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後投資人,開始考慮養老了

融資中國 2024-02-21 11:43:39

外行人眼中,投資人總是身穿高檔西裝、腳蹬天價皮鞋、流連于各種精英論壇、談笑風生間大把撒錢的形象。但其實,他們也只是一群“打工人”。過去一年,投資機構裁員、降薪頻頻發生,大量VCPE被迫失業gap,尤其35歲左右的中青年受沖擊最大,失業後面臨突如其來的困境,不少人家庭經濟危機隨之爆發。

還有90後IR在記者的問卷裏表示:我們這樣單身的獨生子女,其實最擔憂的是如何給父母養老。現在工作占據大量時間,根本無法在時間和精神上給予父母足夠陪伴。尤其是想到父母老後如果生活無法自理,一些兩難的處境就會覺得更加力不從心。

面對春節,長輩、小輩,走親戚,包紅包,還想帶著家人或愛人出去度個假,各種花銷如流水。如果說年長投資人面對的是人情世故,那麽年輕一代則是苦于被催婚、催生甚至于來自周邊的peer pressure,當然,考慮給父母以及自己養老規劃的也不在少數。

2024年的春節,不少投資人直呼:真心累!

01

“假期,調研了一趟康養中心“

春節是阖家團圓的日子,長輩不在總會感覺家裏少了點什麽。

投資人李天,四川人,夫妻倆平時在北京工作忙,無暇照顧老人,兩年前就把母親送到了當地養老院。老人聽力不是太好,但生活能自理。每年中秋、重陽、春節等傳統節日,就還是會把母親接回家。今年過年,他就提前給養老院做了報備,要把母親接回家。

但是73歲的老母親陳學珍卻堅持留在養老院過年。“我在養老院都住習慣了,這裏有暖氣,吃住方便,還有護工照顧。”陳奶奶說,“兒子(李天)原本要接她回家過年,一起熱熱鬧鬧過個春節。但是拒絕了,養老院隨時有醫生、護士值班,方便得很。除夕那天中午,孩子們都到養老院陪她吃了頓團圓飯。晚上又跟這的老朋友們一起過的,很開心很自在。”

養兒防老,老有所依。在中國人的傳統思想裏,將父母送到養老院,都被視爲“不孝”。像陳奶奶這樣想法的老人,其實不在少數。據醫養中心的工作人員透露,院裏住了40多個老人,有一半選擇李留在養老院過年。

中國老齡化社會正呈現一系列新的發展態勢和特征。預計2025年60歲及以上老年人口將突破3億,2053年達到4.87億峰值。今天,作爲第一代計劃生育背景下成長起來的獨生子女,不少8090,不容忽視的事實是已經到了要考慮給父母養老的年紀。

“我們這一代大多數人都是要面臨兩個人養四個老人的現實。這次春節,在養老院過年陪媽媽,就趁機做了一次深入調研。一是爲父母,二是爲了我們自己。”李天所在的投資機構專注于消費。“去年一年大家都不容易,無論是投消費的還是消費企業本身。不少項目都不得不打折出售,按上一輪估值5折甚至3折融資。其實從人、貨、場三要素來看,關于人的方面,銀發經濟的投資機會和下沉市場小鎮青年消費活力始終還在。”

正如泰康資産陳奕倫之前所講,中國長期趨勢是人口老齡化下社會整體邁向長壽時代,産業結構面臨深刻轉型,傳統消費領域會逐漸轉向醫療健康和養老。對私募股權領域,市場的核心邏輯已經改變,投資人未來會更關注企業質量,一定是有獨特資源、獨特認知才可以在市場中賺到錢。

“在老齡化背景下,每個人在不同生命周期中消費支出和消費走向有顯著區別。年輕的時候更多是生活消費、文娛消費,老去之後消費支出放到醫療、健康、養老上。隨著中國人口的老齡化,消費結構也會逐漸從傳統的領域向醫療健康和養老領域傾斜。”

就在春節前一個月,1月15日晚,國務院發布了我國首個以“銀發經濟”命名的政策文件——《關于發展銀發經濟增進老年人福祉的意見》,明確提出推進新一代信息技術以及移動終端、可穿戴設備、服務機器人等智能設備在居家、社區、機構等養老場景集成應用,發展健康管理類、養老監護類、心理慰藉類智能産品。

