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葛“種子小鎮”:科技創新種下鄉村全面振興“金種子”

中國經濟周刊 2024-04-15 17:40:41

《中國經濟周刊》 記者 王紅茹

在河南省長葛市有一座“種子小鎮”,這裏的“隱藏款土特産”就是“種子”。産自這裏的小麥、玉米和果蔬類種子,不僅暢銷國內,還出口到東南亞、中亞、南美、歐洲等地區的十幾個國家。

“如同原産地在中東伊朗一帶的農作物藏紅花也在上海崇明島種植一樣,現在中國的種子也賣到了全球。中國的種子正在全世界生根發芽,說明科技是沒有國界的。”河南農業大學教授郭天財告訴《中國經濟周刊》記者。

種子常常被稱爲“農業芯片”,其對于農業産業發展至關重要。

郭天財表示,一方面,我們要自主創新研發新種子;另一方面,要引進國際上的優良品種和種質資源,消化吸收後進行再創新。

科技創新不僅能夠助力我國加快建設農業強國,還在爲推動鄉村全面振興種下“金種子”。

小麥專家、河南農業大學教授郭天財(右)到河南省長葛市石象種業小鎮玉米觀摩田指導交流。

用一粒種子帶動鄉村全面振興

3月23日,位于長葛市石象種業小鎮的小麥試驗田裏,一名中年男子正在田間查看苗情。他薅起一撮麥苗,數了數分蘖說:“現在一株小麥已經有5~6個分蘖,是生長正常的壯苗。”

他就是河南鼎優農業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鼎優農業”)董事長朱偉嶺,他自1998年河南農業大學畢業就紮根農村從事農業科研,至今已有20余載。

在朱偉嶺的辦公室,“科技創新堅持長期主義”幾個大字格外醒目。

“長期主義不是說給客戶聽的,不是說給領導聽的,也不是說給員工聽的,是說給我自己聽的,督促和提醒我堅持把農業這一行幹下去。因爲農業直接關系國家糧食和重要農産品穩産保供,關系農民增收致富,關系鄉村全面振興。希望通過我們的努力,爲鄉村全面振興作一些力所能及的貢獻。”

朱偉嶺創辦的企業位于長葛市石象鎮尚官曹村,每年承擔國家玉米試驗和河南省玉米試驗品種75個,承擔約20000個品種鑒定篩選試驗。

按照種質創新、基因挖掘、育種技術、新品種選育、良種繁育等科技創新鏈條,朱偉嶺帶領研發團隊主要開展玉米、小麥和瓜菜類新品種的種質資源創新、遺傳育種改良、品種測試和新品種培育推廣。

“我們這裏的春玉米是4月播種,以前玉米的播種密度每畝大約在3500~4000株,現在我們對不同品種進行不同密度的種植,通過實際的生産栽培、科學管理,每畝大概增産20%,效果明顯。”朱偉嶺說。

在小麥育種方面,朱偉嶺帶領團隊對品質、抗病蟲、抗逆、高效等方面表現突出性狀優異的種質資源,通過傳統育種技術與分子標記輔助選擇相結合的方式,進行小麥種質資源創新和新品種選育,既豐富了種質資源,又有效解決了親本材料匮乏和同質化嚴重的問題。

在瓜菜類育種方面,通過種質資源創新、品種選育技術,瓜菜已登記品種210個,其中西瓜新品種74個、辣椒新品種81個、番茄新品種19個;每年在三亞、甘肅和新疆3個瓜菜鑒定繁育基地鑒定篩選的瓜菜品種多達5000多個,包括西甜瓜、辣椒、蘿蔔、豆角、菠菜等。

“中國糧就要用我們中國的種子。通過種業小鎮試驗站鑒定篩選出更多高産、優質、抗病、適宜機械化等擁有自主知識産權的品種,能夠助力我國種業‘芯片’牢牢攥在自己手中,從源頭上保障國家糧食和重要農産品安全。”朱偉嶺對《中國經濟周刊》記者說。

“發展農村産業,種子要先行。我國脫貧攻堅的重要經驗之一就是通過推廣優良品種,實現作物高産優質高效、農業增産、農民增收、産業發展。同樣,發展種業,對于推動鄉村全面振興也具有重要的先行作用。”郭天財說。

推動鄉村全面振興,産業是關鍵,人才是關鍵的關鍵

産業振興是鄉村全面振興的重中之重,也是實際工作的切入點。沒有産業的農村,難聚人氣,更談不上留住人才。人才是關鍵的關鍵。

朱偉嶺有3個身份:國家高級農藝師、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專家、種業公司負責人。這3個身份都離不開一個“農”字。

因常年在田間地頭做農業科研攻關,48歲的朱偉嶺看上去比同齡人顯得蒼老。他面帶微笑地向記者詳細回憶了20多年執著紮根農業的緣由。

“過去,很多家庭都比較窮,我童年的記憶就是沒有好吃的,初中三年靠吃鹹菜走完了求學路。那時候就想,要是能天天吃上肉,就是最美好的生活了。”他說。

爲改變家庭命運,再也不用爲吃穿發愁,朱偉嶺學習非常刻苦。經過十年寒窗苦讀,1994年,18歲的朱偉嶺考上了河南農業大學園藝系。大學期間,因成績優異,1998年大學畢業就留在了學校開辦的企業,負責種子的科研推廣。他也成爲中國第一批從事農業市場化的農業專業人才。

