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也能照顧老人!三位博士開發的産品,能防跌倒還能檢測老年癡呆

創業邦 2024-05-09 13:18:38

作者丨博雯

編輯丨海腰

圖源丨Midjourney

現在,AI對于物理世界的影響正日漸廣泛,而智能看護正是其中一個應用方向。

近日,由香港中文大學及香港科學園孵化的初創公司,物啓科技(ThingX)開啓了新一輪天使輪融資。

團隊最早在2022年露面,由頂尖AI大牛,IEEE Fellow邢國良作爲首席科學家背書,一時受到不少矚目。

在去年一年,他們接連推出了跌倒檢測産品和阿爾茨海默病檢測産品,並在越南ICTComm 2023、香港中文大學第三屆創新日等科技展會上露面。

而進入2024年,團隊的産品已開始正式交付。

熱成像智能防跌,准確率98%

在家庭護理上,物啓科技瞄准的顯然是老年人群體。

目前的智能養老設備按功能可以細分爲康複、護理和陪伴三大類。

其中護理類設備主要是通過解決起居問題,如通便、防摔檢測、老年病預防等等,來減輕護理人員的負擔。物啓科技目前主推的産品Collie R1就屬于這一類。

熱成像跌倒檢測儀Collie R1,無需讀取面部信息,也無需佩戴額外的設備,在用戶可能跌倒之前,系統就會通過Wifi自動向後台軟件發出警報。

産品雛形最早在去年6月的ICTComm 2023,也是當前越南最有號召力的ICT科技展會上出現。

當時的現場介紹裏提出,采用低分辨率熱成像傳感器提供稀疏數據信息主要是爲了數據隱私,但同時也會影響事件檢測的准確率,這也是當時的主要技術難點。

爲了解決這一問題,團隊深入研究了廣義RGB視頻理解領域的方法,並將其應用于熱成像新數據處理中。

同時,他們開發了針對熱成像數據的基礎大模型,專門用于訓練和優化熱成像低分辨率數據,以平衡事件檢測的准確率和誤報警率。

除此之外,家庭看護領域中的大量異構數據也是模型訓練的難點之一,比如通過毫米波雷達、熱成像,Wifi數據等各種類型的傳感器得到的人體的生理特征、生活習慣、運動、心理狀態等數據。

爲了更有效地整合和對齊這些異構數據,物啓科技團隊以異構計算單元的分布式推理爲核心技術棧,面向AIoT(人工智能物聯網)傳感器方向調整大模型,使其能夠從感知層更好地理解人類意圖。

基于24GHz毫米波雷達傳感器、低分辨率熱成像傳感器增強技術,以及本地實時AI技術,Collie R1在遠距離、無接觸、實時看護獨居老人的跌倒預警上,可以達到大于98%的准確率和小于2%的誤報率。

在去年9月,物啓科技正式交付了首份香港地區的Collie R1訂單。

根據官方信息,Collie R1已在香港本地學校、商圈及養老院進行設備部署,並得到東南亞及歐洲區域超1萬的意向訂單,毛利率可達到70%-80%。

物啓科技的下一代産品將會涉及更多的生命健康信息,如用戶的心跳呼吸、睡眠質量、情緒壓力等等,把慢性病預診斷和健康管理等功能也整合進産品。

在近期接受采訪時,物啓科技透露,首席科學家,香港中文大學教授邢國良帶領的CUHK AIoT Lab(人工智能與物聯網實驗室)已經研發出首個用于阿爾茨海默病檢測的多模態AI系統。

這一系統可以實時監測用戶睡眠質量、情感波動、心率呼吸、周邊環境等信息,通過自然語言、結合用戶習慣生成個性化的診斷報告,針對可能發生的疾病進行科學預測。

港中大在讀博士創業

在2022年2月22日,“物啓科技 THINGX TECH”官方公衆號發布了第一條消息。

最早的簡介裏表示,公司旨在爲物聯網設備提供一站式AI解決方案,爲工業和消費市場定制系統産品。

物啓科技團隊不到20人,核心成員目前有三位,都屬于香港中文大學。除了創始人兼首席科學家邢國良之外,就是差了一級的CTO謝志淵和CEO趙之赫。

2014年,趙之赫進入了西交利物浦大學,大二時休學創業,加入了校友的智能家居創業團隊,負責市場營銷和部分技術工作,並參加了蘇南全球創客大賽。

這一年使得趙之赫學會了Arm-Linux環境的嵌入式開發、WiFi模塊開發等技術,而在與市場和用戶的溝通中,趙之赫也逐漸明確了自己的興趣和目標。

休學一年後,趙之赫重返大學,並從電氣與電子工程系通信工程專業轉到了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專業。

