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開花”産業“結果”山西省機電院伺服電機項目取得關鍵突破

太原日報 2024-04-05 08:35:57

本報訊 4月1日,記者從山西省機電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簡稱“省機電院”)獲悉,通過兩年多的科研攻關,該院自主研制的“大功率交流直驅力矩伺服電機系統”三類典型電機樣機,日前全部通過第三方專業機構檢測,主要參數指標比肩國際一流品牌水平,標志著我省工業母機及核心功能部件原創性科技攻關取得關鍵突破。

山西省機電設計研究院始建于1958年,于2020年完成省屬科研院所轉企改制,整體並入中國機械科學研究總院集團。近年來,省機電院在升級拓展現有的互感器標准及校驗檢測、機電産品檢驗檢測等主營業務的同時,持續發力工業母機核心功能部件原創性科技攻關。

公司科技産業部部長趙琳介紹,從2021年年底開始,圍繞“大功率交流直驅力矩伺服電機系統”關鍵技術,他們與哈爾濱工業大學、天津大學合作組建起一支高水平研發團隊,展開聯合攻關。去年,該項目被市科技局列爲關鍵核心技術攻關“揭榜挂帥”項目。截至目前,已相繼攻破交流永磁式力矩電機、高精度磁電式角位移傳感器、全數字伺服驅動控制器等伺服電機系統“卡脖子”技術。同時,申報發明專利30項,已授權6項,申請實用新型專利4項並全部實現授權。

2023年4月,省機電院伺服電機實驗室落戶我市杏花嶺區。2000平方米的場地內,擁有電磁兼容實驗室、編碼器標准實驗室、電機力能實驗室等10余個專業實驗室,並配建有1000平方米的伺服電機中試驗證線。公司黨委書記、董事長趙屹濤表示,加快科研成果的産業化應用,是培育和發展新質生産力的重要途徑。“太原市在場地、資金、稅費等方面給予大力支持,實實在在地幫助企業解決了發展空間不足的難題。尤其是中試線的建設,打通了科研成果從‘實驗室’到‘生産線’的‘最後一公裏’。”

“我們完成了從0到1的跨越!這是最難的一步。”公司總經理呂迎玺介紹,“以替代進口爲目標,我們將與國內知名機床制造企業合作,到産線上實際檢測樣機質效,這也是産品實現量産的最後一環。”

談到産業化發展,趙屹濤信心十足:“年內,我們的電機肯定實現量産,預計年産值超1000萬元。針對市場用戶對伺服電機高精度、高剛性、高效率和高功率密度的需求變化,企業將堅持自主創新,不斷攻克技術壁壘,帶動産業提級增效,助推新質生産力發展,爲太原打造國內最大的高效電機、特種電機制造基地作出應有貢獻。”

(丁 潔、王春宇)

短 評

錨定賽道 向“新”提“質”

新質生産力究竟是什麽?概括來說,它是代表新技術、創造新價值、適應新産業、重塑新動能的新型生産力。其中,創新是關鍵。

工業母機是什麽?是各行各業從事裝備制造加工的基礎生産工具,是推進新型工業化的重要支撐。我國是工業母機生産和消費大國,但現實是“大而不強”,部分高端産品及部件的關鍵核心技術研發亟待加強。

發展新質生産力離不開生産工具的創新突破,像省機電院這樣的工業母機行業企業,唯有專注技術突破與自主可控,才能在提升産業鏈供應鏈韌性和安全的同時,爲下遊制造業企業加快發展新質生産力輸出更強動力。此番成功攻克伺服電機行業“卡脖子”關鍵技術,既是其肩負國企使命的必然要求,也是長期堅持研發與創新的必然結果。

大力發展新質生産力,建設國家先進制造業重要承載地,太原亟需省機電院這樣自立自強的創新力量“加盟”。與國家發展戰略同頻、與城市發展定位同步,向“新”提“質”,時不我待。太原日報

0 阅读: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