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了癌症後不敢吃雞牛羊肉,但醫生竟然說這3種發物其實很有營養

從寒說健康 2024-04-08 00:52:25

確診癌症後,很多醫生都會囑咐姐妹們要多補充營養,尤其是優質蛋白有利于傷口愈合,比如說:雞蛋、牛奶、豆漿、或者是牛羊肉、雞肉豬肉這樣的肉類。

但往往這個時候,有的姐妹心裏就開始犯嘀咕:不是說病人不能吃牛羊肉這類發物嗎?怎麽醫生還說對傷口好。

此外,還有一些姐妹會覺得雞肉不僅是發物,還有激素。那咱們今天就好好唠一唠,爲什麽很多患者都不敢吃的“發物”,醫生卻說對身體很好。

01 醫生爲什麽讓你多吃?

咱們先看蛋白質含量。

① 雞蛋:蛋白質含量在13%左右,氨基酸組成與人體需要非常接近,通常可作爲氨基酸評價的參考蛋白;

② 牛奶:蛋白質含量只有3%,但其所含的必須氨基酸比例符合人體需要,且方便飲用;

③ 魚:蛋白質含量約爲15%-22%,含有人體各種必須氨基酸,尤其是亮氨酸和賴氨酸;

④ 蝦:蛋白質含量約爲16%-23%;

⑤ 雞肉:蛋白質含量爲20%左右;

⑥ 鴨肉:蛋白質含量約爲16%;

⑦ 瘦牛肉:蛋白質含量一般在20%以上;

⑧ 瘦羊肉:蛋白質含量在20%左右;

⑨ 豆及豆制品:蛋白質含量爲30%-40%。

那爲什麽要多吃?主要是優質蛋白能幫助咱們傷口愈合,提高免疫力,幫助我們更好地應對之後的治療。

02 爲什麽有的姐妹不敢吃?

咱們先來說一個最大的原因,也是很多姐妹告訴互助君的,那就是:這些都是“發物”,所以不吃!

那常見的“發物”有哪些?或許不同的人能說出不同的說法。

清代醫家趙濂在《醫門補要》中,詳列他理解的“發物”:“即如牛羊肉、魚、蟹、蝦、蚌、雞、鴨、海味、豬首、王瓜、芥菜、芹菜、茄子、番瓜、扁豆、紅菜頭、菠菜、芋頭、芫荽、菌子、香蕈、金針、赤豆、竹筍、豆腐、面食、豆粉、面筋、鴨蛋、烏豇豆各味。”

乍看之下,已經涵蓋了許多食材。尤其是常見肉類中,似乎除了豬肉已然沒什麽可以吃了,而且豬頭肉也不行,甚至一些蔬菜也不能幸免。

實際上除了趙濂先生提到的這些,各派醫家都曾提出不少禁忌的“發物”,有人統計過,達80種之多。

如果嚴格按照“發物”不能吃的理論,咱們是真的沒啥能吃的了。

中醫認爲,食物本身特有的性味,稱爲"食性",如果使用不當,就可能誘發舊病,或加重已發疾病,或削弱藥力,這就是食物的"發性"。所謂"發",是激發、誘發的意思,而這些能夠誘發疾病的食物,就是民間所說的"發物"。

所以說,“發物”是什麽,是要取決于你的個人情況。比如有的姐妹對螃蟹過敏,一吃就起疹子,那螃蟹對她來說就是“發物”。

解釋完發物,咱們再來說說一些流傳甚廣的傳言。

03 雞肉裏有激素?

