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聊道德綁架,說說被綁架的人到底和道德是啥關系

Jerryxiaoxiao 2024-03-26 20:53:56

從來不知道,道德綁架這個詞是産生于什麽時候,但大體應該知道,産生的環境是指,當某些事,某些觀點與道德有關,從而不被其所束縛和約束,從而影響人的言行舉止時,就會産生所謂的道德綁架吧。

“道德綁架”是一個涉及道德標准和社會行爲的概念,它指的是利用道德標准來評判和強迫他人按照個人的道德觀念行事,這種行爲通常忽視了個體的差異、自由選擇以及情況的複雜性和多樣性。

從這個定義來看,充分顯示了綁架的概念,就是通過道德標准來評判,甚至強迫他人按照個人的道德觀念行事,而這裏也十分強調了個人道德,當這個個人道德未必是社會道德標准的時候,尤其是高于社會道德觀念的時候,就很容易産生所謂的道德綁架,簡單而言,就是不要試圖以自身的道德要求去要求別人。

道德綁架常常表現爲以高尚的名義要求別人做某些事情,例如,父母可能會要求子女“養老”或“回報父母”,這在某種程度上是一種道德綁架的體現。另外,道德綁架也可能發生在更廣泛的社會環境中,比如要求軍人舍身救人,或要求富人支持慈善事業,否則就進行譴責,這也被視爲道德綁架。

從這一點,同樣可以看出,必須以高尚的名義去要求別人,而有的時候總是要求與人的甚高,要求與己的就比較低了,這樣的情況下,自然就會形成所謂的道德綁架,而事實上這個道德,某種程度上具有選擇性的,不是集體的,社會的道德,完全是個人,或者是因爲某些事,某些背景下的強制要求,並把該要求,官上道德的美言,希望你,我,他能執行。

道德綁架不僅是一個社會問題,也是一個哲學和倫理問題,需要從多個角度進行理解和探討,當然,我們普通百姓並不是什麽哲學家,社會學家,同樣對于這些也並不是了解很多,關心很多,作爲普通百姓,在遇到所謂的道德綁架的時候,其實你只需要去核准2件事,一件事是現在所面臨的道德要求,是否是社會道德基准,是否是大部分人會遵守去做的,如果是,那就順其然的按照這個去做,如果不是,那自然就會存在道德綁架的可能,你就可以適當的遵從自己的本心去處理。

另外一件事就是對于自身的三觀的要求和執行,每個人,哪怕再惡,再壞,其實也是有其自身的善惡判斷,自身的道德底線。抛開利益不談,其實很多人都是能遵守所謂的社會公德,社會道德底線的,而一旦牽涉到利益,那麽就自然會和自身的三觀去比較,衡量,從而去決定是否需要被道德綁架,是否依存自身的三觀去做事,當兩者存在矛盾的時候,就會有一個選擇,而選擇的基礎,其實也是在于利益與道德的權衡,何去何從,是否綁架,就看你的心值多少錢了。

其實,道德綁架這個詞出來了大概也就10來年,而爲什麽會在最近才産生這樣的社會現象,和我們所知的社會道德底線的突破,或者是社會精神文明建設的缺失有很大的關系。

10年前大家都能遵守的道德規範,現在來看,好像覺得不值得了,大家,或者是一部分人覺得並不是道德底線了,那麽自然就會遵從自身的個性,自身的三觀,自身的利益,去突破這個底線而不去做某些事,這個時候,自然就會出現所謂的道德綁架了。

而對于精神文明建設,其實就是社會道德的普及教育,如果這方面的缺失,自然會導致人們,尤其是年輕人,尤其是所謂的富有個性的年輕人,對于道德底線的獲知,判斷等等的缺失,當遇到類似事情的時候,就會産生道德與行爲的沖突,而這個時候,自然就會標簽出所謂的道德綁架了。

說了這麽多,那麽我們該如何應對道德綁架呢?又該在遇到道德權衡的時候該做出怎樣的選擇呢?

其實,筆者覺得,如果你個人道德高尚,普遍高于社會道德的時候,又或是當你在金錢利益與道德矛盾的時候,優先選擇道德來左右你的言行,那麽大概率是不大會碰上道德綁架的事情了,而正因爲當你的個人價值觀與社會道德産生沖突的時候,或者是與對方的道德産生沖突的時候,就會産生對某事,某人,某物的不同的看法和言行,當兩者無法匹配的時候,自然就會産生所謂的單方面認爲的道德綁架。

基于上述所言,其實當你遇到類似情況的時候,你只需要去比較,判斷這次的道德要求是否與社會價值,社會道德匹配,以此來決定你的言行,至于其他人,尤其是單個人,單個組織的高標准要求,完全可以忽視,自然也可以給他們標上道德綁架的標簽了。

道德,就現在而言,其實已經不是越高尚越好了,筆者在這裏不去討論原因,由來與未來,只是想要說的是讓我們所有人的道德標准都略高于社會道德標准,這樣我們整體的社會道德標准將會有向上的趨勢,這樣所謂的道德綁架才會越來越少,這樣,我們的生活,社會才會更加美滿。

0 阅读:5

Jerryxiaoxiao

簡介:以文會友,以友助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