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現金社會下,二維碼支付正在走向NFC支付時代

譚哥說事 2022-10-23 18:58:46

當前,世界正在向“無現金社會”發展,移動支付的廣泛使用就是“無現金社會”技術上的支撐。

而移動支付的核心技術則是二維碼掃描器(QR code Scanner)和二維碼(QR Code)。如今,二維碼收付款已經成爲平日生活中最常見的交易行爲,自從有了二維碼以後,很少看到有人出門用現金結賬了。只需要用手機掃一掃,錢就能夠出去和收回,簡單快捷。

從現金支付到無現金社會,不同的支付模式不僅是技術上的差異,本質上也是不同利益的劃分,並引領著時代浪潮向前發展。

從條形碼到二維碼

二維碼是用某種特定的幾何圖形按一定規律在平面分布的黑白相間的圖形記錄數據符號信息的;在代碼編制上巧妙地利用構成計算機內部邏輯基礎的比特流(由0、1構成)的概念,使用若幹個與二進制相對應的幾何形體來表示文字數值信息,通過圖像輸入設備或光電掃描設備自動識讀以實現信息自動處理。

二維碼具有條碼技術的一些共性:每種碼制有其特定的字符集,每個字符占有一定的寬度,並且具有一定的校驗功能等,同時還具有對不同行的信息自動識別的功能以及處理圖形旋轉變化等特點。

值得一提的是,二維碼雖然生于日本,但卻在中國普及。根據一項來自ivanti的研究數據表明,2021年英國和中國成爲全球使用二維碼數量最多的國家,在所有研究對象中,日本排名末位。也就是說,發明二維碼的國家正是如今使用二維碼頻次最低的國家——日本。

在二維碼出現之前,一直是條形碼的天下,但它因爲容量有限,只能容納20個字符,讓使用場景有所局限。二維碼也因此問世。最早的二維碼是日本電裝公司在1994年爲日本豐田汽車公司(Toyota)開發的,而日本電裝公司並沒有獨占這項技術,不僅將該技術提供給豐田汽車公司使用,同時還推出了“二維碼戰略”,免費公開制作二維碼軟件,其目的卻僅僅是限于“銷售二維碼的掃碼器”,使其發明的二維碼和掃碼器能夠被大量的便利店競相采用,但當時日本電裝公司發明的二維碼和掃碼器並沒有擴大到海外。

二維碼相比條形碼最大的提升,就是由原來只能儲存20個字符,變爲能儲存多達7000個字符。更大的容量,讓二維碼的使用場景更廣。尤其是在移動互聯業務模式下,人們的經營活動範圍更加寬泛,也因此更需要適時地進行信息的交互和分享。隨著移動網絡環境下智能手機和平板電腦的普及,二維碼的應用不再受到時空和硬件設備的局限。

並且,在物聯網産業的蓬勃發展下,如今二維碼已經成爲移動互聯網的入口。隨著更多二維碼技術的應用解決方案被開發出來,二維碼將更多地被應用到各行各業的日常經營活動中來。

二維碼可以將産品基本屬性、圖片、聲音、文字、指紋等可以數字化的信息進行編碼捆綁,適用于産品質量安全追溯、物流倉儲、産品促銷,以及商務會議、身份、物料單據識別等。可以通過移動網絡,實現物料流通的適時跟蹤和追溯,幫助進行設備遠程維修和保養、産品打假防竄、終端消費者激勵,以及企業供應鏈流程再造等,以進一步提高客戶的響應度,將産品和服務延伸到終端客戶。

當然,這其中,受到二維碼最大影響的,還是支付領域。在中國,有八成的人平時付錢都是掃二維碼,每年中國人使用二維碼至少達5000億次。不管是日常買菜還是旅遊購物,出門只需帶一部手機,就能解決幾乎所有消費問題。

移動支付的核心技術

作爲一個能夠在最大程度上便利收付雙方、惠及普通民衆的支付工具,二維碼支付對于推動移動支付在國內的普及,可謂功不可沒。

其中,支付寶是線下支付市場的“第一個吃螃蟹者”。2010年,隨著上遊場景的移動化全面展開,移動支付的需求隨之提出。因此,支付寶開始著手和超市、便利店合作,今天廣泛使用的掃碼支付——二維碼支付、條碼支付,都是支付寶在2011年推出的産品。

其中,“條碼支付”借鑒了商品的條形碼,用戶結賬時,只要打開手機上的支付寶錢包,選擇“條碼支付”功能並出示手機,讓收銀員用條碼槍掃描,就可以完成付款,全程不需要任何現金找零或刷卡操作。而商超、便利店也不需要更新硬件設備,用以往掃碼結賬用的掃碼槍即可完成收款。支付寶推出的條碼支付,是全球首個條碼支付應用,也是首次把無線支付從實驗室帶進市場的實際應用。

但是條碼支付有一個問題,那就是必須要普及掃碼槍。爲了讓沒有收銀系統與掃碼槍的單體店也能便捷地完成支付,支付寶技術團隊想到了要去創新一個二維碼支付。二維碼相比于條形碼,是一個數據量更大的傳輸載體,而且具備強大的通用性,適用于所有行業。同時,其使用方式的多元化也使其能很好地與各領域融合,成爲連接一切的“全能型選手”,這促成了它在全世界的流行。隨著國內智能手機市場的興起,二維碼進入公衆視野,逐漸受到熱捧。

