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察:“新國九條”後資本市場相關企業的幾個變化

小余聊一級市場 2024-04-30 10:33:33

自8.27新政直至當下已經過去整整8個月,期間又發生了許多變化,新帥上任,“3.15新政”、新“國九條”,連續出台的多項舉措和政策將未來的資本市場重新規劃和定義,“持續強監管且越來越嚴”,市場正在面臨洗牌甚至重構。針對資本市場相關的各類企業,近期漢鼎咨詢和一些業內人士進行了溝通,並搜集了一些觀點和看法,由于本次爲小範圍隨機了解,主要爲歸納總結,不具代表性和全面性,僅供參考。具體如下:

新國九條對于小市值上市公司影響很大。一方面指標調整後,未來面臨的退市壓力更大;另一方監管層明確提出消減“殼”資源價值,加大對借殼上市的監管力度,精准打擊各類違規保殼行爲,這背後很大程度上彰顯了監管層調控上市公司規模,提高質量的意圖,基于這個邏輯,借殼上市本身可能會面臨無差別的監管壓力和難度,在這種態勢下,保殼行爲或將更多集中于企業對自身救贖的方式上。新政之後,時間窗口收緊,而市值管理的核心基礎在于業績,尤其是一些處于夕陽産業的上市公司當前面臨重要抉擇,更新賽道、老樹開新花,真正操作起來遠遠比規劃要難的多,未來退市的企業恐怕越來越多,這也是本輪了解下來的普遍共識。

強監管下企業的合規壓力加大。一些上市公司的風控意識在本輪新政後或將得到提高,考慮到不斷增大的監管風險問題,促使企業董監高管理層更有動力敦促實控人向合法、合規轉變,已出現上市公司董秘爲規避風險提出離職的案例。相較而言,一線城市尤其是北上廣等地的上市公司風控意識和合規基礎一直較好,在本輪了解過程中也發現,超大城市上市公司的證券部門對強監管的態度和壓力相對要小許多,更加風輕雲淡一些,但是工作量肯定是有所增加,同時一些上市公司開始重視投資者關系,針對突發事件的處理反應速度加快,並單獨設置IR崗位,而在過去這類事務許多都是由董秘兼任,另外對于ESG的重視程度也有所提高。

針對分紅,上市公司和非上市公司的態度類似,多少都存在一定壓力和保留意見。中小市值上市公司,往往業績不達預期,實施分紅難度大,再考慮到市值,壓力被疊加。而對于不同板塊上市公司分紅政策的差異,也存在不同意見,科創板企業,研發投入或累計金額達到一定標准可豁免實施ST,這對于同樣存在高研發投入的其他板塊上市公司而言,在公允性方面或存在爭議。畢竟目前A股上市公司的科技屬性在各個板塊分布中並不是那麽絕對的泾渭分明。

擬上市企業方面,IPO收緊影響巨大,不同行業的企業反應不一。科技類公司,仍然將IPO作爲未來的階段性目標,歡迎投資,但是在融資過程中對于上市約定的對賭條款接受程度大幅下降,上市進程的不可預期性決定了創始人並不想過多擔負風險,當然這可能會成爲普遍現象,針對並購事宜,仍然有許多科技類企業希望憑借自身的努力去發展。

傳統消費類企業在本輪IPO收緊過程中觀念轉變比較大,許多企業開始尋求並購機會。這相較過去很少見,之前傳統消費類企業實控人往往更傾向于憑借自身努力登陸資本市場,對控股權的持有意願更高,但受“紅黃燈”政策影響,消費類行業的企業上市希望變得遙不可期,導致一些實控人萌生退意,近期市場面這類企業出售意向較過去明顯增加。不過這給同行業內相關上市公司也增加了一些並購機會。

另外,以上兩類企業,科技型公司希望民進國退,而傳統消費類企業更傾向于國進民退。

總體而言,新政之後,一二級市場都出現了不同程度的變化。上市公司層面,小市值公司壓力越來越大,對市值管理需求更加急迫,一方面努力尋求提高業績的方法和途徑,另一方面在投資者互動方面的活躍度也明顯提高,路演、反路演行爲密集,一些50億以下公司開始擔心被市場所遺忘,希望能夠和投資者持續保持溝通。一些大市值公司在這方面同樣也有所加強,增強主動交流意識,和投資者積極互動,畢竟目前A股上市公司數量已經五千多家,各方面都卷的厲害。同時許多董秘都提到了如履薄冰、小心翼翼這兩個詞,也算是對當前監管態勢的一個回應。IPO收緊,未來可能將會有更多的資産出售信息出現,而標的供給的增加將會導致並購市場由過去的賣方市場轉爲買方市場,並促使估值回歸。

本輪新政強化了優勝劣汰的生存機制,在未來一段時間內,資本市場有挑戰、有危機、同時也存在大量的機遇!具體結果如何,需要留給時間去驗證。

0 阅读:1

小余聊一級市場

簡介:關注一級市場,募投項目、細分行業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