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列腺炎,健脾益腎是關鍵,脾腎一榮俱榮,一損俱損

思古講堂 2024-04-18 17:00:32

慢性前列腺炎根據其臨床症狀來看,與中醫上的“精濁、淋濁、白淫、勞淋、白濁、腎虛”等病症有諸多關系,一般濕熱下注多出現在早期,中期多爲濕熱瘀阻,而後期多伴脾腎虧虛。以虛爲本,濕熱、血瘀爲標。究其根源,其發病多與脾腎功能虛損密切相關。

《金匮要略》提出“見肝之病,知當傳脾,必先實脾”;“脾旺而四季不受邪”。“內傷脾胃,百病由生”,脾胃功能不強、元氣虛弱是內傷疾病的主要原因,所以從脾胃入手方能已病防變,立于不敗之地。

脾乃後天之本,化生氣血之源,其能運化、升清,爲氣機升降出入之樞紐。

脾氣健運,精血源源不斷,水液代謝輸布;脾胃虛弱,精血生化不足,健運失司,久則脾腎兩虛,水濕停滯潴留,或封藏無力,致精離其位,故成精濁。

腎主一身之水。腎陽不足,運化及氣化無力,引起機體水液代謝異常,陽虛水泛;濕性重著,易趨于下,則病患部位在下焦。

紀先生,44歲,前列腺炎2年。

2年前因飲食不慎,過食生冷,腸胃不適,治愈後開始出現尿頻的情況。半年前飲酒後感覺症狀加重。

刻診:尿頻,排尿時隱痛,尿末滴白,少腹、會陰部隱痛,陰囊潮濕,情欲退卻,食欲不佳,面色無華,乏力,易感冒,頭暈耳鳴,肢體倦怠,大便溏薄。舌質淡,舌苔白厚且膩,脈弦滑。

辨證屬脾腎兩虛,濕熱留駐所致。治宜補腎益氣,健脾祛濕。

擬方:黃芪,白術,甘草,茯苓,陳皮,當歸,白蔻仁,益智仁,沙苑子,仙靈脾,山藥。

囑其忌食生冷、肥甘,勞逸結合,控制房事。藥進14劑,便溏減輕,尿頻數減輕,尿痛消失。進退1月,諸症皆消,無不適。

方以黃芪補中益氣,升陽固表,即可清濕,又可禦外來之濕,配伍白術、甘草,健脾益氣,補益脾胃。

陳皮、柴胡升降氣機,升清降濁,當歸補血、和營,同時亦有陰中求陽之意。

白蔻仁化濕、消疲、行氣、溫中,且開胃消食,茯苓甘淡利尿,健脾祛濕,二藥合用,健脾之力大增,以絕生痰之源。

益智仁溫脾止瀉,縮尿固精;沙苑子、仙靈脾、山藥補腎益精,平補肝腎,鼓足腎氣而能助陽起。

綜觀全方,使後天生化之源健壯,恢複中焦氣機,升清降濁,使水濕運化恢複正常,補先天之精,又可固腎而縮尿,益腎而助陽起。

1 阅读:1

思古講堂

簡介:思古堂,專注治療前列腺炎、前列腺增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