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更新提升幸福感,居民收獲“家門口”的小花園

上海黃浦 2024-02-14 09:50:26

“我們這棟樓叫‘睦鄰樓’,名字是我們自己取的,再看看我家門口的小花園,是不是蠻靈的。”在陸興小區7號樓門口,家住底樓的居民楊阿姨欣喜地說道,自從她開始理解整棟樓居民對于電梯加裝的迫切願望後,幸福感油然而生。

加梯過程並非一帆風順

而說起整個陸興小區“第一個吃螃蟹”的加梯樓棟,還要追溯到去年。陸興居民區黨總支書記皮嘉娜告訴記者,陸興小區這類老舊小區多爲老式五層、六層樓的樓房,居民年齡普遍較大,使得他們對加梯的需求愈發強烈。街道和居委在了解到居民需求後,迅速邀請電梯公司等參加征詢會,經過前期大量調研,將7號樓確定爲陸興小區首棟加梯的“模板樓”。

然而,加梯過程並非一路坦蕩,底樓居民對于電梯的需求不大,且擔心加梯過程中的噪音和汙染,故一直抱以抵觸的情緒。好在,皮嘉娜聯合樓組長、社區黨員、“第二梯隊”成員等多方力量,主動收集居民意見,逐個了解居民需求,集中力量攻堅克難,最終通過不斷地溝通協調,讓居民對加裝電梯這樁民心工程的開展做到心中有數、心中有底,在這個過程中,底樓居民楊阿姨也從最初的抵觸到最後的欣然接受。

俗話說好事多磨,隨著7號樓的電梯落成,居民們多年的“加梯夢”得以實現,如今,樓棟裏老年人下樓的次數變多了,居民臉上的笑容愈加燦爛,大家紛紛表示享受到了“上上下下的快樂”。

微更新成可複制的模板

步入如今的陸興小區,幹淨整潔的路面、修剪一新的綠化讓人感歎這個老舊小區煥發了新生,而小區7號樓除了新增了電梯,還多了一處微型小花園,樓棟還有了一個新名字:“睦鄰樓”。

聊起“家門口”的變化,底樓居民楊阿姨最有發言權,“從安裝到完成,加梯工程隊嚴格按照規範操作,把噪音和汙染減少到了我們居民可以接受的程度,不僅如此,還在家門口造了一個小花園,平時都由我來打理,推門見綠的感覺真的很好。”

在皮嘉娜看來,之所以在居民“家門口”新造了一處小花園,主要還是想提升居民的滿足感和獲得感,“7號樓是陸興小區第一棟加梯的樓,我們很感謝底樓居民的積極配合,同時,我們也希望拿它當一個模板,在小區後續加梯中都可以實現複制。”

據了解,“睦鄰樓”除了新增底樓的小花園外,樓道內還布有按照二十四節氣爲主題的牆繪,讓人耳目一新。

皮嘉娜說,陸興小區7號樓的微更新實現了加梯微更新從“無”到“有”的過程,而即將在開年後進行加梯的6號樓,將帶著從“有”到“好”的任務。

記者 / 張益編輯 / 黃骞文圖片 / 老西門街道轉載請注明來自上海黃浦官方

黃/浦/進/行/時

1. “家門口”要變樣!10個街道65個項目,正從“藍圖”中走出

2. 十個街道各具特色,來看黃浦今年基層治理有哪些實招

JOIN US

0 阅读: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