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稱帝前對實力巨大且極富野心的陳友諒十分忌憚

史海撷英 2024-04-04 16:00:55

“乞丐皇帝”朱元璋一生的經曆堪稱傳奇,這位出身“淮右布衣”的“放牛娃”,當過和尚、做過乞丐,加入義軍後在戰火中不斷曆練成長,最終消滅了所有競爭對手,建立起了大明王朝,因而他的人生經曆也被人稱爲“開局一個碗,結局一個國”。

那麽,在朱元璋蕩平其他元末枭雄,覆滅大元王朝的過程中,誰才是他最爲忌憚,也是最爲擔心的對手呢?答案不是能夠有機會挽救元廷、卻死于宮廷鬥爭的脫脫,不是朱元璋名義上的君主“小明王”韓林兒,也不是與朱元璋長期對峙、卻被朱元璋視爲“器小”的張士誠,答案只有一位,這個人便是陳友諒。

陳友諒原來隸屬于徐壽輝的“天完”政權,在徐壽輝與部將倪文俊爆發矛盾的時候,陳友諒選擇背叛自己的“伯樂”倪文俊,同時也取代了倪文俊成爲了“天完”政權的實際掌控人,並最終除掉了徐壽輝,而他也成爲了元末枭雄中第一位改元稱帝的人。只不過,兩度“背主”、“弑主”的陳友諒,竟用“大義”作爲自己的年號,這無疑就是一種諷刺。然而不可否認的,陳友諒能夠選擇稱帝,足可見其野心之大。

陳友諒

陳友諒之所以能夠成爲朱元璋最爲忌憚的人,還是因爲陳友諒的實力實在是太強了。在當時,朱元璋和張士誠兩方的核心勢力範圍擠在了長江下遊,也就是今天的蘇南地區,前者坐鎮南京,後者則是掌控蘇州,反觀陳友諒,則是坐擁了長江中遊的大片土地,更重要的是,他想要攻打朱元璋,是順流而下,占據著明顯的地理優勢。而在陳友諒取代倪文俊和徐壽輝的同時,也“繼承”了這二人麾下數量極爲龐大的軍隊,實力遠在朱元璋之上。更爲重要的是,陳友諒從一開始就將朱元璋視爲了最爲主要的對手,因而他極力發展自己的水軍,他的戰船不僅數量衆多,體型上更是堪稱航空母艦級別,相比之下,朱元璋的戰船只能稱之爲漁船,實力上相距甚遠。因而在“龍灣之戰”前,朱元璋對于陳友諒都是采取的“必戰”態度,爲的就是爭取時間來訓練和發展自己的水師力量。

而除了實力上的差距,另一個讓朱元璋忌憚陳友諒的地方,就是陳友諒的野心。相比于“器小”的張士誠,陳友諒不僅手段殘忍,同時還是睚眦必報,張士誠與朱元璋的戰鬥中吃了幾次敗仗,便會對朱元璋有所“懼怕”,而陳友諒則全然不是,他與朱元璋的三次大戰,也就是“龍灣之戰”、“洪都之戰”和“鄱陽湖之戰”中,都是傾舉國之兵,可以說,陳友諒這樣的做法,讓他更像是個“玩命”的“賭徒”,這也使得朱元璋與陳友諒的每次大戰,都是關乎國運的決戰,一旦戰敗便會失去所有。試問這樣的對手,誰不會爲之忌憚呢?

然而,陳友諒還是高估了自己,同時也低估了朱元璋,最終在“鄱陽湖之戰”中兵敗身死,而朱元璋也就此消滅了他最爲強大,也是最爲危險的敵人和對手,爲之後建立大一統的大明王朝,奠定了最爲重要的基礎。

0 阅读: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