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毒雞湯:勤勞不能致富,吃苦不能出人頭地!

達文小火 2024-05-03 19:31:21

曾幾何時,網上出現一種另類的說法,概括起來就是:勤勞不能致富!

更有不少博主延伸出:吃得苦中苦,不能成爲人上人!

他們套用一句老話:都說吃什麽,補什麽,所以吃得苦中苦,只會變得更苦,想要成爲人上人,你得吃“人”!

乍一看,好像有幾分道理!

再看爲了生活而奔波的芸芸衆生,他們大多勤勞一輩子,也沒有成爲富人,難道數千年的文化沉澱,是一句騙人任勞任怨的謊言?

直到跟幾位上年紀的老人說起這些話,他們回應兩個字:胡扯!

不勤勞幹活,誰給你發工資?不得在家餓死?

對啊!勤勞致富,未必是指富得流油,而是比自己懶惰的時候富!

回頭再看那句話,吃什麽,補什麽,不是用在飲食、養生上面的理論嗎?跟做人做事有什麽關系?

顯然是‘買肉找上賣菜的--弄錯了對象’,一些人將其移花接木,強行爲歪理佐證。

一些辨別能力不強的人看到這些話,豈不是要出大問題?

別有用心的人說這些話,他們自己還能努力工作,努力生活,試圖晉升;當沒有主見的人看到時,他們會不會馬上選擇躺平呢?反正沒有出人頭地的機會,不如放棄掙紮。

這些歪理爲何會在一部分人的認知裏大行其道呢?

應該是千人千面的鍋,大家都知道,互聯網的推文機制因人而異。

例如:一個喜歡買包包的女生,她不管浏覽哪個網站,登陸哪個手機軟件,她所看到的,都是各種各樣的包包資訊。喜歡看籃球的人,就一直刷到籃球的視頻和文章。

喜歡下廚的人同理,他(她)能獲取到的文章和視頻,大多是與美食相關的。

接收到這種教人不要吃苦,暗示勤勞不能致富文章、視頻的人也是同理,他們本來就認同這些說法,再被這些歪理時刻洗腦,自然會越陷越深。

爲什麽吃得苦中苦、勤勞致富在上一輩人的心目中根深蒂固,而部分年輕人卻不認同呢?

來看看這兩句話是怎麽形成的吧!

曆史原因:

數千年來,百姓維生手段靠的都是體力,農活和僅用雙腿跑的買賣,人如果不吃點苦頭,不勤跑商,能賺到錢嗎?那個時候如果躺平,就離餓死不遠了。

“吃苦”當下不再適用了嗎?

現代狀況:

近一百年來,科技給生産力帶來了翻天覆地的變化,有些工作需要成百上千的勞動力才能勝任,在機械的幫助下,可能一兩個人就能做完。知識和技術代替了人,成爲主要的生産力。

舊時候,地主的上百畝默默地,需要幾十位長工才能在農忙前收完;如今,一個人開一台收割機,一天就能幹完了。

我們是想吃苦、想勤勞,卻沒有了機會。

爲什麽一些年輕人會産生如此絕望的想法呢?

這就關系到社會形態了,市場上的重要職位,被先來的人占了,人能活好多年,好工作崗位上面的人,就算退休,也會有一部分人返聘,而後來的年輕人,找份待遇差的工作都不容易,再看看別人輕輕松松工作就能富足,心態自然不好。

歪理終究是歪理,就算幹著3000元月薪的工作,德不配位時,也有可能被炒鱿魚。

我們要正確地理解勤勞致富,別想著對自己狠一把,就能成爲霸總一類的巨富,這個“富”是指比懶惰的自己富。

天才大家都見過不少,普通人努力一百年,也很難比得上天才的一個想法、一個發明,別想著自己勤勞點就能和別人比!

當我們笑話別人被毒雞湯毒害時,不妨審視一下自己有沒有被一些有悖常理的反話影響到!

0 阅读:135
评论列表
  • 2024-05-03 22:58

    樓主說得對,我也說過這問題,好日子都是奮鬥出來的,我老家以前人家兩口子很窮,出去打工幾年就修樓房,買車不帶欠債的,都是辛苦掙出來的。

達文小火

簡介:心有所思,淡寫輕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