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維的詩《山中》描繪了一幅初冬山中幽美的圖畫透著濃濃的禅意

長安聽雨 2024-04-25 12:44:14

王維(約701—761) ,字摩诘,太原祁(今山西祁縣)人,後徙居蒲州(今山西永濟),遂爲河東人。21歲中進士,後官至尚書右丞,故稱王右丞。中年後居藍田辋川,過著亦官亦隱的生活。其作品最主要的則爲山水詩,通過田園山水的描繪,宣傳隱士生活和佛教禅理;體物精細,狀寫傳神,具有獨特成就。兼通音樂,工書畫。有《王右丞集》。

山中

(唐代)王維

荊溪白石出,天寒紅葉稀。

山路元無雨,空翠濕人衣。

這首詩爲詩人山行時有感而作,描繪了秋末初冬時節山中的秀麗景色。

前兩句“荊溪白石出,天寒紅葉稀。”突出初冬時節山中全景:荊溪潺潺流過白石粼粼顯露,天氣變得寒冷紅葉落落稀稀。描寫出一幅由滿是白石的小溪、鮮豔的紅葉和無邊的濃翠所組成的山中冬景圖。畫面色澤斑斓鮮明,富于詩情畫意,毫無蕭瑟枯寂的情調,似乎還透著詩人無盡的思鄉之情。

首句寫山中溪水之幽美:滿是白石的小溪清澈蜿蜒,時而在平地上經過,時而從岩石中穿行。詩人選用散落在小溪間的白石來寫,從側面寫出了天寒水淺的景象:溪流不再如盛夏時那樣激流澎湃,卻變成了緩緩流淌的涓涓細流,水底的細碎石塊也都能清晰可見。整個畫面顯得是那樣逼真而有情趣。

次句寫山中紅葉之秀美:入冬天寒,紅葉變得稀少,只是星星點點地點綴在山間。詩人選用“紅葉稀”來點綴,讓其在一片青翠的背景中顯得更加突出,仿佛描繪了一幅色彩斑斓的水墨畫。使人似乎真切的感受到天氣越來越冷,霜重露濃、木葉凋零,枝頭上的紅葉也變得稀少。字裏行間流露出詩人鍾情山水草木的恬靜心情。

後兩句“山路元無雨,空翠濕人衣。”著眼于反映山中的全貌:山間小路上原本並沒有下雨,是那蒼松翠柏濃得幾乎可以溢出翠色的水分,人行其中,自然感到“濕人衣”了。詩人悠然地漫步山中,沒有絲毫的枯寂和煩悶,深感蒼翠欲滴、翠色彌漫,又似乎可以親手觸摸,甚至也能溢出一種水汽,稍不注意,就會沾濕衣服。

“空翠”二字,既生動形象地描繪出山中的空明和翠碧,又透出淡淡的幽靜和安詳,給人一種精神上的慰藉和愉悅。又仿佛深充滿著一種禅境,這裏沒有鬧市的喧囂,更無凡塵的煩惱,卻能讓身心得到洗滌,消除名利之爭,進而淡泊名利,悠然忘我。

全詩意境空蒙,如夢如幻,清新明快,生動地展現了一幅遊山中的風景圖。既有“天寒紅葉稀”的冬景 又添“空翠濕人衣”的春色,字裏行間透出濃濃的禅意。

0 阅读: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