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後老板低調賣藥,估值290億!

21世紀商業評論 2024-03-01 20:40:17

撰文|張曉慧 江昱玢

編輯|江昱玢

五次遞表,一家北京公司終于走到上市門前。

2月初,圓心科技通過港交所聆訊。

創始人何濤在醫藥領域深耕多年,2015年創立圓心,靠賣處方藥,獲得紅杉、騰訊等資本熱捧。

《胡潤2023全球獨角獸榜》上,圓心科技估值達290億元。

可惜,互聯網醫療獨角獸仍在虧損,不到4年,虧了近25億元。

刻下,何濤亟需打破低毛利的賣藥依賴,通過合規考驗,走通“醫-藥-險”的盈利閉環。

賣藥爲生

何濤主要瞄准院外患者。

圓心科技的營收,95%來自院外患者服務,去年前八個月,收入超60億元,同比增長34.5%。

其中,賣藥是絕對的業績主力軍,處方藥和藥品銷售業務的營收占比約九成。

院外患者服務主要包括線下的圓心藥房,以及線上藥房妙手醫生。

爲了最大程度招攬在醫院就醫、院外購藥的患者,何老板把線下藥房大都設在醫院附近,尤其是三甲醫院。

截至去年8月末,圓心科技共經營322家線下藥房,其中212家藥房布局在離醫院不到300米的地方。

妙手醫生則與線下藥房形成互補,患者線上就診,由專業藥師開藥,線上商城可直接購買。1-8月,其月平均訪問量達3570萬。

性價比成了客戶們買單的重要原因。圓心的折扣率大多在1%-5%,且問診、複診免費。

值得一提的是,何濤還做藥品批發,賣給獨立藥房、連鎖藥店和區域性藥品經銷商等,這部分客戶的數量,去年8月末已突破10萬家。

何濤線上線下兩手抓,2022年處理了藥房及醫療服務1550萬單,平均每單售價從兩年前的495元降至324元。

招股書援引沙利文數據稱,按該年收益計,其在國內處方藥線上線下醫療交付平台中,排名首位。

公司第二大業務,即供給端賦能,是向醫院提供標准模塊化軟件和系統,優化就醫流程。

以南京鼓樓醫院爲例。借助圓心全病程管理平台,其腫瘤科主動篩查、評估風險人群並分類,及時引導患者赴院就診,實現疾病早篩、早診、早治,也提高了患者回流量。

2020年時,何濤還只簽約50家合作醫院,到去年8月底,圓心科技攜手477家醫院,已遍布26個省的百余個城市,其中三甲醫院超180家。

踩中風口

何濤性格低調,個人信息極少,只知有20多年的醫療行業經驗 。

現年43歲的他,本科畢業于中央財經大學,2012年互聯網醫藥興起時,他從醫藥銷售,一路做到總經理、CEO。

老東家“健一網”,是華潤旗下華源大藥房的線上藥店。2011年,何濤帶領僅有十幾家店的華源大藥店轉型電商,僅用3年時間,銷售規模就幹到了3.8億元。

2014年底,何從健一網離職,2015年創辦圓心科技。

同年,醫改試點指導意見發布,將城市公立醫院收入的“藥占比”,降至30%以下。

處方外流,疊加醫藥電商不得銷售處方藥等規定,何濤迅速鎖定“互聯網醫療平台+線下藥房”。當年12月,圓心在佛山開了第一間線下藥房。

“在對的時間,做正確的事情。”有投資人如此評價何濤。

由他帶隊,兩年後拿到互聯網醫院牌照,隨後進入醫療科技和保險領域,圓心幾乎每步都踩在風口上。

重拾“賣藥”老本行,何老板有優勢。

我國推動“雙通道”政策落地,在定點醫療機構和定點零售藥店,將國家醫保談判藥品,同步納入醫保支付機制。

獲得雙通道資質的藥店數量少。到2023年5月,我國64萬家藥房中,有資質的不到1%。截至去年末,何濤麾下就有138家。

這些藥房能獲得大量國家醫保藥品訂單,議價能力較高。

何濤在聆訊資料中透露,圓心藥房及妙手醫生的醫療費用,目前可通過國家醫保系統直接結算,去年1-8月,相關銷售額達到近4.8億元。一旦與公共醫療機構的合作生變,相當于每月6000萬元的大單,成了變數。

