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廣角鏡丨複興公園,“複興”曆史知多少?

上海黃浦 2024-03-17 23:00:41

黃浦區有一座曆史悠久、融合中西園林文化的公園——複興公園。上世紀九十年代初期,公園裏的遊樂設施還比較簡陋,但複興公園已經擁有了一座大型水上機動遊樂設備,叫“激流勇進”。遊客們乘坐在一艘沖浪船上,在安全裝置的保護下,沿著被設計好路線的水道漂行。沿途會經過一低一高兩個坡道,在俯沖的那一刻舉座驚叫,好不刺激!待沖浪船沖入水中,濺起的浪花會打濕遊客的衣裳,好一個透心涼!

“激流勇進”給我的童年帶來前所未有的驚心動魄的體驗,既令我躍躍欲試,又使我望而生畏。那時的我,也並不知曉,複興公園的“複興”曆史就像“激流勇進”那樣跌宕起伏。

回溯十九世紀八十年代,在今天的雁蕩路、重慶南路、複興中路、思南路一帶,原是一片肥沃的良田。有個小村子名爲“顧家宅”,有戶姓顧的人家在此建造了一個私人花園,被稱作“顧家宅花園”,這便是複興公園的雛形。

後來,清政府與法國簽訂了《黃埔條約》,劃定法租界。經過多次擴張,最終確定界址爲:北至北長浜(今延安東路西段、延安中路東段),西至顧家宅關帝廟(今重慶中路、重慶南路北段),南至丁公橋、晏公廟、打鐵浜(今方浜西路、西門路、順昌路、太倉路),東至城河浜(今人民路西段)。

到了1900年,法公董局買下“顧家宅花園”及其周邊土地,並將其中一部分租給法軍建造兵營,“顧家宅花園”因此變成了“顧家宅兵營”。幾年後法軍撤去,法公董局又將“顧家宅花園”改建爲“顧家宅公園”,由法國園藝師按照法國園林特色進行設計,這就是爲什麽公園的整體風格和布局,都帶有歐洲風味。

1943年,汪僞政權“接收”了上海租界,並將“顧家宅公園”改名爲“大興公園”。直到抗戰勝利後,“大興公園”才有了現在的名字——複興公園,意爲“民族複興”。可見,複興公園幾經易名,就暗藏著它的整個“複興”之路。

在複興公園的曆史上,還有一個不能忘卻的故事,那就是“狗與華人不准入內”。這個故事廣爲流傳,其實指的就是清朝末期至民國,帝國主義分子在複興公園門口懸挂的牌子上的一句話,也是西方殖民主義者侮辱中國人民的罪證之一。不許華人入內,但是,照顧外國小孩和侍候外國主人的華仆,倒是可以隨其主人一起入園。這種赤裸裸歧視中國人的做法,立即激起了許多愛國志士的憤怒和譴責,紛紛遊行抗議。迫于巨大的壓力,法公董局才取消了禁止華人入內的規定,偷偷拆除了那塊臭名昭著的牌子。

如今的複興公園中西交融,是上海唯一一座保留法國古典式風格的園林,環境幽雅,歲月靜好。

記者 / 張雯婧

編輯 / 樊陸佳

圖片 / 張雯婧

轉載請注明來自上海黃浦官方

0 阅读: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