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解河南範家門景區崛起密碼

中國城市報 2024-05-13 19:06:25

如今,越來越多的遊客選擇告別“人從衆”,拒絕紮堆出行,打開反向旅遊思路。在此背景下,小衆景點逐漸受到追捧,開始與熱門景點平分秋色。

範家門景區坐落于河南省登封市唐莊鎮範家門村,這座往日“不顯山不露水”的景區顯然屬于正在崛起的小衆景點。其不僅是集旅遊觀光、休閑娛樂、養生度假、特色餐飲于一體的綜合性旅遊景區,還在2019年斬獲了全國休閑農業與鄉村旅遊星級示範園區及中國美麗鄉村稱號,更在2023年底榮升爲國家4A級旅遊景區。

範家門景區何以取得耀眼成就?

坐落于河南省登封市唐莊鎮範家門村的範家門景區入口處。

隱藏在嵩山腳下的休閑觀光勝地

範家門景區距離登封市23公裏、鄭州市70公裏。這裏北靠高大巍峨的林台山,南依展翅欲飛的鳳凰嶺,因崇山峻嶺相互阻隔,深壑懸崖相間,千百年來如珠玉隱于草莽,若美人藏于深閣,世人不識。而這也令其成爲嵩山腳下的宜居養生、休閑觀光的好地方。

青磚黛瓦的建築構成了景區大門,“範家門”三個大字赫然置于當中,兩旁垂挂著紅燈籠,構成一道古典的“幕簾”。然而,令人驚異的是,“範家門”的“門”字卻並非常見字,而是“門”字裏面還有一個“外”字。“《康熙字典》的確印有此字,一個繁體的‘門’裏加一個‘外’字,是罕用字。”景區相關負責人告訴中國城市報記者,這用他們登封當地話讀作“mer”。

據介紹,範家門景區包含的主要景點可以用一山、一水、一洞、一橋、一湖、一窪來概括。一山指的是範家門村的主山—林台山;一水是這裏終年不會幹枯的“神泉”簸箕泉;一洞是其地質奇觀——來龍洞;一橋則是嵩山地區跨度最大的玻璃吊橋——外婆橋;一湖是這裏的天然湖泊——慈母湖;一窪則是天文奇觀——天心窪。

中國城市報記者看到,在景區門口的售票中心處貼有明確的價格公示,上面標明景區門票30元、來龍洞30元、玻璃橋40元、玻璃滑道30元、喊泉20元、滑索20元。同時,景區大門處還有一張展板,上面標明了優惠後的價格,比如景區大門票10元,A、B、C三種套票的價格分別爲49元、59元及70元,也就是說玩遍景區所有配套項目僅需70元;60歲以上老人,還有持殘疾證、軍官證人士及身高1.4米以下兒童門票免費(其余配套項目部分對身高1.4米以下兒童收費)。

行至喊泉,只見一對情侶輪流拿著話筒,發出任意音節。隨著喊聲音調的長短、高低不同,泉水湧出高度隨之變化。兩人告訴中國城市報記者,他們倆是在洛陽上學的大學生,刷抖音偶然看到了範家門景區,很感興趣,便在抖音上購買了套票,從洛陽自駕來遊玩。“整體體驗比較好,不像別的景區人擠人,在這裏我們可以細細遊覽。”男士說。

此外,來龍洞因地質奇特成爲範家門景區的必打卡點之一。據介紹,來龍洞形成于距今約5億年前寒武紀時期形成的石灰岩地層中,溶洞原爲距今大約200—300萬年前形成的一條地下暗河,全長1298米。洞內可見形成于地下潛水面附近飽水帶環境下的天鍋、天溝,流水沖刷溶蝕形成的邊槽,以及曆經千萬年沉澱形成的鍾乳石、石筍、石幔、石柱等溶洞景觀。

上述負責人講解了來龍洞的發現過程:“當年範家門村村民進洞探險時,向裏走了十幾米左右,卻被流水沖刷沉澱下來的泥沙阻擋了去路。村民們便一筐一筐地將堵在洞口的泥沙背出去,這才發現洞內是中空的,石筍、石鍾乳、石幔千姿百態,蔚爲壯觀。”

