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樣降低癌症風險?醫生建議做好5點

心血管湯醫生 2024-04-16 19:42:15

癌症的預防需要從5個方面入手:

一是預防幽門螺杆菌感染。我國胃癌發病率占癌症的第5位,研究顯示,幽門螺杆菌感染是關鍵的致病因素。目前我國近一半的人感染幽門螺杆菌。世界衛生組織把它列爲第一類生物致癌因子。感染後會直接導致慢性胃炎、胃潰瘍,表現爲經常上腹部疼痛、嗳氣、惡心、消化不良、食欲減退等。

幽門螺杆菌可以通過碳-14呼氣試驗就可以明確。並不是所有的感染都需要殺菌治療,但對于症狀較爲明顯,伴有胃潰瘍、慢性胃炎、有胃癌家族史等高危人群,需要殺菌根治。平時注意手衛生,在聚餐時使用公筷,對嬰幼兒不要口對口餵食,保持口腔健康。

二是避免“趁熱吃”。很多人吃東西趁熱吃,喜歡喝燙的茶,這種“趁熱吃”其實是很壞的習慣,大大增加食管癌的風險。

研究發現,當食物超過54℃時,會導致食管粘膜的損傷,長期慢性損傷刺激,會造成食管粘膜增生,增加癌變的概率。

三是少吃腌制、燒烤,不吃黴變食物。專家指出,食管癌有明顯的地域差異。像福建的閩南地區、太行山、蘇北農村等,都是食管癌的高發地區。這些地區的人們喜歡吃各種腌制食物等。腌制食物含有大量的亞硝酸鹽,增加胃癌、食管癌的風險。

燒烤、油炸等食物含有苯並吡等致癌物質,導致癌症的發生。有的地區肝癌高發,與經常吃黴變的食物有關。黴變的玉米、花生、大豆等含有大量的黃曲黴素,容易導致肝癌的發生。

四是減少吸煙、喝酒。煙草中含有3000多種致癌物質,長期吸煙會增加肺癌、頭頸部腫瘤、食管癌、胃癌、腸癌、胰腺癌和前列腺癌的風險。長期飲酒會造成肝髒損傷,容易引起肝硬化,增加肝癌的風險。酒精對胃黏膜的刺激,也會引起胃潰瘍、慢性胃炎,胃癌的概率也會增加。

五是早期發現癌症苗頭。其實,很多癌症早期診斷,都有可能獲得根治的效果。40歲以上的人群,如果有胃癌、食管癌等高危因素,建議每2-5年進行一次胃鏡檢查。40歲以上定期進行腸鏡檢查,早期發現腸息肉並進行治療。定期進行低劑量超薄CT肺癌篩查,對于肺結節進行定期複查等,能夠早期發現癌症,提高治療的效果。

針對婦科兩癌進行篩查,能夠早期發現乳腺癌和宮頸癌,顯著提高治療效果。#如何降低患癌風險#

0 阅读:50

心血管湯醫生

簡介:專注心血管健康咨詢與慢性疾病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