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家將一生戎馬,英勇抗敵,經典連環畫故事《兩狼山》

童年小人書 2024-04-16 13:44:38

今天分享的小人書故事名爲《兩狼山》,由陳光镒繪畫,講述北宋楊家將抗遼的故事。

傳說北邊遼邦有個能殺會戰的蕭後,領兵來到雁門關,見城頭“楊”家帥旗,未敢貿然攻城,令兵將就地安營。

宋王接到雁門關告急文書,召集文武大臣商議,奸臣潘仁美任太師,與楊家有劈子仇恨,一心想害死楊家父子。

潘仁美向宋王討印,命楊家父子爲前站先行。八賢王趙德芳知潘仁美不懷好心,但聖旨已下,無法阻攔,命潘楊兩家各找一保官。

劉君其爲討好潘仁美,做了潘仁美保官,八賢王做楊家保官,然八賢王大病才好,不能隨軍出征,將上打昏君,下打奸臣的金锏交給呼延贊,令他代爲行事。

楊繼業帶六郎和七郎整軍出發,佘太君拄龍頭拐杖前來送行。

潘仁美卻與蕭後勾結,意圖與其裏應外合,讓楊家父子有去無回。

再說楊家父子,在雁門關天天操兵練馬,巡視三關,而潘仁美與劉君其無心軍事,一心找楊家錯處。

潘仁美設計提早點卯,以誤卯之罪要將楊繼業問斬,七郎聽後要拔劍殺向潘仁美,被六郎攔下。

此時呼延贊急急趕來,安頓好六郎、七郎,喊著刀下留人沖進去與潘仁美講情,誰知潘仁美不理他,呼延贊怒氣難忍,舉起锏來,嚇得潘仁美忙用印擋住。

潘仁美不甘心,還是將楊繼業重重打了四十大板,堂堂老英雄被打得鮮血淋漓,爲了江山社稷,忍了下來。

潘仁美立刻命楊家父子出城迎敵,還下令:只許勝,不許敗。稱會隨後領兵接應。

楊繼業忍痛帶六郎七郎領兵出征,遼兵被打得落花流水,楊家將乘勝追擊。

蕭後連連敗陣,又增兵十萬,楊繼業等激戰數日,人馬困乏,不見援兵,率軍回雁門關休整。

潘仁美緊閉城門不准他們進城,顯然是要公報私仇,氣得七郎拔箭對准潘仁美,潘仁美像老鼠似的溜下城頭。

楊繼業想自己南征北戰,八個兒子戰死五個,如今卻被賊人陷害,不禁歎道:“長城本爲防寇,不想今日擋宋兵!”

楊家將轉身殺回去,誓與遼兵決一死戰!

楊家將見遼兵更加眼紅,士氣大振,將蕭後逼退至兩狼山,蕭後見兩狼山地勢險要,便四面埋伏,令人將楊家將誘進埋伏中。

七郎不知有計,一路追殺過去,楊繼業隨後趕來,看破詭計,命六郎守山口,自己殺進去援七郎。

一時間伏兵四起,激戰過後,又聽殺聲四起,擡頭望去,漫山遍野都是遼兵,卻不見潘仁美帶兵接應。

蕭後命四十萬人馬團團圍住兩狼山,欲困降楊家父子。

楊家父子戰了三天三夜,筋疲力盡,楊繼業的戰馬口吐白沫,他手撫戰馬,憐惜地說:“馬呀,我爲江山你爲主,咱倆的心是一樣。等我打敗遼邦回朝後,在午門外給你蓋座馬王殿。”

隨後楊繼業命七郎突出重圍回雁門關搬兵。

楊繼業和六郎掩護七郎出山林,父望子,子望父,兄望弟,弟望兄,難割難舍。

七郎晝夜不停趕到雁門關,得知呼延贊去忻州運糧,心中像澆了一碗涼水,于是來到帥營找潘仁美。

七郎謹記六哥的話,一不下馬,二不進帥營,在帳外等候。

潘仁美和劉君其端著酒菜出來迎接,劉君其故意反語激七郎,七郎年輕氣盛,心想我七爺出世以來天不怕地不怕,別說一杯水酒,就是一把刀,也敢咬它幾口。

七郎端過酒碗一口喝下去。卻不知這酒裏被下了藥,喝完就一陣頭暈,摔下馬來。

潘仁美將七郎綁在樹上,下令將七郎亂箭射死。

楊繼業天天盼著七郎回來,卻不見消息,睡夢中將大樹認作七郎,向前撲去,醒後焦急萬分,又命六郎去雁門關探看。

六郎擔心爹爹,又無奈只得遵命,臨別拜過三軍,囑咐他們照應老將軍,隨後沖出山口。

楊繼業沒有六郎七郎在身邊,就像少了左膀右臂,困在荒山野坡,沒有糧草,忽聽呼聲震天,以爲救兵來到,一看竟是遼兵沖過來。

楊繼業本想遣散衆兵將,卻沒有一人離開,于是楊繼業帶領他們迎敵殺去。

蕭後以封官勸降楊繼業,她不知楊繼業是甯在刀下死,不肯把賊降的英雄,話不投機,楊繼業一刀將蕭後打下馬去。

遼兵見狀蜂擁而上,宋兵紛紛戰死,楊繼業突出重圍,躲進一座古廟。

蕭後帶兵將古廟圍住,不敢進廟。

楊繼業在廟裏看到中殿牌匾寫著“蘇武廟”,蘇武是有名的忠良,又看見身後立著一塊“李陵碑”,想這李陵是前朝奸臣,死後不配立碑。

他下定決心:甯爲異鄉鬼,不做階下囚。

想起自己戎馬一生,壯志未成,撕下一片戰袍,咬破手指,寫下血書,便一頭撞在李陵碑上!

蕭後圍了整整一天,不見動靜,才鬥膽闖進去,見楊繼業已碰碑而死,大爲震驚。

蕭後在這位忠臣屍身前下令:兵退山口!

楊家將保衛家國的精神一直傳揚至今,令人敬服也令人惋惜,一門忠烈,女將也不讓須眉,可歌可泣。

0 阅读: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