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建狂魔的超級工程,花費40億元把秦嶺打穿!

翰林編修館 2024-02-24 12:35:29

秦嶺自古就是兵家必爭之地,與長江、黃河一樣,都是中華民族的象征。

因爲秦嶺的存在,造就了我國南方落雨、北方落雪明顯的格局。

▲秦嶺兩側,猜猜哪邊是南、哪邊是北

毫不誇張的說,吃湯圓還是餃子、豆腐腦是甜還是鹹、粗犷豪放還是秀麗婉約,都和秦嶺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系。

所以曆朝曆代、帝王將相,無一不希望打通南北,實現交通上的大一統。

我國在工業基礎還不太雄厚的時候,通過盤山公路的方連接南北。

但由于秦嶺地勢險峻,盤山公路九曲十八彎,行車危險度高,而且堵車非常嚴重,甚至一堵就是兩三天。如果再趕上雨雪天氣,更是難上加難。

▲秦嶺的盤山公路

于是,打通秦嶺的想法開始浮出水面,但這何其容易,目前其他國家從來沒有建設過這種規模的雙洞隧道,只能靠我們自己研究。

但我國勞動人民,什麽時候害怕過困難,說幹就幹,終南山隧道的方案悄然落地。

終南山,聽名字就是隱士隱居之處。終南山隧道則是打通了秦嶺,貫穿了南北,讓關隘變通途。

終南山隧道設計全長18.02公裏,普通人三個小時的腳程,淨寬10.5米、限高5米,如此大的工程量,現在要用設備一點點挖出來!

爲了節約時間,我們從隧道的兩端同時施工,這要求兩邊必須完全對齊,否則功虧一篑。

在施工過程中,隨時使用激光導向儀,以保證方向的絕對正確。最終在兩邊彙合時,誤差控制在毫米級。

隧道結構設計基准期100年,但這個目標實現難度極大,尤其是在冬天施工時,氣溫較低,混凝土無法有效凝固。施工人員多次試驗,終于配出了抗低溫的混凝土。

爲了讓路線最短,施工人員沒有順著易挖土層行進,而是將隧道挖成直線。

但直線意味著要通過不同的地質土層,難度很大,需要每一塊都與地質學家溝通,設計不同的施工方案。

安全問題是隧道的重中之重。

爲了防止隧道過長,場景單調造成疲勞駕駛,終南山隧道還設置了三段不同風格的燈帶。

爲了避免隧道內因發生事故造成交通重大隱患,上、下行線隧道每750米設1處緊急停車帶;兩條隧道間每500米設1處行車橫通道;每250米設1處人行橫通道。

另外,每隔100米設有一部緊急電話,同時配備有有線廣播和無線通信系統。隧道內的乘客,可通過FM調頻廣播獲得各種道路信息。

隧道內甚至還設置了消防救援站。

隧道過長還涉及通風的問題,汽車尾氣等有害氣體長期堆積在隧道之內,無法快速排出。

尤其是在堵車的時候,甚至有可能因缺氧,而造成隧道內乘客的生命安全。

爲了解決通風的難題,施工方在隧道上面打了三個全世界最大的豎井,與隧道內的通風系統相連,保證了空氣通暢。

▲終南山隧道通風系統塔

直到現在,終南山隧道依然是全世界最大的雙洞隧道。

他連接了長江經濟圈和黃河經濟圈,更爲我國的隧道基建積累了寶貴的經驗,也讓我國的基建水平走在世界前列。

2 阅读:3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