人才是實現鄉村全面振興、加快農業農村現代化的關鍵。全面推進鄉村振興,迫切需要一批懂農業、愛農村、愛農民的“三農”工作人才。

早在2006年第二次創業時,朱偉嶺就做好了鼎優農業未來發展的所有框架。從團隊構建、聘請育種家、選擇種植基地和大棚到基金周轉,所有一切他都了然于胸,唯一擔心的就是人才。

2022年,鼎優農業在河南農業大學開展招聘工作,共收到58份簡曆,其中有46名研究生報名。“第一步請他們到我們的鄭州公司參觀,緊接著到我們的種業小鎮考察,這兩個流程走下來,願意進入面試的只剩下4個人。面試之後,只有1個人願意到公司來。”這個結果朱偉嶺有點寒心,如何讓人才留到農村進而變成職業農民,朱偉嶺想了很多辦法。

爲了把鼎優農業打造成吸引人才的“理想家園”,朱偉嶺資助員工買房、給員工配車、建集體宿舍、給員工父母發工資、設立員工扶助基金、給員工父母和子女發過節費、給員工每季度發放日用品……

此外,爲了留住科研人才,鼎優農業還給核心員工股權,這大大激發了核心員工的工作積極性。

“農業是根,糧食是最重要的問題。要讓人才願意留下來,股權激勵是比較好的方式。我之所以這樣做,就是爲了讓大家留下來一起做事。”朱偉嶺說,實施鄉村全面振興戰略的關鍵之一是人才培養與供給,“如果把願意從事農業的人才都引到農村進而改變農村面貌,鄉村全面振興這盤棋就活起來了。”

除了吸引更多人才投身鄉村全面振興,讓當地農民實現在家門口務工就業,讓返鄉農民工就近就業,也是朱偉嶺創辦企業的初衷。“這樣做既能增加農民的收入,又能讓他們兼顧家庭,就是在助力鄉村全面振興。”郭天財表示。

截至2023年,鼎優農業爲當地解決就業20000人次,通過朝天椒、高支鏈澱粉玉米和種糧一體化3個全産業鏈,帶動15萬畝的訂單農業,畝增收200~3000元不等,這種企業聯農帶農機制的效果非常明顯。

“農民是經濟發展的重要力量。作爲農民的‘帶頭人’,做好農業就業服務保障,讓更多農民實現就業增收,更好地服務現代化建設,是我義不容辭的責任。”朱偉嶺說。

持續開展種質資源創新,搶占全球種業創新高地

朱偉嶺生在農村,目睹了農民的窮,親身體驗過農村的苦,內心深處有一種難以割舍的農民情結。也因如此,他從大學畢業就紮根農村進行農業科學研究,轉眼已20余載。

尤其在2009年以後,圍繞大田和瓜菜農作物開展種質資源創新和新品種選育,鼎優農業與中國農業棉花産業體系首席科學家、中國工程院院士喻樹迅創新團隊,以及浙江大學、中國農業大學、河南農業大學、河南省農業科學院等單位建立了長期的産學研合作關系,形成了長效、穩定的現代科研創新技術體系,開展種源“卡脖子”技術攻關。公司自育審定玉米新品種鼎優151P、鼎諾212等20多個品種。

讓他頗感欣慰的是,他們研發的種子不僅暢銷河南,還走向了全國以及國際市場。近年來,鼎優農業和國外種業巨頭法國利馬蘭格、德國KWS、泰國正大建立了合作關系。

“特別是法國利馬蘭格,能被這個歐洲第一、全球第四的種業公司認可,證明我們的努力沒有白費。”朱偉嶺自豪地說。

截至目前,鼎優農業在河南蔬菜種子領域的科研實力與綜合實力排名靠前,控股6家農業公司、5家農業合作社。鼎優農業也是河南唯一一家擁有蔬菜種子進出口資質的種企,執行最高的行業標准,産品出口東南亞、中亞、南美、歐洲等地區的十幾個國家。

“做農業需要情懷,有情懷才可以做農業。因爲農業太苦了,投資周期長,見效慢,市場和自然風險大,只憑愛好根本堅持不下來,一定得靠信念支持。”朱偉嶺說,上大學時他受袁隆平老師的影響,立下了遠大理想,“畢業後見過袁隆平老師幾次,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他是支撐我持續從事農業科學研究的動力”。

朱偉嶺向記者半開玩笑地說:“初中三年靠著鹹菜走完了求學路,最後跳出了農家,卻沒能跳出‘農’字。”

但朱偉嶺並不後悔,他表示:“當前世界各國都非常重視種子研發,都在搶占種業創新高地。接下來,我們要根據國內和國際市場需求,進一步加大研發力度,選育出更多更優良的農作物品種,爲推進現代種業高質量發展、加快農業強國建設、全方位夯實糧食安全根基作出新貢獻。”

(本文刊發于《中國經濟周刊》2024年第7期)

0 阅读: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