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小縣城實錄:留守婦女,“五一”發現老公又出軌

喝啤酒侃感情 2024-05-05 08:44:04

一直以來,我們都在關注留守婦女群體的生活狀態和心理狀態。此前,我們根據現實情況,推送過多篇關于留守婦女生活的文章。

張曉敏(化名)是我們的讀者,也是一名留守婦女,她堅持要講講她的故事。

我和老公劉壯結婚13年了,孩子今年讀六年級。老公常年在外打工,我在家照顧孩子。我,稱得上是一個標准的“留守婦女”。

爲了補貼生活,我在本地一家公司辦公室找了一個行政專員的工作。每月工資2800元。雖然不多,但能減輕老公的壓力。而且,平時自己手頭寬裕一點,滿足一些基本需求,也能更大方一些。

這樣的日子,我已經過了九年。九年間,我和老公都是聚少離多。他一般一年回來一次,有時“五一”“十一”假期也回來。

我其實處于一個比較矛盾的狀態:一方面期待他經常回家,因爲這樣才能讓家更有味道;另一方面,其實我討厭他回家。每次他回來,基本什麽都不幹,我得伺候他。雖然我理解他在外忙碌的辛苦,但“夫妻同心”這個詞,我還是希望有一些具體的表現,比如一起回老家看看父母,一起帶孩子出去玩玩,晚上能一起好好睡個覺。

他總說,他回家就是調劑的,是回來休息的。平時工作已經夠累了,希望我能理解他。

他的這種大男子主義,我是清楚的。

這次“五一”假期,他又回來了。我滿心期待,希望他能在家好好待待。回來的當晚,我早早做好了晚飯,飯後匆匆洗澡,還給自己化了一個妝。

可是,他接到一個哥們兒的電話,說是好久沒見,一起吃點燒烤,喝點酒。這我能不尊重嗎?我可不想被人說成不懂事。

除了囑咐他“別喝多了,早點回家”以外,我什麽都做不了。

不出意外,他回來很晚,喝多了。朋友將他送到家門口,他當即“現場直播”。

我將他放到床上後,開始收拾他的殘局。

他的手機響了一下,我拿起來看了看,是一條短消息,通過提示頁清晰地顯示了出來:“怎麽樣,家裏還好嗎?”

老板?同事?朋友?這到底是誰?那一刻,我竟然産生了濃厚的興趣。于是,通過他的指紋打開了手機。

發送消息的是一個女性頭像,兩人的對話框中,除了剛發的一句話,什麽都沒有。

如果是熟悉的朋友,平時經常發消息,怎麽可能什麽都沒有呢?如果是不熟悉的朋友,怎麽會發如此熟悉的內容呢?顯然,之前的聊天信息被刪了?

他爲什麽要刪?是怕我看到嗎?還是無意的?

我點開他的消費明細,竟然發現他竟然有多筆轉賬記錄,是給對方的。其中,有一筆在婦女節,另一筆在情人節。

我明白了。他,又出軌了。

這不是他第一次做這樣的事。三年前,我就發現他情況不對。經過調查,情況與這次如出一轍。

那一次,我沒有克制自己,我將他們的聊天記錄和轉賬記錄截圖發給了對方,並且警告她以後不許來往。而對于他本人,我讓他寫了承諾書,並且針對性地寫明了每個月向我上交多少錢。

我也想通了:男人如果忠誠,不需要我控制。如果不忠誠,他總有自己的辦法。何況,他長期在外,身心都備受煎熬,他也是一個正常人。只要他心裏還有家,還能回家,其他的事我可以睜一只眼閉一只眼。對于我個人而言,只要他給我錢花,就好。計較太多,只會讓自己更加不快樂。

三年來,一直相安無事。可是,他竟然又有了新情況,我該怎麽辦?

其實,這三年我一直點兒都不快樂,經常有各種情緒,皆因他。我努力和姐妹們打成一片,與同一個小區的兩個留守鄰居互相鼓勵,不斷豐富自己。

我認爲自己走出來了,實則沒有。

那麽,下一步我該怎麽辦呢?

難道,這真的是留守婦女的宿命

0 阅读:227

喝啤酒侃感情

簡介:寫家鄉、寫小城市的煙火氣,我們更在乎是否有代入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