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華最新研究顯示:這顆近地小行星源于月球特定撞擊坑

北京日報客戶端 2024-05-05 10:40:30

近日,清華大學航天航空學院教授寶音課題組發布研究成果:我國即將開展的“天問二號”任務的目標小行星2016 HO3(“振蕩天星”)來自位于月球背面的布魯諾撞擊坑。該成果首次將近地小行星與月球特定撞擊坑建立動力學關聯,並預測了一類尚未發現的月球起源小行星家族,對于近地小行星起源演化研究和我國未來行星探測工程具有重要科學價值。

“振蕩天星”2016 HO3是一顆奇特的地球“小月亮”,它在繞太陽做軌道運動的同時也與地球伴飛“共舞”。這顆小行星是我國于2025年即將開展的“天問二號”小行星采樣返回任務的探測目標。地面觀測數據顯示,其反射光譜更接近阿波羅計劃獲得的月球樣品,而迥異于常見小行星。

這一獨特特征啓發研究團隊的猜測:2016 HO3是否是一個月球撞擊碎片?可能來自哪個特定的撞擊坑?于是,團隊結合撞擊動力學結論和月表撞擊坑數據,建立了月球撞擊産生的高速逃逸碎片和撞擊坑尺寸間的定量關系,鎖定了可能的源撞擊坑直徑範圍;考慮近地小行星的軌道動力學壽命約束,通過月球逃逸碎片的長期軌道演化研究建立了從撞擊濺射到長期軌道演變的完整動力學路徑,在月球表面數以萬計的大型撞擊坑中確認了“年輕”的布魯諾撞擊坑是2016 HO3起源地的動力學可行性和唯一性。

研究證明,2016 HO3小行星代表了一類不同于經典小行星的新群體,未來“天問二號”任務有望對相關研究結論提供進一步驗證。

日前,相關研究成果以“振蕩天星的太空之旅:從月球布魯諾撞擊坑到地球1:1共振軌道”爲題,發表于《自然·天文學》雜志。

來源 北京日報客戶端| 記者 何蕊

編輯 王雯淼

流程編輯 劉偉利

0 阅读: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