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英文下台倒數,兩岸政策強硬依舊,賴清德的“燙手山芋”接不停

台海網 2024-05-13 09:21:18

來源:海峽之聲

距離島內蔡英文當局下台還有一周時間。面對近期大陸的頻頻釋放善意,民進黨及當局的兩岸政策,依然強硬,甚至于變本加厲,加緊阻撓兩岸交流,制造兩岸對立,毫不掩飾其頑固堅持“抗中反中”立場的“台獨”本質。

5月2日,民進黨當局陸委會宣布,修正禁止台灣民衆擔任大陸黨政軍職務公告,將範圍進一步擴大到大陸海協會、全國台聯、全國青聯及孔子學院等機關團體。並聲稱,此次修正是爲應對實際現況,防止大陸“對台統戰、滲透分化,維護台灣安全與安定”。據披露,從2013年至今,已經有40多位台灣民衆因擔任大陸黨政軍職務,而遭到處罰。5月9日,針對馬祖地區協助大陸方面代辦“福馬同城通”卡一事,陸委會竟以有觸及“兩岸人民關系條例”疑慮爲由進行幹預,致使馬祖方面不得不撤銷相關安排。

對于大陸海警船等在金門海域的正常執法巡查,陸委會則汙稱大陸“挑釁”,並宣稱此舉是“破壞兩岸之間的和平局勢與現狀”。另外,爲限制兩岸交流,民進黨籍民代沈伯洋近期提出對“兩岸人民關系條例”部分條文進行修正的議案,妄圖以當局的行政權管制赴大陸交流的對象,要求島內民代及縣市議員、核心關鍵技術業務及管理人員在海外接觸大陸黨政軍人士必須申報。在這種“審查許可”機制之下,兩岸交流將近乎被阻斷。而針對在野陣營有意修正所謂“反滲透法”,松綁兩岸交流,賴清德則明確表達反對態度,並聲稱這只會“傷害台灣,更會對區域的穩定及和平産生影響”。以上種種做法,和蔡英文、賴清德所標榜的兩岸要良性對話,“自信交流”,完全是南轅北轍,說一套做一套。更與島內要和平、要發展、要交流、要合作的主流民意相違背,遠離民衆訴求,逆潮流而動。有島內人士分析,目前,民進黨不會輕易“接球”,主要原因在于兩點:一是怕對過去蔡英文8年執政的兩岸政策形成打臉;第二則是怕讓在野黨加分,這會對未來少數執政的民進黨和賴清德不利。“綠營不會現在做球給藍營”。但也有人士認爲,這是即將卸任的蔡英文給未來接任的賴清德出了難題,或是預告了賴清德未來的兩岸政策路線。

無論其目的如何,不可否認的是,當前台灣多數民意對兩岸和平發展,恢複交流交往引頸期盼,民進黨方面卻耽于政治考慮,違背民意,繼續操作兩岸對立和“抗中保台”的伎倆,也正反映了其“台獨”的本心和魔性所在。況且,蔡英文、賴清德及民進黨的“仇中抗中”思維早已經根深蒂固,自稱“務實台獨工作者”的賴清德,其“台獨”立場和主張比蔡英文更爲激進和頑固,在這種情況下,兩岸缺乏一個中國原則和“九二共識”的對話基礎,又如何能做到良性對話?近期,島內有機構對蔡英文8年來的“施政作爲”進行了民調,結果顯示,蔡英文留下的三大“燙手山芋”分別爲“司法改革”、“經濟增長”和“兩岸關系”。在兩岸關系上,蔡英文當局遺留了不少爛攤子和“燙手山芋”,等待賴清德來處理。一是金門“2.14惡性撞船事件”的後續處理。該事件已經發生近3個月時間,蔡英文當局在處理該事件中表現得無情、無義、無理,至今還沒有對該事件的過程和真相做出明確的交代,更沒有妥善處理善後事宜。不僅嚴重影響了金門經濟社會的發展,更影響到兩岸關系的善意互動。二是盡快解除台灣民衆赴大陸旅遊的“禁團令”。

放開兩岸觀光旅遊和正常交流交往是民心所向和大勢所趨,島內觀光産業強烈期盼盡快“解除禁團令”和“全面開放陸客來台”。賴清德上任後如果一意孤行,濫權妄爲,不予開放,必將惹怒民衆、盡失人心。三是取消貿易壁壘,推動兩岸經貿正常化。多年來,兩岸經貿交流一直處于不公平狀態。大陸對島內産品敞開大門,但台灣卻一直對大陸相關産品實施貿易壁壘,限制2500多項産品輸入台灣。針對這一問題,賴清德團隊需要拿出誠意和實際舉措,盡快取消對大陸的貿易限制。如果繼續進行政治操弄,恐讓台灣失去ECFA,經濟遭受重創,並動搖兩岸經貿交流的合作根基。

今年以來,馬英九率領台灣青年訪問團,傅崐萁率領中國國民黨民意代表訪問團,張平沼率領台灣民意代表交流參訪團相繼訪問大陸,表達島內的新民意和台胞期盼兩岸交流的心聲,大陸方面也連續釋出善意,以實際政策舉措,真誠回應島內民意。有評論認爲,這已經是拿到打開兩岸交流大門的鑰匙,接下來就要看民進黨當局願不願意把門打開。曆史和現實早已證明:兩岸關系好,台灣才會好。兩岸關系和平發展,交流合作的鑰匙就是體現一個中國原則的“九二共識”。蔡英文當局8年來,拒不承認一個中國原則,歪曲否定“九二共識”,不斷進行謀“獨”挑釁,讓兩岸關系緊張動蕩,也交給了賴清德及其團隊衆多“燙手山芋”。賴清德如果真有誠意改善並緩和兩岸關系,唯有改變“台獨”立場,承認一個中國原則,即可打開兩岸交往、對話的大門。

0 阅读: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