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護與傳承|走進東北邊疆的珲春古城村寺廟址,讀懂中華文明的一脈相承

吉林日報 2024-05-09 15:45:22

探尋高句麗、渤海國兩個時期的遺存,發現標明“壬子年六月作”的銘瓦當,打開塵封在金瓶中珍貴的影骨舍利……走進珲春古城村寺廟址,讀懂中華文明從涓涓溪流到江河彙聚的一脈相承。

珲春古城村寺廟址位于吉林省延邊朝鮮族自治州珲春市三家子滿族鄉古城村東側,遺址西約100米爲唐代渤海國時期城址溫特赫部城,西北約4公裏爲唐代渤海國都城東京八連城。去年,珲春古城村寺廟址入選2022年度“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是我國境內發現第一處高句麗時期的佛寺,也是東北地區已發現最早的佛寺遺址。相關學者表示,該遺址的發掘展示出南北朝隋唐時期在中原文化影響下邊疆地區佛教物質文化的傳入與發展過程,對實證我國統一多民族國家的形成具有重要價值。

古城村1號寺廟址出土遺物

據項目負責人解峰介紹,古城村1號寺始建不晚于公元5世紀,出土佛教造像殘片2000余件、瓦件殘片8.38噸,填補了圖們江流域高句麗考古遺存發現空白。出土的“壬子年六月作”銘瓦當,爲研究三燕佛教東漸高句麗提供了重要證據;所獲大量北朝晚期風格造像,則爲探討中原佛教物質文化對東北邊疆地區的影響提供了重要素材。古城村2號寺是首次全面揭露的渤海國高等級佛寺,發現了舍利地宮。它爲研究我國唐代高等級佛寺平面布局、建築組合、建築結構及探討我國古代舍利瘗埋制度提供了重要材料。值得一提的是,在舍利地宮內發現一件鐵函,外部以“雙絲絹”包裹,函內共發現金、銀、銅、錫、玻璃、木、珊瑚等多種材質的遺物3555件,其中1件金瓶內置7件銀珠,應系珍貴的“影骨舍利”。

古城村2號寺廟址地宮內鐵函出土遺物

古城村寺廟址包括高句麗、渤海國兩個時期的遺存,遺存面貌清晰地反映出高句麗、渤海國佛教物質文化在中原地區影響之下傳入與發展的曆史事實,爲厘清高句麗、渤海國佛教物質文化關系提供了重要依據。

古城村2號寺廟址出土遺物

遺址發掘的累累碩果,離不開考古團隊的默默付出。自2016年起,經國家文物局批准,吉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聯合珲春市文物管理所對珲春市古城村1號寺廟址、2號寺廟址進行了連續8年主動性考古發掘,並開展了系統的整理與研究工作。截至目前,已發掘總面積6000余平方米,獲取了大量考古學材料。“發掘工作雖然辛苦一點,但也樂在其中。每每有新發現,我們都特別興奮!”珲春文物管理所于海蓉表示,考古工作並不是枯燥乏味的,整理發掘過程中,觸摸著來自千年前的文物,看到瓦片上的漢字和紋樣,仿佛可以與曆史對話。不僅增加珲春的文化底蘊,也讓東北邊疆地區的曆史印記更加清晰確鑿。

古城村2號寺廟址TJ1航拍圖(東北-西南)

珲春古城村寺廟址反映了以佛教文化爲代表的中原文化對東北地區的影響。它不僅僅是一處簡單的考古遺址,更是一段曆史的見證,實證了中華文明“多元一體、兼容並蓄、綿延不斷”的總體特征,讓我們深刻感受到中華民族深厚的文化底蘊。

作者:吉林日報全媒體記者 郭悅

0 阅读: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