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天爆賣5萬單,江西小夥帶火夏季新爆品,愛美的姑娘人手一個

電商在線 2024-05-11 11:20:42

等夏日的同時等生意。

文/劉奕琦

編輯/鄭亞文

對于在義烏創業多年的李曉日來說,“打爆品”是一件刻在骨子裏的事情。

夏日將至,扇子成爲了不少愛美女性包裏的必需品。“這款扇子去年就賣得很好,我有個朋友一個月做了三四十萬元的銷售額。”不同于常見的折扇、羽毛扇、芭蕉扇,李曉日說的這款扇子是一副只有巴掌大小的團扇,折疊後可以輕松塞進牛仔褲的口袋裏。

它最大的賣點,是一面繪制著卡通圖案,另一面改成了反光板,“相當于一扇兩用,不僅可以扇涼,也可以在自拍時用來打光”。

在原有産品上做功效疊加,是商家們“打爆品”時的慣常方式。李曉日在今年上架的扇子,就是在去年的基礎上做了一次升級。今年上架“打光扇子”後,他最多一天能賣出5萬副。

在義烏“追爆款”之前,李曉日做過燃氣竈品牌,也賣過家居用品。他高中辍學,從江西婺源到浙江嵊州再到浙江義烏,在追“爆品”這條路上,26歲的他已經走了8年。

廢鋼筋換麥芽糖

幾乎每一個義烏人都知道“雞毛換糖”的故事。在物資不豐富的20世紀60年代,商販們挑著扁擔穿街走巷,用糖換取雞毛、鵝毛、牙膏皮等産品,賺取微薄的收益。而李曉日最早的一筆“生意”同樣和糖相關。

(《雞毛飛上天》劇圖)

李曉日的父親是做工程的,他的童年背景也基本都是鋼精水泥搭建的工地。耳濡目染下,他在很小的時候就有了“賺錢”的概念。五歲的時候,他就搖著小身板在工地的角落裏四處搜羅廢鋼筋,然後賣給廢品站,換來的錢用來買麥芽糖吃。

“搞錢”的想法並沒有隨著年齡的增長而減弱,上高中時,李曉日想創業的欲望越來越強烈。2016年,他向家裏人投了一個“重磅炸彈”———退學開網店。讓人意外的是,一向嚴肅的父親並沒有像想象的那樣劈頭蓋臉一頓罵。“他就是很鎮定問我考慮還沒有,我說我考慮好了,他就同意了。”李曉日回憶。

啓發他做網店的原因很簡單。有一次,他在淘寶上買了一件衣服,“當時就覺得,這個生意能做”。揣著父親給的10萬元,李曉日離開了家鄉婺源。

他輾轉近400公裏,來到了浙江嵊州。2016年,在親戚的幫助下,他用了一個月時間開了一家賣燃氣竈的天貓品牌店。嵊州早在2015年的時候就有“中國廚具之都”的稱號。李曉日創業期間,當地的集成竈正進入高速增長期,相關數據顯示,2016年—2018年三年,嵊州集成竈複合增長率高達55.4%。

李曉日將品牌名字定爲“樸誠”,“樸素的樸,誠實的誠”。店鋪裏銷售的燃氣竈基本都是貼牌産品。爲了挑貨,那段時間他幾乎跑遍了嵊州的每一家工廠,“自己上手做實驗,一台台測試火力數據”。

3年時間,10倍利潤

“當時網上的燃氣竈産品定位大多在800—1000元左右,我們核心産品的定價是499元,和其他品牌做了一些區分。”和李曉日店鋪銷售相同規格的産品,在市面上的定價爲599元。樸誠選擇讓利100元的目的,主要是爲了吸引客戶。

雖然是創業這條路上的“新兵蛋子”,但李曉日知道光靠價格吸引用戶遠遠不夠,産品才是核心。彼時,很多消費者對于在線上購買家用電器這些大件已經習以爲常,産品細枝末節處,李曉日也絲毫不敢馬虎。“比如燃氣竈透氣的火蓋,和我們同一梯度的品牌用鋁,我們就用銅,他們用300克,我們可能就用350克。”

