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傳福,一個小小舉動,揭露了比亞迪爲何會成功!

大講者普拉斯 2024-04-15 18:54:52

提到比亞迪,就會讓人想起新能源汽車,更離不開背後的創始人王傳福。

2022年,是中國汽車行業的爆發期,各大車企推出自家高端品牌,誓要與日系車、德系車以及美系車競爭市場份額。

2023年,中國車企遞出了一份耀眼的成績,全球電車銷量排名前十,中國車企占了一大半。

來到今天,西方巨頭甚至開始放棄“電車研發計劃”,紛紛來到中國市場尋求合作。

而中國電車爆發崛起的背後,有一個身影異常耀眼,那就是比亞迪。

作爲當年敢打響“去燃油車”第一槍的車企,背後的創始人王傳福自然是讓人充滿好奇。

畢竟那是一個滿大街都是日系車、德系車以及美系車的時代,爲何王傳福有如此勇氣打敗外國車企?

我認爲有三點:眼光、借鑒、務實。

第一,他看到了時代的勢頭。

盡管那是一個美日德三大汽車巨頭壟斷的時代,但王傳福依舊相信新能源汽車的前景。一方面是與他從事電池研究有關,另一方面是移動電話的出給予了他啓發。

因爲隨著汽車行業的發展,未來一定會像手機一樣更新叠代,到那個時候燃油車就會被淘汰,取而代之的就會是電動車。

所以比亞迪在電池領域做到全球第二大供應商後,王傳福也開始思考,怎麽樣才能讓汽車行業更新叠代。

2003年,王傳福決定搞新能源汽車!

而值得一提的是,比亞迪與特斯拉幾乎是同一年決定搞新能源汽車的。

經過5年時間的沉澱,比亞迪推出了全球首款插電混動汽車F3DM。

當然,在那個燃油車大肆盛行的時代,比亞迪推出的混動自然不會受到關注,反而遭到不少人的嘲笑。

盡管在這賽道上,沒有任何車企可以參考和借鑒,但王傳福還是這麽幹了,他知道有些路必須要一個人走。

但王傳福依舊相信自己,不斷加強在新能源行業的研發。

或許他在賭,但最終他也賭贏了。

因爲時代所指,比亞迪賭贏了。

從2003年到2023年,王傳福花了整整20年,終于可以證明自己,證明中國人也能造出驚豔世界的新能源汽車。

新能源時代來臨後,王傳福面臨著第二個考驗,那就是如何保證自己在這賽道上領先?

王傳福給出了一個詞:借鑒。

這個借鑒並不是從同行身上借鑒,而是從管理企業的企業家身上借鑒。

在管理學中有一個理論叫:“做企業就像是種樹,技術創新就是樹下的根,如果樹根沒有深深紮在地下,那行業一旦出現風吹草動,大樹就會倒下。”

王傳福很明白這個道理,所以才會向管理企業的標杆任正非學習。

所以這麽多年來,比亞迪一直堅持在做困難但正確並且有價值的事情,那就是自主研發創新。

因爲王傳福對于企業的管理,已經從骨子裏刻下了“對技術的執念”。

從華爲身上,王傳福明白了自主研發的重要性,知曉了“造不如買”的危害性。

所以在純電方面,比亞迪擁有“刀片電池”,一戰封神,拿出了全球唯一一款通過針刺測試的動力電池。

在混動方面,比亞迪擁有領先同級競品一代的DM-i、DM-p雙平台DM混動技術以及曉雲混動發動機。

在比亞迪之前,世界上只有兩種混動技術,一種是日本的豐田,一種是其他。但比亞迪出現後,一種是比亞迪,一種是其他!

而如今的比亞迪,更是層出不窮推出了自主研發的技術,比如CTB電池車身一體化技術,易四方、雲辇等等。

以至于今天的比亞迪成爲了國內唯一一家不會被外國供應商卡脖子的新能源車企!

爲什麽這麽說?

因爲被稱之爲汽車動力系統“CPU”的IGBT模塊,市場上大部分車企都依賴于英飛淩或者三菱等外企。

而比亞迪有自己的IGBT,而且正在研發第三代半導體材料Sic……

最後,如果說比亞迪的成功,離不開王傳福,那王傳福的成功,離不開“務實”二字。

縱觀比亞迪這20多年的發展,但凡王傳福不是一個務實的企業家,是一個投機取巧的商人,比亞迪就不會有今天的成功!

因爲你想想,一個人一直做一件不被認可的事情,而且還能堅持這麽久,這背後必然是有著巨大的毅力和恒心。

爲什麽我說王傳福務實?

你看看網上,到處都是王傳福山東走訪市場的新聞,甚至在車展期間,與其他領導一起擠地鐵。

一家企業創始人,出門不帶司機,反而擠地鐵,甚至是下著雨跑到縣鄉視察市場,這到底爲了啥?

或許你會覺得他在炒作,那我想問,爲什麽其他車企的創始人不去炒作?

這必然是與王傳福務實性格有關!

就好比當年華爲創始人任正非一個人坐地鐵,一個人開車,甚至親自跑工地視察一樣。

所以成功的企業家都是有樣子看的。

平易近人、事必躬親的人,必定能夠成功,有這樣的人管理一家企業,又怎麽可能不會成功呢?

所以說,通過王傳福一個小小的舉動,就能看出比亞迪爲何可以成功,爲何可以在燃油車時代突圍而出。

在我看來,王傳福跟任正非都是同一類人,爲了民族複興而努力,而華爲跟比亞迪也是同樣的,爲了國産品牌而奮進。

0 阅读:231

大講者普拉斯

簡介:獨立媒體人 傳遞故事,值得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