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氣象新聞,就不能只寫天氣

新京報傳媒研究 2024-04-13 06:10:21

氣象新聞作爲民衆生活的重要參考信息,是重要的新聞産品。做民衆看得懂的氣象新聞,便是將“前線”的眼見、耳聞、體感融入報道,讓氣象不再只是冗長枯燥的專業數據。

作爲一名“大自然的搬運工”,如何寫好一篇氣象新聞,是一場腦、腳、筆、眼的多重考驗。

01

天氣不只是預報,更是一種共感

如果氣象新聞跟天氣預報內容一樣,那何不直接看天氣預報?

氣象新聞應該報道什麽呢?除官方信源以外,最重要的便是“搬運工”在第一線獲取的第一手資料,即記者在實地所見所聞所感。

暴雨中的廣州珠江新城。王堅 攝

由于廣東省地處東亞季風區,從北向南分別是中亞熱帶、南亞熱帶和熱帶氣候。因此,在廣東,一年當中,高溫、暴雨天氣頻繁,洪澇災害時有發生,台風的影響也較爲常見。

除此以外,春季低溫陰雨、秋冬季的寒潮和霜凍,都是廣東較常見的災害性天氣。相較于其他地方,廣東多變的氣候特點,使得這裏的氣象報道更爲豐富。

如何在多變的氣候中抓住重點,“搬運”民衆最關心的天氣訊息,十分考驗“搬運工”的能力。

將氣象新聞變成普通人一看就懂、真實可感的新聞産品,實地感受、找准對象、翻譯轉碼和敏銳的洞察力缺一不可。

02

冷空氣、回南天、台風天

天氣原來“可見”

“冷空氣”已經成了氣象報道的常客,在天氣預報中時常會聽到“冷空氣即將來襲”的播報,那麽“冷空氣”究竟是什麽,“回南天”又是什麽?

不只低頭看預報,還要擡頭看環境。一般來說,從十一月至次年三月,廣東一直在遭受冷空氣的侵襲,怎麽才能“看見”冷空氣呢?當我走在廣州的街道時,得到了我想要的答案。

去年底到今年初,廣東經曆了一個漫長而濕冷的冬天。其間,每當冷空氣到訪廣東,街上的市民穿上了羽絨服,核心商圈的商鋪也都在顯眼位置擺放了羽絨服、棉服等冬裝商品,就連一起工作的攝像大哥也凍得瑟瑟發抖,更有市民在接受采訪時表示在廣州生活了十多年,很少見過這麽冷的天氣。

廣州遭遇回南天,寫字樓玻璃上全是水霧。王堅 攝

除了“冷空氣”,廣東人口中常說的“回南天”也是可以“看見”的天氣,看見“回南天”似乎比看見冷空氣容易得多。“牆壁上、地板上、窗戶上全是水珠”“衣服被褥都變潮了”,這些都是看得見的天氣。

而台風天的視覺沖擊就更強了。被台風吹倒的樹枝、垃圾桶,被掀起的屋頂……這些都是讓民衆感知風力強度的可視化表現。

比起冷冰冰的數據,日常生活中可視化的現象才更具貼近性,更有說服力。

03

將數據解碼,讓預警發聲

廣州市氣象災害(雷雨大風)Ⅳ級應急響應、中心最低氣壓爲965百帕、局地降雨超500毫米……專業名詞一個接一個,讓人“一懵又一懵”。顯然,對于普通民衆來說,這些極盡專業的名詞所能傳遞的信息少之又少,那麽如何寫讓民衆看的懂的氣象新聞,翻譯轉碼很重要。

每個人都是天然的天氣信號接收器,市民接受采訪時不會說降雨量多少,台風風級多大,但會感受到積水沒過膝蓋,雨傘撐不住,大樹被吹倒……

比起堆砌專業數據,找好“參照系”,將數據量化爲易懂的訊息才是氣象報道的關鍵。

2020年夏季,暴雨下的粵北翁源。王堅 攝

將數據轉碼爲市民日常生活中可以丈量的標准,讓他們心中有數,只有這樣,預警才能真的起作用,市民才會真的提高預防意識,避免陷于極端天氣和災害中。

04

于常態中發現“反常”

新聞便有筆可落

論起高溫城市,廣州可謂身居高位,年年在榜。高溫的常見是否就意味著報道價值的大打折扣呢?其實並不然,怎樣把高溫寫得不尋常,寫得津津有味才是關鍵。

台風到來前的廣州市區。王堅 攝

要在常態中發現“反常”,敏銳的洞察力必不可少。通過縱向對比,可以洞察出氣溫的反常。去年5月,廣州錄得37.0℃的氣溫,已打破此前36.9℃的曆史極端五月最高氣溫紀錄。與曆史天氣對比,“極端”得以呈現。

同時,在寫氣象新聞時,也不能只寫天氣,與社會現象相結合,才能將氣象新聞寫活。

怎麽去體現高溫呢?答案或許就藏在城市的用電量裏,高溫的持續必然帶來空調使用率的提高,而這一現象將可視于用電量中,要是將用電量進行縱向對比,隱匿于常態中的“反常”也就得以呈現。

作者:王堅(中新社廣東分社記者)

值班編輯:王可

知道多一點

新媒體文案怎麽寫才有看頭?

辛苦拍攝的短視頻爲何沒人點?

各平台賬號漲粉越來越難?

策劃方案怎麽總是差點意思?

......

針對大家遇到的各種難題,新京報融媒共享平台推出新媒體策劃及運營、短視頻制作及運營、輿情分析及風險處置等培訓課程,去年開班13期,合作單位包括政府機構、媒體、企事業單位等,參訓學員500余人,均滿載而歸。

今年,更多量身定制的培訓課程陸續上線,歡迎前來新京報交流,一起進步。

獨家課程 量身定制

提供融媒課程定制服務,根據學員的實際需求和預期的學習方向,量身打造專屬課程。

“沉浸式”跟班學習

培訓期間,跟班學員以現場觀摩、全程參與、互動交流等方式“沉浸式”跟班學習。

重在實踐 不搞空談

根據培訓學習內容,圍繞重點工作策劃宣傳方案、拍攝作品,導師現場點評,在實踐中檢驗學習成果。

開拓視野 開放交流

走進互聯網大廠,實地參觀拓展視野,與行業大咖在交流互動中吸取經驗、促進提升。

More

點擊查看部分培訓實錄

河北省媒體培訓班:

五個新媒體策劃方案,齊了!

吉林省媒體培訓班:

淩晨5點半,策劃方案終于好了!

蘇州市媒體培訓班:

“剛剛,官方正式通報!”算不算標題黨

余姚市幹部媒介素養培訓班:

新聞發言人,感覺回來了!

咨詢詳情,請添加新京報融媒共享平台微信

標注姓名、單位、職務

0 阅读:19
评论列表
  • 2024-04-14 00:08

    你說說你!這天氣真是讓人頭疼。這周又是多雲、弱降水、霧,還有冷空氣帶來的降溫。上個月那一波持續低溫冰凍天氣,我都快凍死了。

  • 2024-04-13 21:10

    今年的冷空氣也太頻繁了,冷十幾天,熱兩三天,又馬上冷十幾天,不喜歡冷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