憑借著好口碑,品牌在次年“雙11”就迎來了一個小爆發,大促期間銷售額超過20萬元。但到了2018年,很快就迎來了銷量的整體下滑,月銷售額從原來的50萬元回落到30萬元左右。回顧第一次創業的經曆,李曉日用了一句簡答的話概括:“還是格局不夠,還是應該多關注高價格帶的産品。”

(李曉日和妻子)

店鋪增長乏力,也讓李曉日一度産生了賣店的想法。2019年,妻子懷孕讓他終于下定了決心。當時,電器品類的天貓店注冊門檻較高。最後,樸誠以100萬元的價格將店鋪脫手。從10萬元啓動資金走出婺源,到最後手握100萬元店鋪轉賣費用回到家鄉,李曉日僅用了3年的時間。

入局家居類目,押寶供應鏈工廠

一場突如其來的新冠疫情,打亂了李曉日原本想回家找生意的計劃。2020年,他決定重操電商舊業,去到離“爆品”更近的地方——義烏。

不同于“樸誠”,這一次,李曉日打算在1688(阿裏巴巴旗下的批發平台)上開店,做B端(商家端)市場,並選擇了家居用品賽道。店鋪的雛形是一個“二批店”,所謂的二批店,指的是當時的店鋪貨源來自1688上的別家店鋪。産品不僅選擇少,而且利潤再加一道後,對外的價格也更高。

家居用品的毛利率不高,很多只有幾毛錢,甚至幾分錢。在李曉日看來,1688上的産品大多褪去了品牌的加持,再加上産品的同質化比較嚴重,所以價格是吸引B端用戶的關鍵。爲了尋找更具有性價比的貨源,李曉日在義烏開始了新的一輪探廠。慢慢的,店鋪裏的貨品從純二批貨,變爲二批貨和廠貨。

除了價格外,穩定的客戶,以及長線複購也相當關鍵。在創業這件事上,李曉日自诩是一個“運氣型選手”。在店鋪開張10多天時,他就迎來了一個開門紅大客。“光這個客戶,那段時間每天都有七八千元的成交。”第一波生意維持了好幾個月,直到過年才停止,每個月的利潤在5萬元左右。

距離商品的源頭近,也意味能更清楚觀察到消費者的趨勢變化,甚至做消費趨勢變化的引領者。

李曉日記得,他做的第一款爆品是一款金屬置物架。這款置物架自2022年上架以來,幾乎每個月都可以賣出15萬個。産品賣火後,他就在當年入股了一家專門生産鐵藝産品的工廠。“一方面,我賣的産品可以拿到很好的價格。另一方面,如果線上銷售端因爲價格的原因,我這邊沒什麽利潤空間,工廠那邊我還可以拿分紅。”

(鐵藝工廠)

李曉日將金屬置物架作爲店鋪的主打産品。4年時間過去,如今店鋪的年銷售額已經達到了2000萬元。

這兩年,“打光扇子”又成了店鋪的爆款。一開始,他向工廠下了10萬元的訂單。4月20日,産品一上線就迎來了銷售端的極速爆發,“每天工廠出多少貨,我們就賣多少量,最多的時候一天能賣5萬副扇子”。

這款扇子的銷售爆發期持續了半個月,爲了防止其他商家的訂單插隊,李曉日幾乎每天都往返于公司和工廠。用他的話說,這麽做是爲了“搶貨”。

但爆品的生命周期像“薛定谔的貓”一樣讓人捉摸不透。五一期間連綿的陰雨,以及其他商家後知後覺的跟款,使得反光板團扇的銷售數據和價格出現了明顯下滑。“原來一個扇子的批發價格是2元多,現在可能只能賣到1元多,但好在量大。”他預計,過陣子氣溫升高後,這款扇子還會迎來銷售高峰。

創業頭5年,李曉日一直處于孤軍奮戰的階段,直到2021年才招了第一個員工。在他看來,置物架和反光板團扇的爆火只是剛剛開始。年輕的他等待著夏日的來臨,也等待著下一個爆品的出現。

0 阅读: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