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D打印“關節”替換缺損“原裝”

半島晨報 2024-04-09 14:40:37

今年61歲的張女士家住外地,因爲一次意外車禍導致尺骨小頭缺損,嚴重影響手腕功能。前段時間,在大連市中心醫院,醫生通過個性化3D打印尺骨遠端假體,爲張女士換上了全新的“零件”,這也是全國首例個性化3D打印尺骨遠端假體置換手術。

術前三維模型設計。受訪者供圖

一場車禍撞掉一塊骨頭

據了解,張女士遭遇的車禍導致位于手腕內側的尺骨小頭缺損,別看尺骨小頭不大,但在維持手腕的穩定性、實現手腕旋轉和負荷傳遞中發揮著重要作用。由于尺桡關節和腕尺關節缺少了骨性支撐,關節變得不穩定,張女士不僅手腕無法活動自如,連拿筷子吃飯都會感到疼痛難忍。張女士與家人曾輾轉當地幾家醫院就診,但醫生給的建議都是進行關節融合術來緩解關節疼痛,而手術的代價是腕關節終身固定,從此不能再靈活使用,這對張女士來說無疑是一個沉重的打擊。

近日,張女士來到市中心醫院手足外一科尋求更好的治療方案,經過詳細查體結合影像學評估,手足外一科副主任任遠飛表示,可以通過個性化3D打印尺骨遠端假體爲張女士置換腕關節,這一治療方案不僅能解決關節疼痛問題,還能爲其重建腕關節功能,提高其生活質量,任主任的話讓張女士看到了希望。

3D打印假體成功精准植入

任遠飛表示,此次手術的難點不僅僅在于假體的精准植入,更在于如何將假體與周圍複雜的軟組織緊密相連。這就像是在織一張細密的網,需要利用自體掌長肌腱這根“線”,巧妙地將下尺桡關節周圍的韌帶重新編織起來。然而,由于關節周圍的軟組織結構複雜,韌帶衆多,要想將這些韌帶重新編織起來,需要深厚的解剖學知識和高超的手術技巧。稍有不慎,就可能導致手術失敗,給患者帶來無法挽回的損失。

手術中,任遠飛爲患者清理尺骨殘端並植入個性化3D打印假體,爲缺損的關節換上了全新的“零件”,同時重建下尺桡韌帶並固定尺骨遠端。術後患者配合腕關節康複訓練,目前恢複良好,不日即可康複出院。

據了解,個性化3D打印就像是拼拼圖,簡單來說就是“缺什麽補什麽”,通過影像檢查掃描患者的骨骼,得到成像數據,打印骨缺損的部分,再將爲患者量身定制的實體模型植入缺損部位。值得一提的是,這些假體大多數采用钛合金材料,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極少引起人體組織的排異反應,能夠與人體骨骼融合並長期穩定地存在于人體內。

據悉,此前該院手足外一科已成功實施了多例個性化3D打印手術,此次全國首例個性化3D打印尺骨遠端假體置換手術的成功開展,填補了腕關節置換及功能再造領域的一項空白。

半島晨報、39度視頻首席記者黃鳳桐

0 阅读: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