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時代的保障房住起來是什麽樣的?看完之後你再決定要不要買房

活在信息時代 2024-02-25 13:51:38

對于未來房地産的發展,很多意見已經指出了,加大保障房建設和供給是一個明確的方向。因此,網上很多人一片歡呼,覺得(在大城市)居者有其屋即將成爲現實,爲什麽要加個括號呢?因爲大部分人在老家是有房的,只不過他們不把老家的房子當房罷了。在一些人眼裏,只有北上廣深的房子才是房子,老家的只能叫磚混結構體。而買不起北上廣深好地段的房子,就是社會不公平。

不過無論如何,商品房和保障房將會和體制內外一樣,將來是兩個平行世界,就像《北京折疊》裏面描寫的那樣,這是無法避免的事情。那麽在信息社會和東亞傳統文化加持之下,未來的保障房住起來會是什麽體驗呢?我們來預測一下。

首先我們來看一下當前權力和財富代際傳遞的情況。大家知道,一個國家承平日久,權力和財富代際傳遞,逐漸增強是不可避免的事情。事實上,建國以來,這種代際傳遞不太明顯的最主要原因其實是嚴格的計劃生育。只有一個孩子的話,一是可能有早逝的風險,二是很多父母可能在已經有足夠的積累基礎之上,不想讓孩子經曆太多風波,平安渡過一輩子就好,這是很多爲人父母樸素的想法。

但是現在我們知道,三胎已經放開了。而且已經有人在鼓吹不能“一人犯罪,影響三代”了,隨著這部分人力量的增強,這種考公限制的取消恐怕未來是不可避免的。而這兩個因素疊加起來,終將指上一個結果:權力與財富的代際傳承不可避免!

沐浴在家族權力影響下成長起來的一代人,我們已經看過很多了。無論是“家族傳承吾輩責”的周公子,還是直接辱罵網友的北極鲶魚,和頻繁換女伴的王校長,都只是這裏面的小角色而已。

隔壁同樣深受儒家文化影響的韓國,已經給我們做了一個很好的示範例子。且不說韓國那些被視爲玩物的女星們,單是韓國“堅果門”事件,就足以說明一切了。財閥家大小姐僅僅是因爲飛機上提供的堅果未拆封,就命令乘務長下跪,飛機返航。從中可以窺見未來階層分化之後社會是怎樣運作的。

優秀的喜劇《是,首相》裏,已經告訴了我們國家治理的重點,是只管治亂,不管善惡。事實上,加大保障房供給無疑是穩定買不起房的群衆情緒的手段之一。但是僅僅是讓大家有地方住就可以了嗎?答案顯然是否定的。

事實上,在各種社會事件之中發泄情緒的網友,絕大多數都是有地方住有手機能上網的。真正流浪街頭撿垃圾爲生的人是交不起上網費的。即便大家都有房子住,社會的不公平現象依然存在,並且不可避免。保障房的住戶被周公子們嘲笑是貧民幾乎是必然的事情。

但是我們不可能立法禁止周公子們嘲笑保障房住戶住在貧民窟,這就決定了,保障房只是傳統官府“恩威並施”中的那個“恩”。

所以我們要對保障房裏,可能存在的那個“威”是什麽,有所認識。

作爲信息時代的網民,我們知道華爲等一系列智能電視品牌都是帶攝像頭的,知道某款手機,因爲用了可伸縮攝像頭,所以時不時那個攝像頭會自己探出來一下,也知道自己和朋友聊天聊到了什麽産品,幾分鍾廣告就會自動推送相似的産品。更知道自己的聊天記錄有可能是被警告的。

那麽會不會有建設保障房的企業,申請某個基金項目,防範保障房事故發生風險專項,進而成爲行業標准呢?畢竟保障房裏電瓶車上樓、小孩子亂寫亂劃、鄰裏糾紛不可避免對吧。現在我們辦案第一件事不都是調監控麽。

就像現在智能養豬行業的監控室裏,爲了保障豬的健康成長,各種大屏幕監控到豬欄的每個角落,沒事欣賞一下種豬交配,也是很常見的。

喜歡本文的話,歡迎關注活在信息時代哦:)

0 阅读:1

活在信息時代

簡介:關注信息時代的技術發展與社會倫理變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