痛擊西夏,揚北宋國威,趙煦一生,若非早逝,定無靖康之恥

學典曆史 2024-04-06 21:12:16

公元1086年,王安石帶著未竟之事業與世長辭了,然而一位名叫章惇的大臣卻漸漸走向了曆史舞台,他曾是王安石變法的擁護者,也是宋哲宗趙煦執政時期的幫手;一切迹象表明北宋又迎來了一位聖明天子,這對君臣即將上演著一場“中興北宋”的劇情。

在曆史上,宋哲宗趙煦的知名度並不是很高,因爲前有其父宋神宗趙顼勵志圖強,開變法先河,後有其弟宋徽宗趙佶誤國誤民,上演著“靖康之恥”的悲劇;夾在中間的趙煦被這前後的落差感所影響,多少有點容易被忽視,但曆史最終沒有遺忘這個擁有雄心壯志的年輕人。

公元1085年,宋神宗趙顼駕崩,其子趙煦登上了皇位;對于一個9歲的小皇帝而言,此時想的不是如何強大北宋,而是應該想著怎麽奪回親政大權,高太後便是趙煦前進的絆腳石,她是英宗趙曙的皇後,神宗趙顼的生母。

趙煦繼位時,高太後已經54歲了;趙煦並不喜歡這個祖母,因爲高太後掌權之後除了維護守舊派之外,還經常爲難趙煦生母朱氏。

趙煦明白,只有時間能夠幫助自己,八年之後,高太後病逝;趙煦終于等到了君臨天下的機會。

也許是從小受到其父趙顼變法強國的熏陶,趙煦親政後,重新召回了變法派的章惇,擢升他爲宰相,繼續落實王安石的變法。

“壬戌,以資政殿學士章惇爲尚書左仆射兼門下侍郎。”——《宋史·哲宗本紀》

章惇恢複了王安石時期的青苗法,規定借錢自願,禁止強制百姓;其次是免役法,規定各地商賈富豪繳納免徭役的錢,除此之外,還有保甲法等。

哲宗趙煦除了支持章惇變法之外,還派他出兵迎擊西夏。公元1087年,西夏多次挑釁北宋,宋廷對西夏一直都是妥協的態度;直到宋哲宗趙煦親政之後,開始轉守爲攻,並斷絕了給西夏的歲貢。

在章惇的指揮下,宋軍多次擊敗了西夏大軍,並取得了平夏城與天都山大捷;章惇不僅粉碎了50萬西夏大軍的進攻,而且還迫使西夏對北宋稱臣。

自此,北宋王朝稱臣的局面發生了扭轉;在章惇一代,宋朝的軍事力量得到了大幅度提升,極大地鼓舞了北宋士兵的士氣。後來章惇還多次擊敗蠻夷,收複吐蕃;宋朝的軍事開始日益強盛。

公元1099年,青唐地區(唃厮啰)發生叛亂,趙煦派大將王贍出兵平叛,並一舉收複了青唐;與此同時,趙煦在位期間,除了大力發展文化,還與高麗建交。

北宋如果一直按照趙煦的路線來行駛的話,那麽打敗強大的遼國將不再是幻想,收複燕雲十六州,趁勢一統天下也將得以實現;可趙煦的身體一直不盡人意,自從獨子早夭之後,趙煦就一病不起。

公元1100年,宋哲宗趙煦駕崩;駕崩之時年僅24歲。章惇曾力薦向太後(宋神宗趙顼的皇後)不要立端王趙佶爲帝,因爲他爲人輕浮;可最終在章惇勸谏無果的情況下,端王趙佶終究是登上了帝位。

趙佶繼位後,章惇經曆了多次被貶,人生也即將走到盡頭;6年之後,他將追隨趙煦而去,這對君臣二人的時代就已落下帷幕。

宋哲宗趙煦的一生,可謂是昙花一現;執政15年,做了8年傀儡天子;期間收複青唐,擊敗西夏;就這份功績,足以令他成爲北宋的明主。

只可惜,命運最終沒有眷顧他,如果能多給趙煦一些時間,想必靖康之恥也不會發生;宋徽宗趙佶的帝王之路才剛剛開始,北宋滅亡的喪鍾就已經敲響了。

2 阅读:963
评论列表
  • 11
    2024-04-09 16:58

    哲宗伐夏的意志堅強也扛得住北遼的壓力,再給20年剛好趕上女真崛起,憑借哲宗的用人准則和眼光真不至于一下敗光邊西四鎮精銳。

  • 其實前面幾個都還好吧,就是大好局面被趙佶玩崩了,很多人都在批檀淵之盟,但是檀淵之後百年北宋人口從千萬漲到過億,年稅收平均1.5億兩白銀,30萬歲幣就是毛毛雨,遼國百年不戰已經徹底廢掉了,這時候要是皇帝有能力就是不一樣的結果了,可惜選了個廢物趙佶,北宋兩次大的起義全是趙佶當政。漢初幾個皇帝也是一樣給匈奴上供,只是說法不一樣而已,到漢武帝一朝滅了匈奴,所以才有了文景之治,文景二帝曆史評價能有那麽高全靠武帝頂上去。同樣的北宋幾個皇帝治國不比文景差,曆史評價低全靠趙佶用腳踹

    牽著綱子去打獵 回覆:
    北宋黨爭太厲害了,尤其是王安石代表的新黨和司馬光代表的舊黨,水火不容,互相整治,偏執得已經到了只問立場,不問對錯。
  • 2024-04-12 21:06

    宋哲宗真的是北宋王朝一顆明珠,對守舊派有手段,對變法有尺度,軍事上放的開,政治上也厲害,就是英年早逝

  • 2024-04-12 02:19

    他的死令北宋崛起的唯一希望破滅,趙煦再撐十年 拿下西夏我都信,因爲章惇比王安石狠,做事更踏實,皇帝也給力。

  • 2024-04-18 14:10

    只要不傻逼的聯金滅遼,就沒有靖康之恥,也不會有之後的中華斷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