何老板留有後手。

圓心押注醫療産業端賦能,關注患者的長期醫療需求,覆蓋院內就診、院外醫療交付和健康險支付等關鍵節點。

賺錢靠向醫藥公司提供營銷服務,以及合作保險公司推保險産品。去年前八個月,這一收入不到總收益的4%。

盈利艱難

“未來增長的驅動力。”對于保險等新業務的重要性,何濤如此表述。

業務載體圓心惠保,主要做新特藥設計保險、普惠型商業醫療保險、帶病體保險等産品。

報告期內,團隊已服務177家保險公司,管理保單總數達5930萬。

風險在于,“藥轉保”業務中,保險公司僅扮演“走賬”角色,帶動藥企、平台方獲得藥品銷量,看似實現多贏,實則異化保險業務。

去年底,國家金融監管總局北京監管局要求圓心科技等公司,報送特藥類健康險産品清單。有業內人士分析,此舉意在排查“藥轉保”存在的風險。

《21CBR》記者就行動進展及對業務的影響等,咨詢圓心科技,截止發稿前,未得到回應。

“低毛利”的標簽,是壓在何濤心頭的另一座大山。

2022年,圓心科技整體毛利率不足10%,同期,平安好醫生、京東健康、叮當健康等同行,均超20%。

賣藥賺錢難。到去年8月底,院外患者服務的毛利率僅6.2%,銷售成本占比高達97.6%。

同期,保險相關服務板塊的毛利率爲50.2%,較2020年已下滑22個百分點。

何濤陷于虧損漩渦。

2020-2022年,圓心科技營收從36.29億元,提高到77.75億元,三年總計虧超19億元。去年前八個月,又虧了5.7億元,同比擴大8%。

“醫-藥-險”的盈利閉環尚未走通,好在背後有資本助力。

IPO前,圓心科技完成11輪融資,總金額超50億元,紅杉中國、騰訊等明星機構均在列。

估值水漲船高,從2015年1.58億元,飙升至2021年F輪的275億元,相當于6年飙漲170余倍。

IPO前,何濤及其一致行動人,合計持股37.01%,二股東騰訊持股19.55%。

巨頭們紛紛布局線上醫療。和阿裏健康、京東健康和平安好醫生等巨頭,處在同一賽道,何濤突圍不易。

5 阅读:5463
评论列表
  • 2024-03-03 23:19

    這玩意藥房基本上開在三甲醫院門口,我不曉得這個銷售在的咋銷售那麽多如果沒做院內醫生工作,我鬼都不信,話說醫院現在查的這麽嚴,很少有醫生主動開方子到指定藥房買藥吧,不曉得是否能過審,真要過審了,上市三年業績會不會斷崖式下滑,各位告訴我?

  • 2024-03-01 22:05

    藥店的套路真是讓人又氣又好笑,看來購藥也是一門技術活啊

  • 2024-03-02 05:02

    我們像印度一樣多好,昂貴的藥品普通消費。

  • 2024-03-02 04:44

    藥店的種種花招讓人不禁感歎,購藥也成了一場明槍暗箭的遊戲

  • 2024-03-06 08:49

    這種現象誰造成的大家都懂,我堂弟淋巴癌,化療用的多柔比星脂質體可以報醫保院內有,但心髒副作用特別大,而副作用小點的鹽酸多柔比星脂質體院內就不能有,必須院外購買,貴的傷心還不能報銷,這只是一個縮影,很多藥都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