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碳”目標提出三周年,企業減碳如何“向實而生”?

師天浩 2023-12-14 15:45:01

2023年,是中國“雙碳”目標提出的三周年。從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將做好碳達峰碳中和列爲工作重點,到“雙碳”首次寫入政府工作報告,再到全國碳排放權交易市場鳴鑼開市,三年來,社會各界逐步加大減碳力度,全力推動高質量發展。“十四五”前兩年,我國二氧化碳排放強度下降4.6%,碳達峰碳中和“1+N”政策體系構建完成,能源綠色低碳轉型穩步推進,産業結構持續優化升級。

在取得諸多積極成效的同時,“雙碳”目標實現的緊迫性和艱巨性猶存。2030碳達峰即將到來、國家持續發布減碳政策、高碳企業市場生存空間逐步壓縮,種種壓力推動企業重新審視自身經營模式,並在政策指引下發掘潛在市場,以創造更高價值。作爲經濟社會最廣泛的參與主體,企業在制定科學減碳目標之後,如何將其真正落到實處,成爲當下最需要考慮的問題之一。

事實上,圍繞企業減碳如何“向實而生”的問題,學界和業界已經開展了諸多討論。第十三屆全國政協經濟委員會副主任、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原副主任劉世錦曾將常見的減碳做法分爲三類:一是“衰退型減碳”,通過減少生産來減少碳排放;二是“增效型減碳”,在技術體系不變的情況下,通過節能減排來降碳;三是“創新型減碳”,通過新的技術和方法,在達到相同産出的情況下相對減少碳排放。劉世錦認爲,相比拉閘限電等衰退型減碳,以及節能減排等增效型減碳,創新型減碳才是根本性的減碳方式,可實現減碳與增長的同步推進。

如何實現更具挑戰性的“創新型減碳”?如何推動企業減碳從最初的“試水”階段到更深入的“過河”階段?新興技術在其中起到了什麽關鍵作用?圍繞中國企業該怎麽走減碳這條必經之路,即將發布的《碳尋:企業碳中和先立後破之路》(下文簡稱“《碳尋》”)一書給出了更多深入探討。

該書展開了包括“低碳産業之路”“零碳運營之術”在內的六大內容篇章的討論,向上展現了最新的國內外政策風向變化,向下深入到企業減碳實踐各環節的核心路徑。來自中央財經大學綠色金融國際研究院的兩位作者王遙、施懿宸,通過重點解析碳減排路徑、資源有效利用以及高質量企業管理等議題,幫助企業構建起“碳學知識網絡”,爲企業減碳提供了從頂層設計到落地執行的系統性指導。

其中,在具體路徑的展開方面,書中將企業減碳路徑總結爲“三步走”:一是企業需要根據現有體系進行碳排放核查;二是根據不同排放渠道進行由淺入深的減排;三是對于日常運營中難以減排的生産環節,采取外部交易進行碳抵消。在“三步走”戰略的基礎上,《碳尋》進一步拆解了來自制造、科技、能源、金融等行業的參考案例,爲企業實現“零碳”轉型提供具備可複制性的參考和建設性的建議。

以制造業爲例。書中選取了科學減碳目標設定、綠色工廠建設、供應鏈ESG管理、ESG評級表現等多個側面,詳細解析聯想集團的“零碳”轉型之路。經過多年探索,聯想集團走出了一條由自身運營、制造減碳,到供應鏈協同降碳,再到助力行業企業低碳發展的實踐路徑,綠色行動貫穿産品設計、材料應用、生産制造、包裝物流、産品回收、供應鏈管理等多個方面。

結合企業自身所處行業的發展情況及地域屬性,《碳尋》中還收錄了許多和聯想集團一樣具備代表性的中國本土企業“零碳”轉型案例。這些案例覆蓋能源、制造、建築、交通運輸、金融等領域,包括中國石油、寶武集團、甯德時代、蔚來汽車、平安保險等。

0 阅读:4

師天浩

簡介:專欄作者,曾獲得人人都是産品經理2021年度人氣作者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