大三下學期,趙之赫和同學又開始了一個新的物聯網項目,在項目指導老師的推薦下,他和團隊得到了前往美國參加ACM/IEEE物聯網設計與實施國際會議(IoTDI)的機會。

2018年是ACM/IEEE IoTDI第三屆會議,趙之赫團隊是當時唯一一組本科生團隊。

圖源西交利物浦大學官網,左一爲趙之赫

也是在這一場會議中,趙之赫結識了現任香港中文大學工程學院信息工程學系教授的邢國良,他的研究方向包括物聯網系統、智能健康、傳感器網絡、低功耗無線網絡等,谷歌學術被引用量超過1.2萬次。

在本科時期,趙之赫爭取到了邢國良名下的暑期科研項目。之後又在他的推薦下,于2019年進入了美國杜克大學,獲得了計算機工程專業的碩士學位。

2021年,趙之赫進入香港中文大學,攻讀信息工程專業的博士學位。

從官方公衆號信息來看,邢國良與趙之赫最早在2021年就開始組建團隊。

團隊在2021年11月加入了香港科學園爲期3年的創業培育計劃 (Incubation Programme),在2022年又加入了由阿裏巴巴、商湯科技、香港科技園公司聯合創立的HKAI LAB加速初創企業發展計劃。

2023年中旬,趙之赫開始擔任CTO。當年6月,他帶領團隊參加了由越南資訊通訊部、工業貿易部等主辦的ICTComm 2023,並在會上兩項自研技術。

一種是上文提到的,産品Collie R1雛形的基于毫米波雷達與熱成像融合的老人跌倒檢測方案。

另一種則是專爲老年人設計的虛擬助手型邊緣設備CaringGPT Model,可以通過模型量化編譯技術使模型在本地運行,更好地保護用戶隱私。

2023年7月,物啓科技與香港匡智會達成初步的合作意向。

同年9月,公司在香港著名殘障人士服務機構,扶康會交付了他們的首筆商業訂單,安裝了智能跌倒檢測儀。

直到今年1月,公司CTO轉由2023年博士畢業的謝志淵擔任,趙之赫擔任CEO。

謝志淵本科畢業于北京大學計算機科學專業,在2019年進入香港中文大學攻讀博士,從事智能傳感系統方面的研究。

智能護理産品激增,但尚未大規模驗證

公開數據顯示,我國居家健康檢測平台市場規模爲2.48億美元,市場銷售額達到33.06億美元,預計2028年可突破百億美元市場。

而其中,智能醫療産品市場預計在預測期內複合年增長率爲8.5%,尤其在疫情之後,智能醫療保健産品的需求激增。

疫情的來臨,2022年AI領域的技術革新,都使得養老服務領域在近兩年對技術創新與應用展現出了空前的熱情。

而全球人口老齡化的普遍趨勢,則使得傳統養老服務模式的改進幾乎成爲了一種必然。

整體來看,整個智能醫療行業目前還在成長期。在智能手表、計步器、活動追蹤器這種經典款之外,更多的參與者希望結合大數據、雲計算、AI等新一代信息技術,推出更加智能的設備。

如2021年1月,蘋果就與生物技術公司Biogen合作研究,推出了一項可以及早檢測認知障礙迹象的可穿戴設備。

2021年11月,跨國巨頭霍尼韋爾推出了實時健康監測系統(RTHMS),這是一個智能邊緣到雲通信平台,能夠對患者進行遠程實時監測,提高護理工作的效率並簡化流程。

不過,智能産品的實用性和高成本也是其中不可忽略的問題。

比如,物啓科技在去年7月宣布與香港匡智合作時,客戶就提出,架設設備的場地在山上,網絡信號不好,依賴網絡的警報系統會存在非常嚴重的延誤以及漏報問題。

對此,團隊開發了離線警報系統,當檢測到意外即會通過離網無線通訊設備發出警報,同時通過Wifi自動向養老機構的後台軟件或App發出警報。

除了産品本身的好用程度,一旦涉及到醫學與人體健康,另一個問題則是監管和合規障礙。

當前全球各地區都有著不同的醫療保健法規,確保數據隱私,維護敏感患者信息的安全、謹慎專業的護理能力,都仍都是需要在合規措施和複雜的法律框架方面進行大量投資的問題。

更何況,無論産品是康複、護理和陪伴,本質上都是一種智能化的養老服務。

這種高科技産品是否會使獨居老人産生排斥心理,又是否真的能爲老人提供實際的生活協助,尚未得到大規模的驗證。

0 阅读:6

創業邦

簡介:關注創新經濟及其推動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