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安:德二戰後首次派兵,日緊急刪帖,納粹和軍國主義死灰複燃?

秦安戰略 2024-04-10 17:00:58

百年未有之大變局,二戰後的戰敗國日本和德國正重新攪動世界格局。盡管美國依然在日本和德國駐有重兵,但二者顯然得到美國的慫恿,做美國霸權的工具。在服從美國的同時,不可能不打自己的“小算盤”,最近兩件大事情接連發生,讓人擔心納粹和軍國主義會不會死灰複燃。盡管只是擔憂,但非常有必要大家一起討論,高度警惕這種迹象!

第一,德國不僅增加軍費開開支,揚言做歐洲最大的軍團而且出兵立陶宛,屬于二戰後首次,是不是破壞了二戰後秩序?

4月8日,首批部署在立陶宛的德國士兵,搭乘A400M軍用運輸機抵達維爾紐斯機場。據報道,這是二戰結束以來德國首次在海外永久性部署軍隊。預計到2027年底,德軍在立陶宛基地的部署人數將達到5000。

這是首次,是個不祥之兆!客觀地看,炸掉“北溪管道”,德國是最大的受害者,但德國忍了,甚至事實上成了歐洲的“領頭羊”。爲此,德國總理舒爾茨做出了兩個動作“一是向烏克蘭提供經費和武器裝備;二是擴充軍費,准備達到GDP的2%,要建設歐洲戰力最強的軍團。

德國還有一個讓中國人惡心的,就是其運動員出身的“轉身360度外長”,基本上不具備起碼的素養,但這就是西方政壇,“一人得道、雞犬升天”的模式。導致了很多官居要職的政客德不配位。其實不要說外長級別了,就算特朗普這樣的,也基本是一個政治白丁。

但德國並非美國可以完全控制,這不,德國總理舒爾茨馬上帶著龐大的企業家,要來華訪問。大家也記得,德國總理舒爾茨之前就訪問過一次中國。尤其是上一次訪問,也就是2022年11月,朔爾茨開啓其出任德國聯邦總理以來的首次訪華,當時正處于美國拜登加緊圍攻中國的時候,要突破得有一定的魄力。這一次其實比較順理成章了,畢竟耶倫兩年已經跑了兩次了。其實都是想從中國這裏得到好處。

第二,日本在提升武力的道路上走的更遠,在美國的慫恿下近乎瘋狂,這次刪帖是一次原形畢露。

北京日報客戶端等媒體報道,日本自衛隊一部隊官方X賬號在發帖時使用了“大東亞戰爭”表述,引發多方質疑與譴責。據日本時事通訊社4月9日報道,日本防衛大臣木原稔當天在記者會上表示,涉事帖文中“大東亞戰爭”表述已被刪除。

查了以下網絡資料,太平洋戰爭以日本偷襲珍珠港爲先導,以日本投降結束,參戰國家多達三十七個,涉及人口超過十五億,交戰雙方動員兵力在六千萬以上,曆時三年零八個月,傷亡和損失難以統計。太平洋戰爭對日本影響至深,日本失去自1894年以來所有侵略的土地,並受美軍的軍事管制。

大家一看就明白了,這一次是碰著美國的傷疤了,這才有了刪帖。事實上,日本的軍國主義野心的暴露,這次僅僅是一個小火星。在美國的慫恿下,日本武裝程度加速,數千枚“戰俘導彈”已經從美國那裏到手,直升機航母也是亞洲第一。最爲惡劣的是,明目張膽介入台灣問題,甚至比美國還猴急,制定介入台海的作戰方案。

因此,無論任何時候,中國足夠數量的核彈,要瞄准日本!

第三,遏制納粹和軍國主義死灰複燃的中國責任重大,該怎麽辦?

治大國若烹小鮮!治國理政的每一步,遠遠比我們愛國的熱情需要冷靜。比如說德國,盡管有這樣那樣的做法不被我們認可,甚至面對其外長的反華言論,但與其接觸與合作還得繼續。尤其是是德國在歐洲具有代表性,是遏制美國政客用“脫鈎斷鏈”孤立中國的重要抓手。正因爲如此,才有德國總理舒爾茨兩次訪華。這一點也體現出德國的相對獨立性。當然,歐洲局勢,還得考慮最近依靠出格言論刷存在感的法國總統馬克龍,非常不幸的是,根據俄羅斯的說法,此人和莫斯科郊區音樂廳的暴恐事件有染。這種時候,德國的地位將更加凸顯。

對于日本軍國主義,由于曆史與現實的原因,我們對軍國主義的死灰複燃,顯然要比納粹有更高的警惕心。德國人畢竟以好幾屆領導人“下跪”的醒目標志,對昔日罪行進行了忏悔,但日本政客一直沒有,這就是最大的差別!因此,對日本一定要有最壞的准備,無論足夠的導彈,還是反制經濟層面做美國圍攻中國的幫凶,都需要有預案!

一句話總結:必須有最壞的打算,才能獲得最好的結果!

秦安,2024年4月10日,北京海澱。

1 阅读: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