家家都有老人,人人都會變老,老年人的當下需求,將是年輕人的未來需要。

“其實老人經濟涵蓋範圍非常廣,除了傳統餐飲、護理和保健服務外,還有許多細分領域,如智能科技與輔助設備、在線教育與終身學習、旅遊與休閑、金融服務、醫療健康服務、社區服務與活動等,都存在投資機會。目前不少養老産業的項目估值都處于較低水平。”李天春節期間,除了走親戚就是做研究。中國是世界上老齡産業潛力最大的市場。按照複旦大學老齡研究院發布的《中國銀發經濟發展研究報告》,2035年銀發經濟規模將達19萬億元,屆時將占總消費的28%,GDP的9.6%。換言之,人口老齡化將帶來巨大投資和消費需求。

銀發經濟可細分爲養老服務、老年消費、醫療健康、文娛旅遊、智能科技、養老金融六大産業,國家政策利好背後一定就顯示出重大的商業機遇。

“銀發經濟産業鏈長、業態多元、潛力巨大。從居家護理、康複輔具、慢病管理等,都是融資熱點,産品的數字化、智能化更是成爲趨勢。許多創新企業積極探索新的産品服務與商業模式湧現,才能滿足老年人日益個性化多元化的需求。”李天說到。

02

被裁員的IR准備考公,考慮養老

今天,一級市場退出過渡依賴IPO,二級股價低迷,上市破發現象普遍,很多基金已經到期,項目退不出去,沒辦法形成資金的良性循環。這也就意味著很多GP沒辦法募集到下一期基金。如果GP募集不到錢,很多項目就沒有人接盤,好一點的資産打折賤賣不好的就直接破産清算,進一步加速的行業寒冬。

“即使現在還沒有裁員,但市場環境持續不佳,裁員或是必然結果。已經聽到有還沒過35歲的同事在討論准備去考公務員了。”文章開頭的IR小姐姐Lisa告訴記者,現代社會,子女外出工作、出國學習已成常態。帶來的問題就是對父母缺乏照料,特別是在父母生病時,獨生子女因需要兼顧工作和家庭,分身乏術。這導致獨生子女父母比多子女家庭面臨的養老問題更加突出,如空巢養老,情感孤寂,高齡老人缺少子女護理照顧等。

“過去一年身邊許多高學曆的投行人士,因爲裁員失業以及再就業沒有定數,遭受了好幾個月空置期,焦慮情緒蔓延開來,創業還是再就業,舉步維艱,情緒低落消沉,甚至患上抑郁症。這些都不是危言聳聽,都是真實案例,這就開始讓人重新思考一個問題:年輕時賺錢重要,但更重要的,養老問題也得抓緊考慮,不僅是父母、還有我們自己。如果40歲的時候財務自由就退休陪家人。”

雖然過去幾年,養老機構在環境改造、設施設備、人力資源等方面加大了投入和成本。不過,需要注意的是,也有部分養老服務機構、企業,打著養老服務和健康養老的名義,承諾高額回報,以向老年人收取會員費、床位費,欺詐銷售“保健品”等手段,故意進行非法集資、傳銷等犯罪行爲,給老年人造成嚴重財産損失,需要引起重視。

長年關注老齡社會法治研究的全國老齡法律論壇秘書長陳洪忠此前對外表示,“養老項目暴雷屢禁不止的背後,根源還是長期被忽略的空巢老人。我們經手過的案例中,有關養老項目詐騙的受害者身份千差萬別,有高校教師,有普通工薪階層,也有清貧的散工。但他們都有一個共同的特點:孤獨。很難想象,在此類案件中,很多人都是‘願者上鈎’。”

自2018年底取消養老機構的行政許可,審批門檻降低以來,各地政府都大力鼓勵社會資本進入到養老服務行業中來,但其實,看似火熱的養老服務行業,投資大、見效慢、利潤薄,尤其建設和運營初期面臨著巨大資金壓力,一旦經營不善,脆弱的資金鏈就會斷裂,導致各方都難以預計的嚴重後果。要避免養老機構暴雷風險,還須完善養老服務監督體系和支持體系,在這一過程中,監管、社會和市場應當各司其職。

