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子和二氧化碳如何塑造氣候圖景

超自然現象探索官 2024-05-07 08:00:18

大家好,我是超自然現象探索官,感謝您的觀看,希望能得到您的一個"關注"

二氧化碳如何使我們的星球變暖?這是很多人擔心的問題。在二氧化碳的影響下,地球看起來像溫室還是保溫毯?事實上,兩者都不是。爲了理解這個過程,我們必須深入了解量子力學。

讓我們從彩虹開始我們的旅程。如果您仔細觀察穿過棱鏡的光線,您會注意到缺少某些顔色的黑暗區域。他們去了哪裏?事實證明,不同的氣體在到達我們的眼睛之前會吸收光譜的某些部分。因此,氧氣“竊取”了部分深紅光,而鈉則“竊取”了兩條黃色條紋。

爲什麽某些氣體會吸收某些顔色的光?爲了回答這個問題,讓我們深入到量子世界。每個原子和分子的電子都有一組獨特的能級。爲了將電子從一個能級提升到另一能級,分子必須接收嚴格定義的能量。這種能量從哪裏來?來自世界。

光粒子或光子具有與其顔色相對應的不同能量:紅光能量較少,紫光能量較多。陽光提供了廣泛的光子,每個分子都可以選擇“合適”的光子,接收必要的能量來進行能量的“飛躍”。此時,光子消失,分子充滿能量,我們在彩虹光譜中看到了一個深淵。

如果光子攜帶的能量過多或不足會發生什麽?該分子只會讓它通過。這就是爲什麽玻璃是透明的:其成分中的原子不與可見光的能級相互作用,並且光子可以自由地穿透它。

那麽二氧化碳呢?它選擇哪些光子?彩虹光譜中導致全球變暖的“黑條紋”在哪裏?答案令人驚訝:沒有這樣的條帶。二氧化碳*不吸收可見陽光。相反,它吸收來自另一個看似不發光的天體——地球本身的光。我們的星球不發射可見光,但主動發射紅外線。

我們看到的光只是電磁輻射大光譜的一小部分,其中包括無線電波、微波、紅外線和紫外線、X 射線和伽馬輻射。將它們稱爲“光”似乎很奇怪,但本質上可見光和其他類型的電磁輻射沒有區別。這都是能量,只是頻率水平不同。

根據我們的生理能力來定義“可見光”並不完全正確。例如,蛇看到紅外線輻射,鳥類看到紫外線輻射。想象一下,如果我們的眼睛能夠感知頻率爲 1900 MHz 的光,那麽手機就會像手電筒一樣發光,通訊塔就會像巨型燈一樣。

每個溫度高于絕對零的物體都會發光 - 這種現象稱爲熱輻射。物體越熱,發出的光的頻率越高。因此,鐵加熱到 450度開始發出屬于我們可見光譜的光。當物體被加熱時,它首先開始發出紅光,然後,通過額外的加熱,發出白光,結合所有可見光頻率。這正是舊燈泡的工作原理,這使得它們的效率極低:它們發出的光中有多達 95% 是人眼看不見的,並轉化爲熱量。

如果沒有大氣中的溫室氣體分子,我們星球的紅外輻射反過來也會飛入外層空間。因此,二氧化碳和其他溫室氣體會吸引紅外光子,從而將它們“推”到更高的能量水平。吸收光子後,二氧化碳分子很快將其“返回”,並向不同方向發射。其中一些能量返回地球表面,幫助地球變暖。隨著大氣中二氧化碳濃度的增加,返回地球的光子數量增加,從而加劇了變暖效應。

0 阅读:4

超自然現象探索官

簡介:致力于超自然現象、星球科普、天體物理學、天文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