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沙“集市”之變

中工網 2023-04-10 02:20:22

原標題:既有充滿煙火氣、文藝氣的集市,又新增硬核的産業鏈供需集市(引題)

長沙“集市”之變(主題)

工人日報-中工網記者 王鑫 方大豐

早上5時,隨著第一聲吆喝響起,四面八方趕來的攤販支起檔口,一片空地變成沸騰的早市;傍晚時分,一輛輛私家車有序進場,打開後備箱,撐起小桌椅,挂上耀眼燈帶,方寸之間的小攤有生計有熱愛……

記者近日在湖南長沙走訪發現,集市,這種傳統的交易場所也在推陳出新,正以熱騰騰的氣息,見證當下的經濟活力。

集市裏不光有柴米油鹽、針頭線腦,還有芯片等高精尖工業品;“趕集”可以在會議桌上,也可以在電腦前。通過集市對接,打破供需兩端的信息“孤島”。在長沙,原本爲應對疫情而設的産業鏈供需集市,如今有了新的應用場景。企業互聯、産業成“鏈”,不出園區門,解了供需難,也能實現供采雙贏。

早市裏的煙火氣

早上5時,長沙市雨花區萬科魅力之城附近的一片空地,在晨曦中“醒”來。滿載蔬菜水果的小車、肩挑手提的小販湧進空地,搭起篷布。幾聲吆喝過後,附近居民也緊隨其後,提著籃推著車魚貫而入。

國新與妻子是最早趕來集市支攤的那撥人。夫妻倆在浏陽租了地,養雞賣。“我的雞餵的是谷子,這裏有一批熟客。”國新告訴記者。

原本空置的土地,被人租下後,經過報批,形成一個相對固定的集市。攤販們按日或按月繳納管理費,購得“日票”“月票”,就可以在此擺攤。國新夫妻倆買的是“月票”,在這個集市租了固定攤位,兩三百元一個月。

這個集市只在日期逢二或者逢六時開市,一般在中午時分慢慢散場。大多數攤販都跟國新夫婦一樣,要到處“趕場”。“今天去這個集市,明天去那個集市。有些老集市在城郊。這個集市在小區旁邊,開了三四年了。”國新說。

年輕攤主小吉除了賣的辣椒比別人貴,乍一看跟其他攤販沒有兩樣。

小吉並不是個“正經”攤販,他是附近湖南農業大學的碩士畢業生。一口地道的長沙話,讓人很難想象這是個1996年出生的地道上海人。“我賣的不是菜,是自己的‘作業’。”學蔬菜相關專業的他,早在本科期間,就走進學校周邊集市,開啓了自己的賣菜之路。

“我們做科研需要種菜,但不是用多少就種多少。可能一次種一畝地,但取樣本只需要一分地,剩下的蔬菜就留給學生處理。”在小吉的攤位上,擺著各種成品蔬菜和秧苗。幾年跑集市的經曆,讓他褪去最初的內斂和害羞,他可以像其他攤販一樣賣力吆喝。

“不光這個集市,其他集市也跑。”小吉把學業之外的日程安排得滿滿當當。

集市主理人的新體驗

打開後備箱,拉起個性店名橫幅,挂上燈帶裝飾畫,就是一個“微縮版”小店、“流動型”攤位。這種後備箱擺攤,提供了一個“有味(長沙話,指有意思)”的兼職選擇。記者發現,日漸火爆的後備箱集市,成了點亮網紅長沙的一道“夜景”。

朱倩本來是個“困在格子間裏的互聯網人”,去年4月離職後開始學著練攤。一次偶然的機會,她看到有商場招募攤主,就鼓起勇氣向對方提出:與其擺攤,不如搞“後備箱集市”,更有新意。雙方一拍即合,朱倩自此從到處流竄的路邊攤主“轉型”爲集市主理人。

“我們一般周末出市,平常也會接一些商務活動。”朱倩告訴記者,後備箱集市不同于傳統擺攤,車主的個性裝扮、創意布置、自制的特色小吃、手工藝品等,賦予了後備箱經濟時尚新潮的屬性。“商場邀請我們到場‘助陣’,也是看重我們帶來的人氣。”

朱倩給集市取了個文藝的名字:大漁集市。參加集市的攤主不需要繳費,但對售賣産品和個性化布置有要求。“取‘授人以漁不如授人以漁’之意,希望盡自己的力量提供一個平台,讓大家能有所得。”朱倩現在的日常,不是在出攤,就是在聯系商場洽談合作。

去年10月,湖南出台“夜經濟”扶持政策,提出加強夜經濟規劃布局、建設“夜潇湘”消費場景、拓展“夜經濟”就業渠道、完善“夜經濟”配套服務、強化“夜經濟”政策支持等八大措施,明確“鼓勵市州積極開展形式多樣的汽車後備箱文化市集活動”。

“有這樣的政策支持,我對後備箱集市的未來充滿信心。”朱倩表示。

打通供需兩端

相對于早市、後備箱集市這種“小打小鬧”的集市,長沙經開區推出的産業鏈供需集市要大得多,應用場景也豐富得多。

這個産業鏈供需集市屬于應疫情之需而生。疫情沖擊下,保産業鏈供應穩定、不斷提升本地配套率顯得尤爲必要和緊迫。2020年,長沙經開區組織汽車、工程機械、軌道交通、新一代半導體及集成電路4條優勢産業鏈的182家企業,舉辦供需對接會,當日達成合作簽約額近21億元。

爲進一步有效降低企業供應鏈采購成本,園區于2022年起設立産業鏈供需集市。集市有線上,也有線下。

線上“産業鏈供需集市”通過提供市場通、技術通、活動通、載體通、政策通等5方面對接服務,爲企業搭建産品展示和對接合作橋梁。線下常態化舉辦産業鏈供需集市系列活動,包括整車整機及零部件企業産品供需對接活動、技術對接活動、業務培訓活動、行業論壇活動、政策解讀活動等。

此外,園區還出台辦法,以“真金白銀”支持鼓勵企業牽頭組織開展線下相關活動,鼓勵園區企業新增區縣供應商,增加與區縣供應商的配套産品、技術服務采購交易,增加配套産品、技術服務交易。

“隨著智能化升級改造,園區誕生了大量新技術的應用場景,通過集市對接,打破供需兩端信息孤島,不僅有助于雙方企業的快速發展,也能提升園區整體智造水平。”長沙經開區相關負責人表示。

1 阅读:3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