laaS,加碼雲服務。

拓展雲服務的策略,更早埋藏在張一鳴2016年時的規劃中。當時,今日頭條用戶數首次達到6億,張一鳴對外講起公司未來突破點,其中提到兩點:一是“公司越強大就越要往底層走,往整個社會的基礎設施走”;二是“C 端做完可以往上遊進入B端基礎設施”。

但從去年11月以來,除了以火山引擎爲代表的雲服務尚保持業務和團隊穩定外,字節其余業務板塊相繼遭遇發展阻礙——大力教育之外,朝夕光年爲代表的遊戲業務大裁員,飛書開始精簡組織,TikTok也正面臨美國封禁危機。

AI大模型浪潮的到來,無疑使得火山引擎的重要性進一步凸顯,也給字節帶來了一個將火山引擎打造爲新增長引擎的機遇。

調整部分業務之余,新的資源正在同步向AI集聚。據晚點LatePost報道,去年11月,梁汝波在最近兩個月的OKR裏強調了探索AI業務,將調整公司組織以迎合AI戰略,同期一個新的AI研發部分Flow在字節被組建起來。

在今日頭條和抖音崛起過程中吃到用戶規模紅利的字節,如今想把這套策略移植到AI大模型領域,價格戰則成爲字節撬動用戶量的新杠杆,並希望借此帶動火山引擎雲服務的增長。

但在國內其他研發大模型的雲廠商,尚未走通以價格戰帶動雲業務增長的路徑之際,字節的以價換量策略仍有待接受市場的檢驗。

A

字節成爲加入價格戰競爭的最新大模型玩家。

在字節祭出價格戰牌兩天前,作爲零一萬物CEO的李開複,對外宣布零一萬物千億參數模型的訓練成本同比降幅達一倍之多。

在大模型領域“既挖金子又賣鏟子”的雲廠商,更早一步發起了行業價格戰。

今年2月份,阿裏雲宣布全線下調雲産品官網售價,平均降價幅度超過20%,最高降幅達55%,這被官方稱爲是阿裏雲史上最大力度的一次降價,涉及100多款産品、500多個産品規格,覆蓋計算、存儲、數據庫等所有核心産品。兩個月後的4月份,阿裏雲將降價策略擴大至海外公有雲産品。

沒有直接喊出“價格戰”的百度,則通過優化成本的方式來了場變相降價。截至4月份,百度文心大模型推理性能提升105倍,推理成本降到原來的1%。這意味著,客戶原來一天調用1萬次,同樣成本現在可以調用100萬次。

無論百度還是阿裏,借助降價手段的背後,都在追求雲計算的網絡效應和規模效應,即用雲的客戶越多,供應鏈采購成本、均攤研發成本和資源閑置成本就能越低,雲廠商的降價空間也便越大,從而循環往複。

值得注意的是,在國內大模型廠商卷價格之際,國外廠商的重點,仍在致力于推進大模型技術的叠代升級:OpenAI推出了升級版GPT-4o,谷歌在I/O大會上推出了類Sora的視頻生成模型Veo等。

除了國內大模型廠商主觀上的選擇之外,客觀上,在算力等方面的限制,也某種程度上催動難以在技術上追趕國外玩家的國內廠商,將重心從技術優先轉向應用優先,更加側重使用成本的優化。

李開複甚至在PMF(Product-Market Fit,産品市場契合)之外,爲大模型産品研發發明了一個新的概念,即加入Technology與Cost組成四維概念——TC-PMF。

與移動互聯網時代相比,大模型時代,模型訓練和推理成本構成了每一個創業公司必須面臨的增長陷阱。

包括李開複、朱嘯虎等在內的人,都開始認同一種觀點:等到推理成本再下降100倍後,AI應用便大概率會迎來爆發期。

但這樣的路徑也並非沒有風險,前提是國內大廠研發的基座大模型,能夠在技術叠代上追上OpenAI的步伐。否則,創業者在一個相對落後的系統上開發應用,很可能最終淪爲無源之水。順著大模型風口率先起飛、又被通用大模型擠壓生存空間的Jasper AI,便是前車之鑒。

考慮到在ChatGPT上被驗證過的模型性能縮放法則(scaling laws),當下仍然生效,上述風險發生的概率,任何一家大模型廠商都難以忽視。

OpenAI CEO 山姆·奧特曼在近期一次訪談中就提到,目前OpenAI還沒有達到AI發展曲線的頂點,“很多人的創業/研究方向是在補全現在AI的缺陷,本質是在賭AI不會變得更好,但未來的GPT-5、6會讓這些努力變得沒意義。”

