狄仁傑何以讓外國人如此上頭?感謝這位荷蘭“迷弟”

華輿 2024-02-21 08:20:21

說起狄仁傑,你一定不陌生。大唐名相,大理寺卿……關于他的傳說有很多,其中最爲人們所熟知的,就是他的神探故事。

近日,改編自同名小說的古裝懸疑劇《大唐狄公案》在視頻網站優酷上線播出,講述了唐代名臣狄仁傑拜官之初,履職各地屢破奇案的傳奇故事。該劇一經播出便受到廣泛關注,然而令衆多觀衆驚詫的是,這部講述中國神探故事的作品竟是出自外國人筆下的“舶來品”。

▲《大唐狄公案》宣傳海報(圖片來自優酷)

迷戀中國公案小說的荷蘭人

《大唐狄公案》創作于上世紀50年代,作者爲荷蘭著名漢學家、作家、外交官高羅佩,原名羅伯特·漢斯·範古裏克,字笑忘,號芝台。“高羅佩”是他自己根據原名發音取的中文名字。

高羅佩童年時期在印尼長大求學,也在那裏最先接觸到了漢字和華人,由此對中國文化産生濃厚興趣。大學期間,高羅佩在荷蘭萊頓大學學習中文,畢業之後憑借語言特長進入外交部工作,曾就職于多個國家,大部分時間在亞洲各國度過。長年在東方的工作和生活,讓高羅佩酷愛東方文化。

一次偶然的機會,高羅佩無意間在一本小冊子上讀到了《狄仁傑》的故事,而後大受啓發,同時對中國傳統的公案小說産生了濃厚興趣。于是他將其前三十回修改後翻譯成英文在國外出版,竟不料大受歡迎,讀者紛紛催促高羅佩接著更新。

這讓高羅佩決定親自操刀,並産生了把公案小說和現代偵探小說相結合的想法。于是在此後的十幾年間,高羅佩親自執筆,打造出了享譽中外的《大唐狄公案》,成爲後世狄仁傑系列電影、電視劇及推理佳作的創意之源。

▲《大唐狄公案》宣傳海報(圖片來自優酷)

讓西方認識“中國的福爾摩斯”

在創作過程中,高羅佩參考了大量公案小說、刑獄典籍以及民間故事。異于傳統的中式公案小說,《大唐狄公案》有意塑造一個“不一樣”的中國神探。在具有正面官員剛正不阿,觀察能力、推理能力驚人等優點的同時,又具備西方偵探的幽默诙諧,且在表現上更像一個具備“七情六欲”的凡人,而不是樣板化的“青天大老爺”形象。

英文版《大唐狄公案》一經面世,便在歐美引起轟動,後續被翻譯成29種語言,在38個國家出版,廣受各國讀者好評,至今長盛不衰。狄仁傑的神探形象傳遍全球,也成爲西方人眼中的“中國福爾摩斯”。

狄仁傑火了之後,關于其影視改編作品也接踵而至。從上世紀80年代的《狄仁傑斷案傳奇》到2004年的《神探狄仁傑》,以及《狄仁傑》系列電影,再到現如今各種狄仁傑網絡大電影。這些不同版本中的狄仁傑形象,都給觀衆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然而在以往的影視作品中,狄仁傑往往以一個中年文官的形象出現,“大腹便便”的造型,非常實在地诠釋了觀衆眼中“宰相肚裏能撐船”的樣貌。而在電視劇《大唐狄公案》中,編劇對狄仁傑的年齡做出了更新,描寫了一個三十而立但依然少年意氣,滿腔熱血的形象。

除了嚴謹緊湊的西方推理和生動立體的人物形象外,電視劇《大唐狄公案》還展現了多樣的大唐風光和中國文化,鏡頭不僅再現了長安、洛陽城的都市風光,蓬萊的海濱風光,還還原了大明宮、太極殿等建築,畫面唯美,極具觀賞性。

▲優酷向荷蘭贈送《大唐狄公案》版權(圖片來自微博截圖)

出海的中國故事再次回到中國

如今,狄仁傑的神探故事已成爲中華文化的一張名片,讓世界更加了解中國。在互聯網高速發展的當下,網絡視聽平台已成爲向海外傳遞中國文化的重要窗口,電視劇《大唐狄公案》的開播,更是爲中華文化的傳播再添一把火,令狄仁傑再次躍入大衆視野,實現了一次中華文化的出海與回歸。

“他會爲之感到自豪的,狄公以這種成功的方式又回到了中國。”高羅佩之子托馬斯(Thomas van Gulik)說,希望該劇在中國播出之後,可以在歐洲發行英文字幕版,讓更多西方人了解狄仁傑的故事。優酷隨後宣布將贈送荷蘭《大唐狄公案》電視播出權,同時爲當地觀衆制作荷蘭語版本。

不僅如此,據介紹,奈飛也已買下《大唐狄公案》電視劇播出權,該劇將通過奈飛和優酷國際版登陸全球190多個國家和地區。這是奈飛首次購入古裝懸疑劇,也是繼《長安十二時辰》後,又一部古裝懸疑劇從中國走向世界。

優酷首席運營官吳倩表示,《大唐狄公案》是中荷兩國跨越世紀的曆史回響,很榮幸爲中荷文化交流作出貢獻。(完)

綜合中國青年報、文彙報、光明網、新京報等

1 阅读:8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