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節檔過後,五一檔又拉了?2024年內地電影真“一言難盡”

令狐伯光 2024-05-08 00:04:07

文|令狐伯光

五一檔已經結束幾天了,根據國家電影局發布的統計數據顯示,我國2024年五一檔電影票房達15.27億元,觀影人次爲3777萬,均超過去年同期,並且共有五部影片票房破億。

冠軍爲《維和防暴隊》,檔期票房4.05億;第二名爲《末路狂花錢》,檔期票房3.90億;第三名爲《九龍城寨之圍城》,檔期票房2.52億。第四名和第五名分別爲動畫電影《間諜過家家代號:白》(1.96億)和《哈爾的移動城堡》(1.02億)。

檔期內前兩天的票房日冠由《維和防暴隊》獲得,從第三天開始,《末路狂花錢》逆襲登頂,維持檔期後三天票房日冠的地位。但是今年五一檔電影質量嘛,其實除了香港動作片《九龍城寨》和兩部日本動漫。

其它四部內地商業電影都乏善可陳,《末路狂花錢》是部檔期喜劇剛需的尋常喜劇片,拿下冠軍的《維和防暴隊》質量和口碑非常糟糕,《穿過月亮的旅行》只能說沒有水花,而爭議最大,成績很差的《火鍋》,它又又撤檔了。

總的來說,這個五一檔如果不是有《九龍城寨》和兩部日漫頂著,剩下四部內地商業電影延續春節檔營銷大于質量,噱頭和題材大于口碑,最關鍵的是又有電影票房不行玩不起跑路的風格。

而且有一說一,2024年春節檔雖然《熱辣滾燙》爭議大,但是《第二十條》《飛馳人生2》,包括撤檔的《搖太陽》質量還是不錯的,但這個五一檔四部內地商業片,質量口碑真的一言難盡。

《周處》過後,《九龍城寨》又爆了?香港電影憑啥大翻身

《九龍城寨》這部電影爲啥口碑最好,簡單點來講就是擅長的人幹擅長的事,而且在觀衆對于香港警匪片審美疲勞過後,香港電影人重新拾起漫改動作片這個賽道,拍得非常專業又很真誠,觀衆自然接受度很高。

其實聊商業電影觀衆不能忽視的是,分清主力消費群體和主力傳播群體,前者主要提供票房,後者主要提供熱度,這兩個群體並非完全重合的。如此能夠解釋一些現象。比如《周處》和《熱辣滾燙》的口碑對比和票房對比。

這兩者完全一個天一個地,其實嚴格說來《熱辣滾燙》受衆高得多,畢竟38億快接近40億票房了,賈玲減肥帶來的社會熱潮普及更多內地觀衆,而過年期間觀衆又只是去看個樂子,娛樂一下。

但《周處》受衆就是影迷,文青和大量對電影有興趣的網友,它最終票房7億上下,其實還比不上《熱辣滾燙》的零頭,但是它質量和口碑確實更好,而掌握電影文化網絡話語權的網友,我們自然看到兩者差距明顯的評價。

《九龍城寨》是相同的道理,作爲商業片它擅長的地方處理得很好。動作設計確實非常爽,因爲知道是漫改所以做好了戰鬥會比較誇張的心理預期,所以看到王九玩硬氣,還有阿軍拉著塊布起飛都覺得爽爆了。

它文戲和節奏的缺點其實也不少,但它故事劇情,角色塑造確實又非常完整。而劇情和表達上面,無非就是老套的香港電影江湖兄弟情與對于過去香港時代的懷念,反正有股熱血逝去的惆怅吧。

它票房沒有大爆,大概還是兄弟情,社團大戰還是沒法和內地觀衆有多少共鳴,在類型片裏這片子已經做的很好了,但現在內地觀衆並不是太喜歡和自己生活無關的,包括曆史古裝題材,也要照進觀衆現實。

但港片最大問題不管什麽類型片,哪怕是寫實生活片都不太和內地觀衆有共鳴,想《毒舌律師》爲一個小三伸張正義就很難有啥太大共鳴,所以這電影質量口碑非常不錯,只可惜只能當奇觀看看。

包括香港導演拍的內地題材,除了陳可辛接近過,其它導演拍的味道就是不對的,但是電影票房想大爆,想要出圈,那就得需要講內地市民階層喜歡的故事和情緒,《九龍城寨》主題和氛圍還是對不了。

不過,諷刺的是它已經是這個五一檔質量和口碑最好的國産電影了。

一連4部電影評分不過7?2024年的內地電影,有點“罵不動了”

兩部日本動畫就不提了,一部是宮崎駿經典重映,一部我沒有看。剩下四部內地商業電影都不行。其實題材上來講還是多元的,至少比春節檔披喜劇皮要多元些,主旋律戰爭片《維和》,喜劇片《末路》,懸疑片《火鍋》和愛情片《月亮》。

