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美武力介入中國內政,將得不到北約任何援助,更不會觸發團戰?

利刃號 2024-04-19 09:08:01

4月15日,北約在其官網上發布了一份名爲《北約和台灣的突發事件》專題報告,報告中詳細討論了中國在對美國的夏威夷基地發起打擊的行爲,是否會自動觸發北約“第五條”。那麽,北約此時發布這份報告的真實意圖是什麽?是爲了撇清美國未來可能武力介入台海時的責任嗎?

其實北約此時發布這份報告的時間是經過精心選擇的,因爲今年不但是北約成立75周年,而且北約政策規劃者會議也剛在華盛頓召開過。這個原本是北約的內容部會議,卻特意邀請了澳大利亞、日本、新西蘭和韓國四個亞太國家參加,討論的議題不用說也涉及到了“中國”。而這份《北約和台灣的突發事件》專題報告,也特意選在在此次會議後沒幾天就公布了。

這份報告討論的核心議題是:如果美國因武力介入台海危機而導致中國向美國夏威夷州發起攻擊,那麽是否會自動激活《北大西洋公約》中的“第5條”,從而導致整個北約成員國要被迫奔赴萬裏之外,對美國的作戰提供援助!

之後報告就開始詳細分析《北大西洋公約》中的“第6條”——沒錯,是“第6條”。雖然“第5條”的知名度更高,但“第5條”僅僅是規定北約成員國在該核心條約被激活後該如何行動,而第6條才是詳細規定激活第5條時需要滿足的條件。而《公約》第6條規定能導致激活第5條的受攻擊範圍是:歐洲或北美任何一締約國之領土、法國之阿爾及利亞、歐洲任何締約國之占領軍隊、北大西洋區域回歸線以北任何締約國所轄島嶼、以及該區域內任何締約國之船舶或飛機之武裝攻擊在內。

報告稱,北約秘書處就曾發表法律意見書指出這個問題,明確表示了夏威夷不適用于《條約》的第5、6條,因爲夏威夷只是美國的一個加盟“州”,並不是美國“領土”。當然,對于這個解釋也導致出現了很大爭議。但連美國國務院的一名發言人也證實,夏威夷不在《條約》第5條集體防禦條款的適用範圍之內,可其又堅稱可以引用第4條,以便對這種情況出現後能在北約內部進行磋商。

北約這種解釋就意味著,如果美國主動武力介入中國內政、想要阻礙台灣回歸,將得不到任何北約的直接援助,更不用指望中國打擊美國夏威夷軍事基地的行爲,會觸發北約加入“戰團”。當然,除非美國本土遭受襲擊的情況出現。但這會是美國一手組建並領導75年的北約的真實意圖嗎?當然不是。

北約此時發布的這個報告,雖然從表面上看是在避免陷入因美國武力介入台海問題導致的“泥沼”;可實際上是在暗示75年前制定的《北大西洋公約》已經不再適用于當前的國際環境。特別是中國在亞太軍事實力的暴漲,已經威脅到了美國“老大”的地位。因此北約有必要以此爲由,將其軍事實力從“歐洲”延伸到萬裏之外的“中國”周邊!

而實際上北約也是這麽幹的!其實早在2006年,美國駐北約大使就提出要通過與日本、韓國、澳大利亞和新西蘭建立聯系機制,以擴大北約的全球影響力。2014年北約又允許其他國家參與北約主導的軍事行動,而這4個國家均積極加入。同時,美國也在親自組織這些盟國建立“小北約”,以響應北約勢力向亞太延伸的戰略。

並且北約成員國也在近年加大了在亞太地區的軍事活動。例如 2021年,英國向亞太地區派遣了伊麗莎白女王號航母打擊群,其中包括來自美國和荷蘭的軍艦。同年,德國也向亞太派遣“巴伐利亞”號護衛艦,而且加拿大軍艦近年來也活躍在西太平洋地區。這一切都有美國在背後推動北約向亞太靠攏的“影子”,目的就是爲了能遏制中國、重新稱霸亞太!

雖然今年時值北約成立75周年,但這個原本“專職防衛歐洲”的軍事組織,現在卻在美國操縱下在向亞太積極“進軍”。而從北約持續向亞洲“東擴”的勢頭看,烏克蘭根本不是盡頭,充其量只算是“中間點”,因此俄羅斯的反擊也就不難理解了。而現在以美國爲首的北約又在進逼亞太、挑動陣營對抗、破壞地區和平穩定,是不折不扣的“和平破壞者”。

而我們要時刻保持警惕,切不可被其用類似這篇“報告”內容的小伎倆所蒙騙,從而放松戒心,令其將我們周邊的“緩沖區”慢慢吃掉,到時候不得不像俄羅斯一樣打一場徒耗國力的無意義之戰!

0 阅读:61

利刃號

簡介:善于藝術創作,尊重曆史科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