“我聽朋友說,那些超市裏的雞只養40多天就能吃了,長這麽快,一看就是打了激素。”

白羽雞

我長這麽快,靠的不是後天努力(激素),而是天生麗質(基因)。

像咱們比較認可的土雞,一般說的是本土的黃羽雞,價格也高,肉質好,但有個大問題——那就是長得太慢了。

中速型黃羽雞大約要60天以上出欄,如果是優質型,甚至需要接近100天的生長期才能達到出欄狀態。

所以爲了滿足市場供應,就引進了雜交品種“白羽雞”,吃得多,長得快,只要40多天就能出欄。

就肉雞而言,添加激素性價比太低了。激素不但價格貴,對操作要求也極高,操作不當雞會得病甚至死亡,得不償失。

除此之外,還有另一個風險,那就是抗生素濫用的問題。有的不良商家爲了讓肉雞少生病,可能會出現抗生素濫用的問題。

目前規模養殖場中使用的抗生素,都是國家允許使用的品種,而且都有明確的用法、用量,監管部門也會定期巡查、抽檢,規範抗生素的使用。所以大家記得一定要從正規渠道購買雞肉。

04 牛羊肉致癌?

這個說法來源于“紅肉致癌”。

有研究表明,過多攝入紅肉會增加腫瘤的患病率,其原因可能與紅肉中富含飽和脂肪酸和血紅素鐵有關。

但是,不推薦腫瘤患者過量攝入紅肉,並不等同于不能吃紅肉。

相反,由于腫瘤是一種消耗性疾病,乳腺癌患者需要更多營養,因此大部分乳腺癌患者可以適量的吃新鮮紅肉,營養不良的乳腺癌患者建議每周攝入紅肉量應多于350克,即每天至少攝入一兩紅肉。

更重要的是少吃或不吃煙熏肉、臘肉等加工肉制品。互助君也給大家整理了一些常見的致癌物。

05 常見致癌物

1.黃曲黴毒菌

黃曲黴毒素,作爲目前已知的最強生物致癌劑之一,早在1993年就被國際癌症研究機構評定爲1類致癌物質。除了乙型肝炎病毒和丙型肝炎病毒慢性感染外,黃曲黴毒素汙染也被廣泛認爲是肝癌的另一個重要誘因。

黃曲黴毒素主要存在于發黴的花生、玉米和其他糧食作物等。就算糧食作物沒有發黴,如果長期保存不當也會有較多的黃曲黴毒素産生。另外,泡發時間過長的木耳也會産生黃曲黴毒素。

2.苯並芘

苯並芘主要來源于工業生産過程中排放的廢氣和廢液,也可以來自于日常生活中的香煙煙霧、廚房油煙、取暖的煤煙、化石燃料産生的煙霧、汽車尾氣與焚燒垃圾活動等。總結下來就是,在冒煙的地方大多數能見到它。

3.鹹魚

作爲一些人心中的“下飯神器”,鹹魚的地位還是相當高的。但是沒想到的是,早在2012年,鹹魚就出現在了1類致癌物的清單裏,並且還被國際癌症研究中心特別標准了是“中國式”(Chinese-style)。

歸根結底,還是因爲鹹魚等重口味食物的制作方式,需要經過高濃度的鹽長時間腌制,並且鹹魚有脫水的步驟。這一加工方式和過程會産生大量的二甲基亞硝酸鹽,這種物質進入人體後,會轉化成致癌性很強的二甲基亞硝胺。過量食用,會導致胃、腸、胰腺等消化道癌變幾率升高。

4.槟榔

槟榔是世界公認的一類致癌物,現在也被稱爲“惡魔的果實”。有大量研究表明,嚼槟榔與口腔癌的發生密切相關。槟榔中含有槟榔堿、亞硝胺等,它們都具有致癌性。

除此之外,槟榔中的槟榔堿能夠刺激腎上腺分泌腎上腺皮質激素,使骨骼和神經節處于亢奮狀態,影響大腦灰質體質,容易讓人上瘾。

溫馨提醒:文章旨在傳遞疾病知識,不作爲診療方案推薦及醫療依據。

圖片來源:攝圖網

責任編輯:覓健互助君

0 阅读:330

從寒說健康

簡介:感謝大家的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