可惜的是一部比一部爛,然而前兩部就吃了上面提到的題材和內地觀衆情緒共鳴的紅利,《維和》頭兩天票房冠軍都是它,直到口碑太差然後被趕超。而《末路》這種喜劇片就是現在中國電影市場的剛需。

前者質量真的非常糟糕,後者就是那種一眼到頭中間加段子的內地商業喜劇。

這個結合後面鋪天蓋地營銷,結果明星帶來爭議的《月亮》和《火鍋》,後者還撤檔了,這個還真的挺有意思。因爲前者是質量真的非常一般,而且張子楓和胡先煦童星長大首談戀愛,還是缺乏點吸引力。

你看同樣的愛情片《你的婚禮》都能賣10億往上,而屈楚蕭幾部愛情片票房過億,非常的穩定,它們質量也很一般啊,而《月亮》是同齡人還是年紀稍大的都不會想看胡先煦和張子楓談戀愛,就像周冬雨的《燃冬》似的。

而《火鍋》撤檔更搞笑了,業內都知道票房好是很多因素共同作用的結果,其中最重要的因素就是宣發、檔期和題材。所以票房不好的原因可能有很多,比如宣傳做得不好、發行方拿不到黃金場排片、電影的題材或風格不夠大衆化、檔期選擇錯誤、甚至是名字取得不好……

很多原因都有可能造成票房不好,業內複盤的時候也會理性分析。公告上說的“環境因素”指的就是這些:發行方搶不到排片,新形式的宣傳沒成功等等,這些都是和導演的業務能力無關的。(冷知識:導演只負責作品的拍攝和制作,不負責宣發)

但“業務口碑受損”對于導演的影響就很大,因爲導演的業務能力決定了作品的質量,所以口碑和票房至少得有一個。《火鍋》導演丁晟爲啥哭了,他不是說的也不是爲“票房不好”而哭,而是爲“導演口碑受損”而哭。

這個對于演員反而還好,有些觀衆看戲並不看演技,只要題材感興趣、劇情還可以,即使演員演技爛加配音都能看下去。

多提一句,《火鍋》楊冪的影響還挺大的,已經大到很多人看到她的名字就不會買票了,所以大冪冪如果真要想顛覆觀衆心目中的形象,走這一條路也是一個選擇。否則她再怎麽“顛覆”,也只是她自己認爲的“顛覆”,壓根兒就達不到觀衆心中“顛覆”的標准,最後只能是做無用功。

春節檔過後,五一檔又拉了一坨大的?國産電影真成了“笑話”

五一檔過後就馬上是暑期檔了,但是加上春節檔,今年內地電影是真的很慘淡。倒不是沒有什麽電影上,而是上映的電影噱頭大于質量,營銷大于口碑,話題大于用心拍片,也就是商業投機太重,真正的電影太少了。

這也才會讓春節檔後的《周處》《年少日記》等電影出位,五一檔《九龍城寨》火爆。

當然,說起來從春節檔到清明節,再到51檔,內地電影最大的問題是確實沒啥期待的商業大片,春節檔沒有一部工業大片,清明節的內地片全都撲了。宮崎駿新片喊看不懂也大有人在,等于清明節冠軍屬于日本動畫口碑紅利了。

今年很多國産電影圈內的人說24年國産電影會比較困難,新片少,是個空檔,有可能引起電影大崩潰,我覺得並不是,因爲據我了解一堆片子沒有定檔,什麽《敦煌英雄》《傳說》《危機航線》《海關戰線》等,這些我可以確定拍好等上映的片子。

其它什麽徐浩峰武俠片壓了三部,各個導演拍好積壓的片子一大堆,春節到現在多抽三四部上映難道不行嗎?

但是你看這些電影名單也能看出來問題,春節檔一堆香港警匪片沒上,《敦煌英雄》不知道是敏感還是如何也沒上。五一檔是個小檔期票房有限,于是都想著去暑期檔和國慶檔,最後又紮堆春節檔想搏一把大的。

想賺錢無可厚非,但聚在一起上又同質化非常嚴重,搞得觀衆審美疲勞。當然電影沒上映不清楚到底如何,真的因爲質量不行嗎?還是數量太少了?國産電影在整體崩潰嗎?話說春節檔到現在內地電影完全提不起興趣,吸引力有點小了。

電影本身是個很專業的事情,但同時作爲商品他又會有消費者的視角和維度,迷影會更偏向技術層面,而大衆會更偏向消費和享用,而中間這給群體則致力于讓消費具備某種倫理高地,消費者應當消費什麽樣的商品,不應當消費什麽樣的商品,消費者消費什麽樣的商品是高貴的。

消費什麽樣的商品就低賤,且只有一種聲音,一種道德,一種價值。

到時候就別怪觀衆用腳投票了,因爲他們真的覺得從春節檔到五一檔,全是拉了一坨一坨大的啊!

2 阅读:98

令狐伯光

簡介:遊戲模型師| 動畫愛好 | 影視産業分析 | 網絡小說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