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土壤、灰漿都要取樣,箭扣長城來了三位不同學科博士

北京日報客戶端 2024-05-16 19:40:52

植物、材料、環境……正在考古發掘中的箭扣長城修繕五期項目現場,近日來了三位不同學科的博士,她們將針對植物、環境、土壤、灰漿、磚、瓦、石等進行踏勘取樣。

在以往田野考古的基礎上,箭扣五期引入了更多科技考古力量,多學科參與將爲長城考古研究帶來更多驚喜。

“目前,箭扣長城121號敵台考古發掘已經完成,我們可以看到完整的敵台遺址。在此前的長城考古發掘過程中,發現有明代火炕和竈址等生活設施遺迹,出土過鍋、盤、碗、剪刀、鏟子等生活用具。”項目考古負責人、北京市考古研究院尚珩介紹,“這次我們院科技考古部從事植物考古的尹達,從事環境考古的呂硯和從事冶金、陶瓷考古的楊菊三位博士來到箭扣長城,分別開展植物考古、環境考古及磚、瓦、石、灰、土等樣品的采樣,利用科技考古的檢測和分析,爲長城的曆史研究提供幫助。”

初夏的長城兩側林木疊翠,野花盛開,鳥鳴山幽,在崎岖的山路上走走歇歇一個半小時,記者隨專家一行爬到了山脊線上的箭扣長城121號敵台,這是箭扣五期考古發掘的第一座敵台。此時,呂硯走進敵台內部,一邊記錄一邊取樣。她小心地用手鏟輕輕從磚縫中取出小塊灰漿樣本,經篩選後裝進密封袋中,並用記號筆標注了取樣時間、地點、敵台編號和灰漿的類別。

“探索長城灰漿的成分很有意思,參與長城考古以來,我發現每個點位都有所不同。這次取樣的灰漿帶回實驗室後,會先對它進行元素及氧化物、礦物晶體和有機物成分分析。之後還會進行力學測試,看它能承受的壓力情況,同時和長城周圍的白雲岩進行對比,嘗試探尋灰漿的産地,還原古代灰漿生産、挖掘、燒制的過程。”呂硯告訴記者。

臨近中午,一行人繼續向東,在120號敵台下,幾名專家停下了腳步。他們注意到,這處敵台由花崗岩砌築,而一旁的牆體則是用白雲岩築成,兩處存在明顯的差異。

“對于這一段長城,我們還會關注砌築材料的來源,嘗試用更多的科技手段進行分析研究。”楊菊表示。

踏勘過程中,尹達也向記者介紹了植物考古方面的工作,“之前我參與了延慶大莊科長城研究性修繕項目的考古環節,通過大植物遺存的浮選和鑒定,發現了竈、火炕及活動面堆積土中的炭化植物種子,用以探討明代的軍糧構成、來源、供給方式等問題。”

“這次我重點考察了目前遺迹的保存情況。正式采樣需要等考古發掘將表層的坍塌及‘新土’去除,露出原始的堆積表面時再進行。”尹達說,“在箭扣五期的植物考古中,我希望能有更豐富的發現。在關注戍邊將士的軍糧是否有更豐富多樣的種類和制作方法之外,更多想了解明清駐軍對長城周邊植物資源的多渠道獲取及利用方式。未來我們也希望能對北京段長城進行全面、系統的植物遺存采樣,尋找更多發現,講述長城、人和植物的故事。”

“科技考古介入後,我們將看到更豐富的成果,不僅能複原戍邊將士的日常生活,也能讓許多人眼中具有軍事功能的長城變得更加有血有肉有溫度,揭開長城神秘面紗下的更多故事。”尚珩說。

0 阅读: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