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瑞龍:要相信“它”,相信人民;我嗅到愛因斯坦“相對論”的味道

曆史中的科學原理 2024-02-18 11:36:50

看過《人民的名義》的小夥伴們,應該對此劇印象深刻,尤其是漢東省的兩大幫派:漢大幫和秘書幫的權力鬥爭,以及作爲終極判官的沙瑞金的權謀智慧。該劇秉承了中華傳統文化中的含蓄風格,兩派人物外表上笑臉相迎、一團和氣,內部則步步做局、刀光劍影。

爲了體現出這種含蓄而的語言藝術,本文摘抄了其中一處典型的語言,站在相對論角度闡述這種語言藝術的精妙之處,以飨讀者。

趙瑞龍“傳旨”李達康:要相信它,相信人民;李達康揶揄:我一直就是這麽做的

以高育良、祁同偉爲首的漢大幫和以李達康爲首的秘書幫鬥得即將分曉之時,該劇的反派大boss趙瑞龍登場了。趙瑞龍是原漢大幫大佬趙立春的兒子,雖然趙立春職位升至副國級,但“縣官不如現管”,其影響力遠不如新任省委書記沙瑞金。

形勢大變,窮則思變。秘書幫的李達康心猿意馬,借著大風廠的事向新來的省委書記沙瑞金遞交了投名狀,成功改換門庭,迎來了仕途的第二春。

也正是因爲這個原因,感覺奶酪將要失去的趙立春緊急派遣兒子趙瑞龍,急赴漢東省“敲打”李達康,想讓其繼續擺正心態和位置,不要想著這朵雲和那朵雲,在他的頭上,就只有趙立春一朵雲。

所以,趙瑞龍剛來漢東省,找的不是更高級別的高育良,而是低一級的李達康。

讓他大感意外的是,幾年不見,李達康“翅膀長硬了”,愣是不接他電話。好在跑得了和尚跑不了廟,深感情勢危急的趙瑞龍于是准備“守株待兔”,在李達康的家門口等他。功夫不負有心人,他見著了李達康。

雖然他張口對李達康喊“哥”,但轉入內室後,趙瑞龍的“太子”架勢還是出來了:好久不見,老爺子有句話帶給你。

李達康一聽,都啥時候了,還將自己當幹部?那行,我就陪你玩到底吧,于是故意低頭仰視,揶揄了一句:“那就傳旨吧”。

趙瑞龍也聽出了李達康的揶揄之氣,尴尬地笑了笑:“不至于,不至于,就是幾句話。”之後,趙瑞龍說出了那句讓我印象深刻的話:“第一句,要相信它,相信人民。”

此話一出,李達康繼續仰視繼續揶揄:“我一直都這麽做的啊。”

略略有些心安的趙瑞龍于是繼續傳旨,見到李達康頻頻點頭安下心來,便想讓“昔日的下屬”辦事:將學外語的陳清泉放了。不成想李達康一口回絕了,這哪裏是“下屬”應該有的做派?感覺下不了台的趙瑞龍憋紅了臉,還好高育良一通電話打了過來,讓趙瑞龍又有了“王者歸來”的感覺,于是頭也不回、招呼也不打地離開了李達康。

“人民”,趙瑞龍提到了兩次,我嗅到愛因斯坦“相對論”的味道,你呢?

由趙瑞龍與李達康的對話可知:趙瑞龍開頭第一句話:要相信它、要相信人民,實則就包含了豐富的語言藝術。何爲它?何爲人民?其意義與大衆所說截然不同。

單說“人民”一詞,趙瑞龍就說了兩次,其中含義不言而喻。

第一次說是在籌劃山水集團打贏官司之事上,請來了法院的副院長陳清泉,趙瑞龍、高小琴、祁同偉三人合起發力向陳清泉施壓,讓他想對策讓山水集團贏的官司。陳清泉開始還說難,後來又打起了包票:想讓高總贏,他就有讓高總贏的辦法,法律條文的解釋權在他那。

一席話說得衆人開心不已,趙瑞龍禁不住補刀一句:“這才是人民的好法官。”說完之後,陳清泉面帶卑微,對著祁同偉嘴裏不停重複著“副處”,祁同偉一聽:“副處?處長啊。”衆人又開心不已。

由此可見,趙瑞龍嘴中的“人民”,絕非勞苦大衆,而僅是代表他們這個小利益團體。那麽他跟李達康“傳旨”所說的“人民”又是何意呢?很顯然指的是以趙立春爲首的權力團體。趙瑞龍嘴裏說的“要相信它,相信人民”,實際意義是說:要相信趙立春,要相信他們趙家。

“人民”二字未變,在不同場合意思截然不同,是不是有著愛因斯坦“相對論”的味道?

對于“相對論”,愛因斯坦曾經給出了一句描述:如果你跟一個美女坐在一起,你會覺得時間過得很快;但如果你跟一個大火爐坐在一起,你會覺得時間過得非常漫長。

所以,同樣是“人民”,在合力進攻陳清泉時,便成了以山水集團爲核心的利益團體;在面見李達康之時,則又換成了以趙立春爲首的權力團體,與它本來含義相差了十萬八千裏。中華傳統文化的語言藝術是不是很奇妙?

0 阅读: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