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是顧准的妻子,1968年自殺身亡,留下絕筆書:銷毀材料罪該萬死

雅可談過去 2024-05-09 05:45:12

上個世紀三十年代,雖然國民黨實行白色恐怖政策,但仍然沒有阻止有志青年對共産主義的向往,比如說1934年,一位女青年與幾個同志在上海成立了一個信仰馬列主義的秘密團體,取名爲進社,這位女青年名叫汪璧。

今天我們就來講一下汪璧的故事。

1914年,汪璧出生于安徽徽州的一個茶商家庭,汪璧的外祖父是徽州的一位縣太爺,汪璧的母親因與丈夫關系不和,便帶著她與妹妹弟弟遷到上海居住,高中畢業後,汪璧在上海同昌車行擔任會計。

當時,汪璧在上海結識了許多志同道合的朋友,比如說顧准,汪璧晚上經常到顧准授課的班級進修會計專業,也就是說,汪璧實際上是顧准的學生。

當時,顧准與汪璧,還有幾個熱血青年成立了一個信仰馬列主義的團體,即進社,意爲“希望自己能促進苦難的祖國向著光明的未來前進”,第一次會議地址選定在顧准家的廚房。

汪璧因與顧准有著共同的志向,情投意合,走到了一起,在這一年年底走進婚姻的殿堂。

當時上海的革命形勢非常嚴峻,稍有不慎就會被逮捕,在革命的過程中,汪璧與顧准所生的兩個兒子先後夭折,但這並未讓他們放棄對共産主義的信仰。

1940年,顧准舍棄上海收入不菲的工作與物質生活條件,毅然來到蘇南新四軍根據地工作,對于丈夫的決定,汪璧無條件地選擇支持,還在第二年也來到根據地,與丈夫一起戰鬥,在1942年反抗日軍大掃蕩的艱苦條件下,汪璧與顧准的長女顧淑林降生了。

解放戰爭時期,汪璧在膠東半島地區工作,當時,華東野戰軍決定把國民黨軍隊引到膠東半島上進行決戰,在膠東工作的汪璧被列入疏散之列,汪璧一個人帶著婆婆與兒女被疏散到大連。

新中國成立後,汪璧回到上海擔任了重要職務,然而,從1952年開始,汪璧一家卻不斷地受到沖擊。

首先是1952年三反運動時,顧准被打成“思想老虎”,與時任上海市委秘書長的黎玉以“阻礙三反”的罪名被撤職,有人建議汪璧與顧准離婚,但汪璧卻選擇與丈夫站在一起,與他共渡難關。

1957年,中央在黨內開始反右鬥爭,顧准被打成“右派”,送去勞動改造,面對這種情況,汪璧對丈夫表示諒解,說:

“顧准主要是‘嘴不好’,說了些別人不敢說或不會明說的話。”

當時,顧准經常思考一些關于國家前途的重大問題,面對中央發起的大躍進與人民公社化運動,顧准有自己的看法,然而在與大女兒顧淑林討論的過程中,女兒卻不贊同自己的看法,女兒站在維護領袖威望與革命事業的立場上,竟與他爭吵起來,這讓顧准十分失落。

1965年7月,顧准因對宋德楠有思想影響的罪名,被再次戴上“右派”的帽子,成爲“極右派”,被送到周口店進行勞動改造。

1966年,伴隨著政治風暴的到來,顧准一家再次成爲衆矢之的,這一年年底,顧准被批准回家過年,回到家後,汪璧提出離婚,想到這些年來給家庭所帶來的不幸,顧准同意了。

令人沒想到的是,與顧准離婚後,財政部的造反派仍然抓住汪璧不放,讓其交待與顧准的“黑關系”,稱汪璧1964年協助顧准銷毀手稿筆記,誣其“長期包庇反革命丈夫”、“銷毀反革命罪證”。

面對接連不斷的折磨,汪璧終于堅持不住了。

1968年4月8日,汪璧服了大量消毒用的"來蘇爾"藥水,自盡身亡,終年54歲。

當時,汪璧留下了一封絕筆書,上面寫著:“幫助反革命分子銷毀材料罪該萬死。”

1980年,中國社科院、財政部宣布爲顧准與汪璧平反昭雪,恢複一切名譽。

0 阅读: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