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帝內經》:春天泡腳養陽氣,這幾個小技巧要學會

文化養生談 2024-04-03 06:36:06

泡腳養生,這個做法在民間由來已久,很多年紀稍微大點的人,都有泡腳的習慣。

尤其是寒冷的冬天,熱水泡腳幾乎是每個人都喜歡做的事。

但你知道嗎,在《黃帝內經》爲代表的中醫養生裏,春天同樣也是泡腳的良好時機。甚至有“春天泡腳,升陽固元”的說法。

爲什麽春天也要泡腳?

我們知道,在內經裏素有“足爲諸陽之本”的說法,根據中醫的經絡學說,認爲人體的五髒六腑,都在雙腳上有相應的投射區。而內經同樣也強調“春夏養陽”之說。

因此,春天泡腳從原理上並沒有問題。

中醫認爲,堅持泡腳這類能夠刺激足部經絡穴位的養生方,能夠幫助我們的身體舒筋活絡,同時還可以養護髒腑,從而幫助人們更好地延年益壽。

但是,對于中老年人、尤其是年齡偏大的人,如果泡腳的方法不正確,反而會引發一些健康問題。

因此,對于春季有泡腳養生習慣的中老年人,如下幾個技巧最好能掌握:

1、泡腳後適當休息:

中老年人,春季泡腳之後,最後平躺下來,可以在床上也可以是沙發上,平躺或者半躺下來,時間也不要太長,就那麽三五分鍾之後再活動。

爲什麽泡完腳要躺一下?

因爲泡腳的時候,全身的血液會加速向下肢循環,最終直達腳底。

這時候如果突然起身,比如去倒水之類的,因爲中老年人循環功能本身就有衰減,血液不能及時恢複到上半身和大腦,容易出現一過性的眩暈,乃至出現摔倒等嚴重問題。

所以,年紀大的人春季泡完腳之後,別急著去倒水,先躺下休息幾分鍾,有利于避免那些未知的風險,

2、泡腳要避免渾身大汗:

春季氣溫逐漸回升,已經不像冬天那麽寒冷了。

即使在冬天,泡完腳之後也會渾身發熱,甚至還有出汗的現象,氣溫更高的春天,出汗的現象就更常見了。

但是,泡腳時頭頸、後背和前額可以有微微汗出,卻千萬不能全身大汗淋漓。

內經常說“汗爲心之液”,出汗太多傷陽傷心,尤其是那些心髒有點不好的人。

比如平常血壓就偏低,經常動不動有點頭暈眼花的人,泡腳的時候要控制好水溫,泡腳的水盡量不要太熱。

此外,血糖偏高的人泡腳時也要留意水溫。

這些人的末梢神經,對溫度的感知力較弱,有時候明明是很燙的水了,他們卻完全感覺不到熱,很容易被燙傷。

而他們的組織修複能力又很差,一旦燙傷就容易引發嚴重後果。

所以,春季泡腳的水溫,一般以40度左右爲宜,不要太燙。

3.、泡腳的時間有講究:

《黃帝內經》說春天的起居作息要“夜臥早起”,中老年人在春天的休息時間也不是很固定,有的人天黑就想睡,有的則喜歡晚點上床。

一般來說,人們都是在上床前泡腳的。

如果睡覺的時間不固定,泡腳的時間當然就會相差很大了。

但根據《黃帝內經》的經絡流注學說,最合適的泡腳時間是晚上9點。

這個時辰是足少陰腎經氣血最弱的時候,選在這個時候泡腳,更利于溫養腎陽。

其次,晚上九點了,離晚餐的時間也更長一些。而中老年人吃夜宵的習慣相對更少,也就能更好地避免過饑過飽等不好的時機。

總而言之,泡腳養生並不是冬天的專利,春天同樣也是很不錯的時機。

但需要引起注意的是,泡腳雖然是很尋常的養生方法,卻也有一些必須掌握的小技巧。上述三點,建議都要掌握,尤其是年紀稍大的人,更不要忽視。

0 阅读: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