于是,將流行的二維碼應用于掃碼支付,成爲了支付寶的首創之舉。2010年,支付寶技術團隊正式推出了二維碼支付,這一國內首個二維碼支付解決方案,是一種基于賬戶體系建立的新一代無線支付方案。

商家可把賬戶、價格等交易信息編輯成支付寶二維碼,張貼在店內,甚至還可以印刷在報紙、雜志、圖書等載體上;用戶通過支付寶手機客戶端掃拍二維碼,便可輕松實現與商戶支付寶賬戶的支付結算。

二維碼支付、條碼支付模式代表一種新興潮流,能夠俘獲用戶心扉的關鍵就在于它的便利。除此之外,二維碼支付方式還爲商戶帶來了實惠。2011年時,商戶使用POS機刷卡服務的成本相當高,主要包括2000至3000元不等的保障金及1%至3%的服務費。另外,POS機付款多數采用的下一天到賬機制,使得賬期有所延長。但使用手機二維碼購物,用戶的手機不需要特殊改造,只需下載安裝支付寶客戶端,便可完成線下支付。而且,手機條碼支付的費率也大大降低,支付過程即時完成,無賬期、不壓款。

盡管在2013年,央行一紙暫停條碼(二維碼)支付業務意見函,給了風頭正勁的二維碼支付當頭一棒。央行以安全的名義暫停了二維碼支付。文件稱,“線下條碼(二維碼)支付突破了傳統的業務模式,其風險控制水平直接關系到客戶的信息安全和資金安全,但央行也並未堵死掃碼支付的探索之路。

在二維碼支付被暫停兩年之後,央行終于正式肯定了其地位。到2016年6月,支付寶的二維碼掃碼支付已經覆蓋國內70多萬家線下餐飲門店、4萬家超市便利店和數百家醫院,而如今,放眼望去,更是二維碼支付的天下。

走向NFC支付未來

雖然二維碼主宰著如今的支付市場,但這依然不是永久的。事實上,移動支付是一個很寬泛的概念,曆經數代的演變才到了我們現在所熟悉的模樣。最早是通過手機短信完成交易;到移動互聯網時代,WAP網銀成爲主流方式;等到智能手機普及,二維碼支付則開始被廣泛應用。

當然,支付方式永遠在隨著技術的變化而發生改變。在對于“方便”的追求下,無現金社會還在向一場新的支付變革靠近,那就是NFC支付。NFC支付即近距離通信技術。因其本質是一種短距高頻的無線電技術,所以交互雙方需要安裝類似芯片的東西,基于同一標准收發信號。“芯片”用來記錄賬戶信息等,而“標准”就好比兩個人必須在同一語言體系下才能進行信息的交互。

實際上,NFC支付很早就已經是一項成熟的技術,中國銀聯率先開展了NFC支付的研究與設計,但是國內的NFC産業受制于産業鏈過長,而且手機和受理方的設備均須具備支持NFC的模塊,所需投入巨大,銀行、運營商、硬件廠商等各方的利益難以協調,一直發展滯後。

比如,NFC模式需要運營商、手機廠商、技術提供商、商業銀行等參與,並在統一的技術標准下運行。而這標准的制定還涉及工信部、中央銀行、清算機構等多個單位。並且,不同國家和地區、不同手機廠商和通信運營商認可的標准不一,這大大阻礙了NFC模式的發展。NFC支付還有一個很大的局限就是硬件的升級、普及、維護需要很大的成本。因此,基于NFC技術的移動支付在各國都發展遲緩,也正是這個原因,才讓二維碼支付後來居上。

在中國,2006年中國銀聯便推出一項基于金融IC卡芯片的移動支付方案。與此同時,以中國移動爲代表的運營商也在主導開發自己的移動支付産品方案。在NFC的技術標准上,前者基于13.56MHz標准,後者則主張2.4GHz標准。直到2012年,中國移動與銀聯簽訂移動支付業務的合作協議,放棄自主開發的2.4GHz標准,兩種技術標准之爭才落下帷幕。

但那時,移動支付市場已然變天。在NFC支付發展緩慢的幾年裏,由互聯網巨頭主導的二維碼支付方式迅速興起,並占領了大量市場份額。支付寶錢包、微信支付完全抛開NFC標准,采取二維碼支付,並利用互聯網用戶數量優勢,在支付標准未出台的形勢下快速發展、搶奪先機。

而現在,隨著NFC産業鏈的成熟,NFC支付正在卷土重來。

今年2月9日,蘋果向iPhone和iPad用戶推送了iOS / iPadOS 15.4開發者預覽版Beta 2更新。其中,iPhone將支持點擊支付,蘋果“Tap to Pay”將允許兼容NFC的iPhone通過Apple Pay、非接觸式信用卡和借記卡以及其他數字錢包接受支付,不需要額外的硬件。我國的數字人民幣也采用了NFC技術,可以實現雙離線支付,當然,這需要雙方錢包都具備安全芯片功能。

二維碼支付也好,NFC支付也好,不同的支付模式不僅是技術上的差異,更引領著時代浪潮向前發展。

1 阅读:2140
评论列表
  • 2022-11-02 19:20

    公交支付好多年了,關機能用,無信號能用,不用操作都是優點,但缺點就是要硬件,主要是以前手機只有高端安卓才支持,不然早普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