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方重新標准化,藏南地區30處地名首次公開,究竟有何深意?

西愛說地理 2024-04-16 10:08:48

藏南,中印邊境爭議最大的地區,最近一段時間,印度在邊境地區動作不斷,而我國也在日前正式公布了對藏南地區公開使用的30處地名,那麽,在這一關鍵時期,我國爲何突然對藏南地區部分地名進行標准化處理?這其中隱藏著中國智慧。

我國在藏南正式增補30處地名

自2017年開始,我國便啓動了對邊境地名標准化的進程,並在2017年4月,2021年12月和2023年4月,分三批,共增補了32個居民點地名標准化,此次則是第四批增補的藏南地區公開使用名,而一次性公開30處地名,也是史無前例。

根據官方發布的公告顯示,此次增補的地名,進行了詳細的中文、藏文、漢語拼音、位置以及所屬行政區的詳細標注。這些地名主要分布在錯那、察隅、墨脫和隆子四個縣市,共包含11個居民點,12座山,4條河,以及一個湖泊,一個山口和一塊地片。

其中位于錯那市境內的共計12處,分別是赤朗錯、白則林、李錯、濟羅4處居民點,恰布日、哲崩日、托交日、德布日、托布峰5座山峰,一處山口關隘哈東山口,一條河流科馬河,以及一處地片馬果。錯那市是我國西藏南部重要城市,由山南市代管,地處喜馬拉雅山東南部,面積爲35120平方公裏,西側與不丹相接,東側則是被印度侵占的珞隅地區,2023年4月錯那正式撤縣設市,成爲我國重要邊境縣級市。

墨脫縣則位于錯那市東側,隸屬于我國西藏林芝市,南側與印度阿薩姆平原接壤,總面積爲3.145萬平方公裏,墨脫地處雅魯藏布江下遊,雅魯藏布大峽谷便隱身于該縣內,與錯那市同是我國少有的位于喜馬拉雅山南側的重要城市。

此次增補的30處地名中,墨脫縣則包含了9處,其中包括邦勾、莫新、更仁、仁更4處居民點,阿幸則拉峰、珍嘎拉峰、打嘎拉峰3座山峰,以及仰桑河、娘姆日河兩條河流。

墨脫縣東側的察隅縣,此次共增補了7處地名,包括兩處居民點,分別是貝空曲宗和達普好工,4座山峰,依次是曲崗峰、多爾山、龍古喀爾峰以及達瓦崗峰,另外還有一處湖泊蘇達錯。察隅全縣總面積爲3.153萬平方公裏,其南側與印度和緬甸接壤,東側是我國雲南省,這裏是我國西藏的東南端,在地理上,該縣西側和西南側部分領土屬于藏南。

另外增補的地名中,隆子縣還包含了塔克新一處居民點和涅阿西崩拉曲一條河流。從地圖上來看,隆子縣位于錯那市北側,東接墨脫縣,地處喜馬拉雅山北麓東段,面積約爲10049.7平方公裏,其中東側靠近墨脫和錯那的一小部分是藏南的組成部分。

藏南的戰略價值

從地圖上來看,藏南地區地處喜馬拉雅山南麓,面積超9萬平方公裏,因南側是平坦開闊的阿薩姆平原,處于印度洋暖濕氣流的迎風坡,因此這裏雨熱條件優越,是世界上位置最靠北的熱帶地區,這裏水源充足,土壤肥沃,各類熱帶亞熱帶作物均可在這裏種植生長,農業發展潛力非常大。

且藏南大河雅魯藏布江在南迦巴瓦峰向南大拐彎後,縱穿墨脫,最終從巴昔卡出境進入印度,而大拐彎處便是隱身于藏南地區的雅魯藏布大峽谷,該峽谷全長504.6公裏,最深處高達6009米,是世界上最大最深的峽谷,因巨大的落差和湍急的水流,使得藏南地區水能資源極爲豐富,據悉,僅墨脫縣境內的雅魯藏布江大拐彎,水能蘊藏量就高達7000萬千瓦,占我國總水能蘊藏量的十分之一,如果能夠對其進行合理開發,便能進一步保障我國的供電需求,另外還能夠助力我國在2030年和2060年實現碳達峰和碳中和目標。

此外,藏南還蘊藏著豐富的礦産、動植物等資源,未來還可作爲我國西部大開發和一帶一路的重要支點。

這片領土自古便是我國西藏的重要組成部分,而藏南也並非該地區的標准名稱,從我國在該地區設立的錯那、隆子、墨脫、察隅四縣市便能充分體現這一點,但19世紀,英國殖民南亞後,清朝的衰敗讓英國殖民者有了可乘之機,1914年的西姆拉會議期間,英國殖民者背著民國私自僞造了一條長1700公裏的麥克馬洪線,導致中印邊界從阿薩姆平原邊緣地帶,向北推移了150公裏,擅自將本屬于我國的門隅、珞隅和察隅地區,劃入了英屬印度版圖內,1947年印度獨立後,仍堅持繼承英國殖民時期留下的這條僞界線,導致我國大片藏南領土仍被印度侵占,印度不僅在藏南進行大量移民和軍民基礎建設,還將其設立爲所謂的“阿魯那恰爾邦”,試圖通過設立行政區的方式,達到將藏南納入自己版圖的目的。

我國爲何要對藏南地名標准化

多年來,印度在邊境地區一直動作不斷,上個月,印方還向中印邊境增加了1萬人的兵力部署,緊接著,印度總理還高調前往藏南,參加了色拉隧道的揭幕儀式,該隧道是印度在2019年便動工建設的一條邊境隧道,隧道通過色拉山口,連接達旺地區,從而解決印軍冬季在該地區無法通行的問題。從地形上來看,藏南北側地形崎岖山體高大,南側則一馬平川,這也就意味著從南側進入藏南要比北側更加方便,而擁有藏南,便可對西藏形成一定威懾優勢,正是因藏南突出的戰略價值和巨大的開發潛力,使得印度對該地區始終不肯撒手。

中印邊界長達1700公裏,但曆史上卻從未正式劃定,多年來,印度爲在邊境地區取得一定主動權,在中印邊區部署的兵力超20萬,另外還建設了大量機場、邊防公路等軍用設施,我國雖然在邊境部署的兵力非常少,但卻十分全面。

且在武器方面,印度目前仍屬于“萬國造”,缺乏自主研發能力,大部分裝備仍需要依賴進口。反觀我國,早已具備了武器裝備國産化的能力,近年來,國內軍工産業從技術研發、到生産制造全産業鏈都取得了顯著進步,目前,中國已是世界公認的軍事大國,另外,隨著我國近年來對邊防建設的不斷重視,邊關地區的建設已經邁入了一個高效立體管邊控防的新時代。明顯,印度在邊境地區,無論是防務還是地理均不具備任何優勢。

而我國此次一口氣增補了藏南地區30處地名標准化,也是我國對藏南領土主權的進一步明確,爲日後管理和開發這些地區做准備,在加強我國民衆對國家主權和領土完整意識的同時,也讓國際社會更加了解我國領土的具體劃分,避免日後産生不必要的爭議。

0 阅读:0

西愛說地理

簡介:感謝大家的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