03

“10萬億”投資機會,在養老院裏

縱觀2022年至今,老年行業的所有融資事件,醫療及健康管理、康複護理及輔具、養老照護服務三大類別的融資事件密集發生,健康剛需相關賽道始終是熱門領域。2019至2022年,中國養老市場投融資金額由3.54億元增長至54.12億元,投融資呈明顯增長趨勢。

據有關部門預測,我國養老服務市場規模有望超過10.5萬億元。巨大的市場潛力誘惑下,資本對“老年”産業愈發看重,從觀望、試水轉向頻繁深度參與融資。

另一位醫療領域的VC投資人Eason告訴記者,中國老齡化趨勢明顯,養老相關的需求將持續增多。像智慧養老就能通過互聯網技術,使養老服務信息數據化,爲老年人提供更好養老服務的同時還能緩解社會養老壓力。在這一輪康養投資中,他們重點關注創新模式,比如“線上+線下”健康管理、數字醫療等。“即將退休的新一批老年人,他們受過教育、能玩智能手機,也更適合線上+線下服務場景。”

其實細數這兩年養老賽道,誕生了多筆融資。據不完全統計,包括天與養老、小橙集團、海森生物、福壽康、新府智能、國齡城科、共享之家等30余家養老相關企業獲得融資,資本機構不乏春華資本、紅杉中國、盈科資本、深創投。

比如2023年7月,智慧養老平台“天與養老”完成新一輪戰略融資,領投方爲新加坡大華創投旗下亞洲影響力基金,老股東跟投,其中長嶺資本連續4輪超額增持。本輪融資距離上一輪完成交割僅時隔三個月,兩輪合計融資金額數千萬美金。此前,2021年高瓴創投領投A輪,其他股東還包括鍾鼎資本、萬物資本等。小橙集團在年前宣布了新一輪數千萬元戰略融資,而在去年上半年就曾對外披露過由知名産業方領投、香椽資本等機構跟投的近億元A輪融資。在早之前,2022年,居家養老機構“福壽康”獲得了騰訊、國壽大養老基金的C輪投資,而此前已經獲得過包括紅杉中國、達晨財智、複星醫藥等機構的7輪融資。

2023年部分醫療養老企業融資 數據來源:AgeClub

根據國家統計局的數據,2022年上半年,銀發養老産業的融資事件主要集中在醫療及健康管理、康複護理及輔具、養老照護服務三大類別,這些領域的健康剛需始終是熱門投資方向。下半年,融資事件集中在康複輔具、居家護理領域,尤其是助聽器這一細分賽道融資事件頻繁。不過,2023年上半年,熱度降低,僅專注智能助聽器研發的玖益醫療在2月完成3000萬天使輪融資。

值得注意的是,隨著市場對老年行業認知的加深,資本目光開始由老年健康剛需消費轉向老年文娛旅遊。最典型的是東方甄選官宣做文旅,關鍵詞就是“中老年”與“文化”;再比如茅台與貴安新區簽署戰略合作協議,將在康養旅遊等七方面開展合作;百度智慧醫療與固生堂中醫達成戰略合作,雅培、伊利戰略合作銀發無憂等。

此外,智慧養老嶄露頭角。智慧養老是面向居家老人、社區及養老機構的傳感網系統與信息平台,通過智能化管理、個性化服務和數據化分析,提供實時、快捷、高效、低成本的物聯化、互聯化、智能化養老服務。新技術爲養老機構提供了創新機會,能夠提高運營效率、改善服務,進而吸引了越來越多投資。

無論如何,從目前中國養老産業看,無論是老年人的醫療照護服務,還是生活照料服務,都與國外存在很大差距。換句話說,服務的專業性、規範化,乃至業內對國內養老照護機構的服務都沒有形成統一標准,中國養老産業仍有巨大提升空間。

0 阅读:46
评论列表

融資中國

簡介:股權投資與産業投資媒體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