B

在跳過刷榜和參數規模環節後,缺失技術亮點後,價格成爲字節在這場大模型産品競賽中,爲數不多的記憶點。

相比阿裏雲在開源方面的領先,百度在All in AI方面的決心,乃至明星初創公司月之暗面Kimi憑借200萬上下文爆火出圈,字節系大模型並未展現出獨特之處。

首度對外亮相的主模型豆包通用模型pro,長文本支持力度只有128k,標示的理解、生成、邏輯等綜合能力,也都是各家大模型産品的標配。

豆包通用模型pro在技術創新上的缺失,背後更是字節在大模型産品研發上整體節奏落後的現實。

跟隨策略,成了字節AI大模型的主要指導方法論。

從2023年4月起,百度、阿裏、騰訊相繼通過旗下雲服務對外提供大模型接入服務。直到一年後的2024年5月,字節自主研發的豆包大模型才開始通過火山引擎正式對外提供服務;2022年11月ChatGPT發布之後,百度、阿裏等國內大廠相繼在去年三四月份推出自研大模型文心一言和通義千問,但直到去年8月份,字節才對外亮相了雲雀大模型(豆包大模型前身)。

AI進展緩慢的現實,一度引得梁汝波在1月底新一期的All Hands(員工面對面)上,批評道:“公司層面的半年度技術回顧,直到2023年才開始考慮GPT,而業內做得比較好的大模型創業公司,都是在2018年至2021年創立的。”

字節關注大模型乃至AI技術並不算晚。2017年的一次CEO面對面上,有員工問算法技術負責人楊震原:公司在人工智能上與 BAT 的差距在哪裏?楊震原回答說,“今日頭條本來就是一家人工智能公司,但不是機械手臂這種人工智能。”

張一鳴也認爲公司占據了非常好的優勢,“有應用場景、有活躍用戶、有長使用時長。”

但字節並沒有沿著AI這條路堅定投入。據晚點LatePost報道,2020年6月OpenAI發布GPT-3後,字節曾訓練了一個數十億參數的生成式語言大模型,由于參數規模有限,該模型生成能力一般,字節當時看不到它的商業化可能性,“ROI(投資回報率) 算不過來”,這次探索便淺嘗辄止。

爲了加速AI步伐,2月份,抖音前CEO張楠從抖音轉崗剪映,著手推出一個新的AI生圖和視頻産品。

5月初,張楠交出了自己轉崗後的首份作業——支持圖片和視頻生成的即夢AI,但讓外界期待的類Sora高階視頻生成能力,目前官網顯示仍處于內測階段。初階版視頻生成能力,非會員僅支持生成3秒內容。

C

僅靠瘋狂的價格戰,能否拉動雲服務的增長?在火山引擎之前,阿裏雲或許已經給出了部分答案。

去年就喊出史上最大降價的阿裏雲,並未能借助價格戰換來新的增長。2024年第一季度,阿裏雲收入爲256億元,同比增幅只有3%,環比基本保持一致。

聚焦到國內公有雲市場,阿裏雲市場份額甚至不增反減。IDC發布的《中國公有雲服務市場(2023下半年)跟蹤》報告顯示,2023下半年IaaS市場中,阿裏雲市場占比27.1%,位居第一。但在2023上半年中國IaaS市場中,阿裏雲市場份額則爲29.9%。

價格戰的效果也在引起同類雲廠商的反思。不同于去年發起價格戰後,國內主流雲廠商紛紛跟進的場面,今年當阿裏雲再次發起價格戰後,僅剩市場份額不大的京東雲高調接招。

有雲廠商高管表示:“降價一直存在,並且只要摩爾定律在,降低計算成本將一直是雲服務行業的趨勢。但我們並沒有看到競爭形勢發生巨大變化,就像一年前業內針對中小企業的一輪高調但影響不大的降價一樣。”

與增速停滯的阿裏雲場面對比,國外雲廠商反而重新迎來高增長周期,增速保持兩位數高增長。今年一季度,微軟雲 Azure收入190億美元,同比增速31%;谷歌雲收入96億美元,同比增速28%;亞馬遜AWS收入250億美元,同比增速漲至17%。

AI成了推動國外雲廠商高歌猛進的利器。微軟CEO納德拉更是在財報會上直言,“Azure已經成爲幾乎所有從事人工智能項目的人的停靠港。”

2021年正式發力laaS,加碼雲服務的火山引擎,一度被爆出想成爲阿裏雲、騰訊雲、華爲雲之外的 “中國第四朵雲”。但截至2023年下半年,從IDC數據來看,火山引擎距離跻身中國公有雲市場TOP5還有很大差距。更糟糕的是,相比三年前,運營商雲的快速崛起,無疑給了火山引擎更大的挑戰。

價格戰也很難加速火山引擎繼續前進的步伐。按奧特曼的話說,“OpenAI也可以將非常高質量的AI技術成本降至接近零……”

參考資料:

《字節跳動豆包大模型發布,火山引擎全棧 AI 服務助力企業智能化轉型》火山引擎

《字節跳動副總裁朱駿:從大模型到用戶體驗,在做豆包産品時的一點感想》字節範兒

《李開複首次深談AI生態全景布局:共享單車式的補貼邏輯不再適用于 AI 2.0》騰訊科技

《ChatGPT 之父最新演講:GPT-5 聰明程度超乎想象,一大批 AI 初創公司的努力將變得毫無意義》APPSO

《字節跳動全面進軍雲計算 IaaS 服務,想做中國第四朵雲》晚點LatePost

1 阅读:58

字母榜

簡介:讓未來不止于大。關注商業巨頭的進化,生態和戰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