爲太陽拍“寫真”!咱威海這個“太陽眼”不一般

威海新聞網 2024-05-09 21:32:22

今年1至10月爲“太陽活動極大期”,連日來,太陽耀斑頻發。在威海,國內首個開展空間天氣業務監測的太陽綜合觀測站——石島國家空間天氣觀測站(以下簡稱“石島觀測站”),正在加密觀測記錄太陽活動。5月3日全網那張X1.6級太陽大耀斑的照片,就來自于石島觀測站。

​5月7日的石島灣,風和日麗,海面波光粼粼。這天一早,石島氣象台業務科科長林修棟像往常一樣來到空間天氣觀測業務值班室,按工作流程完成了設備巡查,便啓動了瞄向1.5億公裏外的“太陽眼”。他說:“只要肉眼能看見太陽,咱的‘太陽眼’就要盯緊喽。”

林修棟口中的“太陽眼”,指的是我國氣象部門首個太陽光球色球望遠鏡和太陽射電望遠鏡。走進約30米高的太陽觀測塔,太陽光球色球望遠鏡正對准觀測口,跟隨太陽的“身影”轉動。每隔180秒,兩張色球、光球的實時“特寫”便會傳輸給中國氣象局國家空間天氣監測預警中心。不遠處的太陽射電望遠鏡,則從多個波段觀測記錄射電流量,給太陽做“心電圖”。

正如地球上“天有不測風雲”,空間天氣也是“陰晴不定”。就像太陽打了個“噴嚏”,地球也可能跟著“感冒”。太陽耀斑爆發出的電磁波,8分半鍾就能抵達地球,或對短波通訊帶來一定幹擾。林修棟指著剛“出爐”的太陽色球照片說:“你看這個黑點是太陽黑子,這些黃色的紋路就是耀斑,今天的強度就不如5月3日的那次。”

林修棟的電腦上,還保存著2010年太陽光球色球望遠鏡拍下的第一張太陽“寫真”,這張黑白照片也標志著我國氣象部門擁有了自己的太陽光球色球望遠鏡,太陽活動預報從此不再依賴滯後9小時的國際觀測資料。

除了最近拍攝的太陽耀斑高清照片,這台望遠鏡還拍下了2020年6月的日偏食全過程,讓億萬觀衆在電視、網絡中目睹了這一特殊天文現象,4小時多的直播全網播放量達1681.8萬人次。

從最開始的實地調試校准,到現在遠程全程操作,兩台望遠鏡經曆了數次智能升級。石島氣象台業務科副科長唐麗明對此感受深切。她說,最開始每天要往返觀測塔至少6趟,現場操作觀測儀器,隨時觀察設備狀態,保證鏡筒始終對准太陽。如今,遠程就能實現上述操作,數據傳輸更及時,圖像也更加清晰精准了。

即便實現了遠程操作,林修棟、唐麗明等工作人員還要每天爲設備做好“眼保健操”,讓這雙“太陽眼”時刻處于“健康”狀態。每日巡查、定期巡檢自然不在話下,雨雪天氣及時關停,太陽出來及時啓動,確保最大限度觀測記錄太陽活動,爲國家空間天氣監測預警提供重要的數據來源。

十余年來,兩台望遠鏡的穩定運行,爲太陽活動預報提供了及時可靠的數據,實現了對空間天氣源頭太陽的地基監測,預報和預警可能對飛船造成影響的太陽風暴事件,爲我國曆次航天任務圓滿完成及空間站建設保駕護航。據介紹,近年來,石島觀測站也成爲當地中小學生家門口的“空間天氣科普課堂”。(Hi威海客戶端記者 杜曉瑩/文 楊正/圖 通訊員 卞紅波 程立渤)

0 阅读: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