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安:泰山一座寺廟,山光雲影玲珑,暗藏1個傳奇和尚的逆襲之路

泰安人泰山事 2024-01-30 02:20:48

泰山,五嶽獨尊,天下第一名山,聲名遠播,自古以來就爲世人所膜拜,皇室帝胄借它受命于天,文人騷客借它抒發情懷,庶民百姓借它祈求夙願,三教九流、五行八作…等等,人人都將它當作神山、聖山、國山供奉,俨然已成爲人們心目中神聖的信仰,自始至今,前來祈福、還願、講學、旅遊的八方來客絡繹不絕。今天就來分享一個泰山南麓的景點,在群峰環抱中,一座寺廟隱匿其中,亭殿樓閣,翠柏掩映,曾幾何時,也是“門前幾曲流水,寺後千尋碧峰。鳥語溪聲斷續,山光雲影玲珑”的勝境。

對了,它就是大名鼎鼎的普照寺,泰山南麓有且僅有的一座保存完好的古刹。據史料記載,該寺廟始建于六朝時期,距今已有1700多年的曆史。有道是“天下名山僧占多”,泰山因其盛名,同樣引來了釋儒道等各家在這裏開觀建廟,又因泰山是道家占主導,釋家爲外來的和尚,因此,只能在密林深處的小山坳裏修寺廟,先立足泰山,再逐漸向外發展,沒成想,隨著曆史上幾次滅佛事件的反複來襲,加之兵亂,普照寺也是命運多舛,毀壞、修建,數次折騰下來,直到明朝,一位傳奇和尚的到來徹底改變了它的命運。

明朝宣德三年(公元1428年),一位朝鮮和尚“欽奉聖恩著禮部各給度牒一道,敕令天下參方,禮祖禅師”,他就是滿空禅師。他來泰山的第一件事就是著手重建竹林寺,曆經數年“殿宇聖像,俱已完成”,建好後的竹林寺香火鼎盛,前來祈福的信衆絡繹不絕。完成竹林寺的修建後,滿空禅師又把目光投向已荒廢的普照寺,遂居留該寺二十余年,靠四方信衆募資,重建佛殿、山門、僧堂,寺院又煥然一新,寺內僧徒弟子及外來皈依者不下數千人,有名望的權貴對寺內僧衆也非常信賴、尊敬,普照寺又火了!

可是,在滿空禅師離開後,紅紅火火的竹林寺又蔫了。不得不說,滿空禅師的確是高人,不但佛法精湛,管理能力一流,公關能力卓越,還住持有方,人才難得!明天順七年(公元1463年),大師臨終前寄偈于弟子:“吾年七十五,萬物悉歸土,光明照四方,無今亦無古”,偈畢坐脫而逝,圓寂于普照寺。諸弟子建塔立碑,尊其爲“普照寺重開山第一代”,可是,你知道他的來曆嗎?讓人大跌眼鏡,據泰山學者周郢老師考證,滿空是跟隨其師適休等9人從朝鮮潛渡逃亡到明朝的,那他逃亡的原因又是什麽呢?

衆所周知,在封建時代,寺院都有自己的産業,有自己大量的土地,外包出去,能收租創收,另外,社會上的捐贈也不少,還有信衆的香火錢,又是一筆大的收入,關鍵這些還不用交稅。同時,還不用服兵役。種種紅利,讓寺院發展很快,僧衆也越來越多,給社會造成很大的負擔。當政的帝王是信衆還好,對此非常支持,一旦統治者不支持甚至反對,寺院的好日子也就到頭了,就如同曆史上的幾次滅佛事件。這種事情,不只是中國有,巧了,朝鮮也有,它就發生在李朝太宗、世宗當政時期,對佛教不是很友好。

朝鮮太祖李成桂好佛,因此佛教得以迅猛發展,至太宗時,因儒釋之爭,太宗興儒抑佛,佛教徹底失去統治者支持,世宗更是有過之而不及,逼迫的僧衆紛紛還俗或出逃。在永樂十九年(公元1421年),一個月黑風高之夜,一名爲信雲(俗姓劉)的年輕和尚在老師適休的帶領下,偷偷潛渡來到明朝,開始了他的傳經布道之旅,從而在異國他鄉實現了人生的逆襲,不簡單!這個信雲和尚就是我們今天所說的滿空大師。可能有朋友問,明朝爲什麽不禁佛?那是因爲,我們的明太祖朱元璋小時候就當過幾天和尚,撞過幾天鍾!

普照寺,位于環山路北側,淩漢峰下,普照寺路北盡頭,深藏在密林深處,清靜優雅,不出市井,可于鬧處尋幽,雖居都市,而有山林之樂,閑暇之余可帶家人來此休閑遊玩,自駕遊非常方便,停車場廣闊,景點免門票,停車要交費!需要注意的是,駕車進景區是單行道,出口在進賢村,有導車標識!

我是@泰安人泰山事,一個專注分享泰安風土人情,傳播泰山文化的博主,喜歡此文的朋友可以點贊收藏轉發,非常希望您留下寶貴意見或建議,更多精彩持續更新中…

3 阅读:526
评论列表
  • 2024-02-18 19:29

    普照寺,只了解點有關馮玉祥的轶事,原來還有一段這樣的典故!

    泰安人泰山事 回覆:
    畢竟是千年古寺,故事很多

泰安人泰山事

簡介:品享千年古城的繁華古韻;領略旅行中的風土人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