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開啓最難登月任務,搭載四國設備,美罕見與華合作

青木在德國 2024-05-03 22:03:37

在五次成功抵達地球衛星之後,中國現在開始了一項特別艱巨的任務。德國《明鏡》周刊3日指出,周五,中國已將嫦娥六號探測器送入地月轉移軌道。來自月球背面的岩石樣本將首次被帶到地球,以獲得人類對月球曆史的新見解。嫦娥任務將成爲中國實現2030年將宇航員送上月球並最終在月球表面建立基地的目標的關鍵一步。

發射塔的壯觀景象迄今爲止最困難的登月任務

周五,長征五號遙八運載火箭從中國南部熱帶島嶼海南島文昌航天發射場升空。 無人月球探測器計劃降落在月球背面,並從那裏首次將岩石樣本帶回地球。新的發射成功也讓中國五一黃金周洋溢更多的節日氣氛。

德新社稱,發射前夕,海南的海灘上就聚集許多太空愛好者,小販們出售太空用具,許多孩子手中舉著中國國旗。“這是中國探月的重要第一步。”來自中國南方城市廣州的張先生,自稱“火箭追逐者”,自 2011 年以來,他一直在海灘上拍攝文昌的發射照片。 “它震動了我的心。”他說。

《明鏡》周刊報道

這是中國自 2007 年以來的第六次探月任務。最近一次,嫦娥五號于 2020 年將月球正面的樣本帶到地球進行檢查。 2019年,嫦娥四號月球車首次登陸月球背面,並對那裏的地形進行探索。

新的任務中,探測器將首先進入月球軌道。下降的著陸器將前往南極艾特肯盆地的目標區域,並在那裏采集樣本。然後它將把重量最大爲 2 公斤的樣本轉移到上升模塊,上升模塊將其帶回軌道飛行器,並開始返回地球的航班。此次任務預計將持續約 53 天。

發射一瞬間印度、以色列、日本和俄羅斯的任務失敗了

科學雜志《科學》報道,著陸點是月球上最大、最古老的撞擊坑。該盆地的直徑超過2500公裏,深8公裏。 科學家們長期以來一直希望從該地區獲得岩石樣本。一些研究人員認爲該盆地形成于 43 億年前,而另一些研究人員則認爲撞擊發生在數億年後。收集岩石樣本旨在幫助回答有關早期太陽系碰撞和月球地質演化的科學問題。

對于中國來說,第六次探月任務的成功也將是一次巨大的成功。 因爲最近印度、以色列、日本和俄羅斯的月球探測器未能按計劃到達目的地。爲了准備這次任務,中國已經將一顆通信衛星送入月球軌道。這是必要的,以便探測器能夠與地球上的控制中心保持聯系。

觀看發射的民衆

嫦娥六號任務是迄今爲止的亮點,但這絕不是中國雄心勃勃的登月目標的結束。中國希望在2030年之前發射載人登月任務,並與俄羅斯和其他合作夥伴合作制定自己的月球站計劃。

對月球興趣日益濃厚的不僅有中國,美國、日本和歐洲也計劃在月球上建設永久性基礎設施。這不僅僅是出于戰略和經濟考慮,月球是新太空技術的良好試驗平台,也可以作爲進一步太空飛行的起點。

探測器飛向月球搭載了來自歐洲等地的設備

奧地利《標准報》稱,同樣是周五,澳大利亞完成了一個完全不同的太空裏程碑:德國初創公司 HyImpulse 的 12 米長火箭從那裏發射升空。SR75運載火箭由石蠟和液氧提供動力,可攜帶約250公斤的有效載荷進入地球軌道。該公司希望爲小型衛星的運輸提供新的解決方案。

但它的影響力顯然無法與中國的嫦娥六號相比。好在與之前的任務一樣,中國在“嫦娥六號”上也搭載了來自歐洲等地的設備。探測器攜帶來自法國、意大利、瑞典和巴基斯坦的設備和裝置。

各地競爭登月

歐空局總幹事約瑟夫·阿施巴赫和歐洲航天工業專家此前警告說,歐洲可能會錯失良機。中國和美國已經進入登月競賽,但歐洲只是支持者。歐洲會分得一塊太空經濟蛋糕還是只撿到面包屑?歐洲專家估計,全球太空經濟價值高達4500億美元,到2040年這一數字可能達到萬億美元大關。歐洲應該占據這一航天經濟的三分之一。

歐空局缺乏用于載人太空旅行的火箭。 新型阿麗亞娜6號首飛的推遲意味著歐洲很快將不再擁有任何重型火箭。 阿麗亞娜5 號在退役前只會發射一次。由于烏克蘭戰爭而與俄羅斯斷絕關系後,歐洲開始越來越依賴美國。專家們一致認爲,如果最終失去與美國和中國的聯系,歐洲將不再在太空旅行中發揮重要作用。

美國希望第一個在月球建立基地美國罕見與中國合作

在美國人看來,此次嫦娥六號發射成功的結果也將産生遠遠超出中國的影響。美國NBC電視台指出,包括俄羅斯、印度、日本和美國在內的許多航天國家也將目光投向了月球,這引發了一些專家所說的新型太空競賽。

“二十五年前,他們的太空能力非常初級,”位于華盛頓的公共政策智庫美國企業研究所的高級研究員托德·哈裏森說,“從那時到今天,我認爲他們已經明顯超過了俄羅斯,他們的太空能力實際上僅次于美國。”美國專家甚至認爲,除了科學目標之外,嫦娥六號任務還帶有地緣政治考慮。 此次飛行是中國兩次前往月球南極的機器人任務的前奏,旨在尋找建造月球基地的地點。 去年,中國和俄羅斯航天機構同意在月球表面共同建設一個研究站。爭奪天空就是控制外層空間資源的大國競爭。

未來的月球有待開發

華盛頓戰略與國際研究中心航空航天安全項目副主任克萊頓·斯沃普表示:嫦娥六號任務的成功將展示中國的探月計劃在相對較短的時間內變得多麽複雜。不過,專家斯沃普說,盡管月球及其資源可能會引發國家之間的競爭,但太空探索也可以團結起來。

就在上周,中國國家航天局(CNSA)在武漢舉行了推介會,邀請美國、歐洲和亞洲的科學家申請借用月球樣本進行研究。美國宇航局資助的研究人員提交提案獲得了國會罕見的批准,這增加了美中高層太空合作的可能性,而這種合作是美國法律所禁止的。

3 阅读:168

青木在德國

簡介:《環球時報》駐德記者,分享讓人思考的國際大事小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