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22年入黨,30年做紅軍軍長,長征跟錯人,導致66年還只是副部級

今人說古 2024-05-15 22:37:52

何長工是毛主席在土地革命戰爭時期,十分倚重的一位“革命長工”。他資曆老、名氣大,建國後卻有些默默無聞,沒做什麽重要的工作,職務也不高,這是爲什麽?

1918年何長工在北京半工半讀期間,深入了解革命思想,並于1919年參加五四運動。1919年年底,何長工遠赴法國留學,並在1922年入黨。這個入黨時間,比後來許多開國元勳都要早得多。關鍵他還是一個工業學校機械系畢業的高材生。

正因爲這樣,所以很多不知內情的人爲他鳴不平,對他的職務級別感到不解。何長工跟毛主席、周總理的關系很好、很密切,起碼在紅軍到陝北之前是這樣的。毛主席領導的秋收起義軍旗,就是何長工設計的。

何長工原名何坤,之所以改名何長工,是因爲長沙馬日事變後他被通緝,躲到武漢去避難。毛主席建議他改名,改“長工”好,意爲要一直做革命的工作。

毛主席早期的革命經曆,處處都有何長工的影子。例如秋收起義,何長工率部參加;起義結束,他又奉毛主席命,南下韶關尋找朱德的起義余部。

創建井岡山革命根據地時,何長工受毛主席的委托,先一步上山,同盤踞在井岡山的地方武裝王佐、袁文才談判。他成功的談判,使得紅軍部隊輕松紮根井岡山,不用再東奔西跑。之後,王佐、袁文才的武裝部隊,也是經何長工之手,進行一系列整編改編的。

何長工、王佐、袁文才三人間,還有一件小故事。王佐、袁文才無故被殺後,何長工感到無比自責和慚愧;當初談判,何長工是跟王佐母親談話打了保票,並跟王、袁二人結拜,才取得他們的認可和拉攏到他們的,結果他們二人蒙受不白之冤而死,何長工怎能坐視不管?

何長工多次表示,他們二人被殺是我們早期犯下的錯誤,他們也算是井岡山革命根據地的創始人之一,應該給他們恢複名譽;若是不能,自己死不瞑目啊。何長工臨終前,留下要將自己的骨灰送到井岡山埋葬的遺囑,並希望有朝一日條件允許了,可將袁文才、王佐二人的雕像,放在自己墓碑旁。

1930年6月,何長工已是紅8軍軍長,後率部參加過長沙站戰役。之後,他先後擔任紅軍學校校長、軍委教導師政委、軍委縱隊第二梯隊司令兼政委。在長征中,他爲中央紅軍主力的撤離北上,做出卓越貢獻。

遵義會議後,他擔任紅9軍團政委。紅1、紅4兩大方面軍會合,他任紅32軍政委。這個軍跟之前的軍團級別一致。可就是從這時候開始,何長工的地位、職級,呈直線下降趨勢。

兩大方面軍會師,引發了許多問題,何長工的錯誤也是其中之一。由于形勢不明朗、紅四方面軍兵強馬壯、張國焘咄咄逼人等因素,何長工被利用,犯下了一些錯誤。

何長工算是毛主席嫡系中的嫡系,兩人還有著非同一般的革命情誼,他的錯誤表態,令被裹挾在紅四方面軍的,其他心向中央紅軍的指戰員很被動。相反,當時跟毛主席的情誼沒表面那麽深的朱老總、劉伯承元帥、董振堂等人,卻是堅定維護毛主席和中央紅軍。

何長工很快意識到不對,並作出檢討,承認錯誤。長征結束後,他向毛主席當面請罪。毛主席說:“長工啊,問題都搞清楚了,中央知道了,你不必再寫什麽材料了。今後就是好好工作,幹什麽工作,商量一下再定吧。”

在這之後,何長工便主動離開一線部隊的指揮崗位,主要從事後勤方面的工作。抗戰時期,他擔任抗大總校教育長、抗大副校長,培養出數萬名軍政幹部。解放戰爭時期,他把整個抗大搬到東北,以此爲基礎,創辦數十所分校和軍事方面的學校。在此期間,爲了方便工作,他短暫擔任過通化軍區司令。

1947年起,何長工先是在東北軍區做軍工部長,解放後出任重工業部副部長、代部長,兼航空工業局長。建國後他長期擔任地質部副部長,給部長李四光打下手。對此,他一點不滿都沒有,任勞任怨地工作。何長工非常認可對李四光,協助他做好工作,還在“文革”保護了一大批優秀的地質人才。

何長工是一位十分值得敬佩的老革命家,他的首任妻子和妻子生下的兩個孩子,都爲革命而犧牲。于他而言,什麽崗位、什麽級別,都無所謂,只要能爲國家建設貢獻一份自己的力量就可以。

7 阅读:2744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