“窮山溝”的華麗蝶變

誰能想象得到,作爲國家4A級旅遊景區的範家門景區在10多年前還是一個省級貧困村。

過去,範家門村由于海拔高,不但路不通,村民連吃水也困難,生活條件非常艱苦。那時候,村民主要靠放牧、采石、伐樹增加收入,多數群衆的生活處在貧困邊緣。“全村194戶中有52戶被認定爲省級貧困戶。”範家門村村委委員範銀洲說,那時村裏好多男子娶不到媳婦成了“光棍兒”,有的直接當了上門女婿。

後來,通過享受易地扶貧搬遷政策,村民大多已搬到鎮裏的新型社區居住。爲讓村民的老房子、耕地、地面附屬物以及種植的樹木得到充分利用。2008年,時任範家門村黨支部書記的範戰標面對窮困的家鄉,提出禁采、禁伐、禁牧“三禁”措施,帶領幹部、群衆進行全方位治理整頓,在從根本上保護山區生態資源的同時,也爲範家門村日後發展鄉村旅遊奠定了基礎。

爲規範發展,實現共同富裕,範家門村還專門成立了村民參與的旅遊開發有限公司,全村近700名群衆齊心協力共建美麗鄉村;邀請湖南大學專業團隊,重新審視範家門的自然資源,推進現代城市文明與傳統鄉村綠色資源結合,凝練出“山村老家”的概念和方案,大力發展鄉村旅遊業。

如今,面對範家門村翻天覆地的變化,董秋麗作爲外地嫁進來的媳婦覺得自己最有發言權。“我第一次來範家門村,是一路走進來的,從天亮走到天黑,都不好意思和別人說我嫁到這兒了。”董秋麗告訴中國城市報記者,現在她也是當地旅遊開發有限公司的員工,經過培訓後上崗,負責票務工作,自己的小家也隨著範家門景區的發展富裕了起來。“現在再也沒有人嘲笑我嫁進‘窮山溝’了。”她笑著說。

範家門景區迎風而上

在旅遊業迅速複蘇的今天,遊客文旅消費下沉化趨勢更加明顯。據攜程數據,今年“五一”假期,該平台整體旅遊訂單同比增速方面,一、二線城市小于三、四線城市,三、四線城市小于縣域市場。這意味著縣域旅遊未來將受到更多關注。

在業內看來,旅遊市場下沉背後是客源地和目的地更加多元,以及旅遊市場供給側、需求側的結構性變化。從需求側看,消費者避免“人從衆”的心態更爲明顯,從一、二線中心城市向三、四線城市甚至縣城走的情況,日後將愈發普遍;從供給側看,高鐵交通基建的完善,提高了三、四線城市及縣域市場的直達性。

隨著國內旅遊市場發展,遊客對于個性化、差異化的旅遊體驗需求也快速增長,年輕人開始探索更多非傳統目的地。而社交媒體的傳播,也讓人們更容易了解小城市及鄉村的旅遊資源和文化特色,如上文提到的通過抖音知道範家門景區並前來觀光的洛陽情侶。中國城市報記者發現,小紅書平台上也有諸多推薦範家門景區的帖子。

因此,再結合推進鄉村全面振興的大背景,範家門村發展鄉村旅遊正當其時。在薩摩耶雲科技集團首席經濟學家鄭磊看來,旅遊下沉的意義在于,可以促進當地經濟的發展,增加就業機會,提高居民收入水平。同時,旅遊也可以帶動相關産業的發展,如餐飲、住宿、交通、購物等,這些都可以爲當地創造更多的就業機會和經濟效益。

據悉,未來範家門景區將打造成集“生態觀光、度假休閑、康養健身”于一體的綜合休閑旅遊度假區,讓更多群衆捧起“文旅碗”、吃上“生態飯”。

■來源:中國城市報記者 張亞欣文圖

0 阅读:30

中國城市報

簡介:用專業視角發掘新聞,城市觀點盡在掌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