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後學生請假7天,只爲捐獻造血幹細胞挽救陌生女孩生命:想爲病人延續生的希望

九派新聞 2024-05-13 20:12:39

肖揚騰是杭州電子科技大學(以下簡稱杭電)電子信息學院的一名研究生,今年24歲。除了是一名研一新生外,肖揚騰還有另外一個特殊的身份——全國第17485例造血幹細胞捐獻者。

4月30日,經過4個小時的采集,肖揚騰成功把自己的造血幹細胞捐獻給一名病情十分危急的陌生女孩。如今,受捐造血幹細胞的小女孩正在積極治療,身體正在恢複中。

4年前,肖揚騰在一次無償獻血中了解到造血幹細胞捐贈,並成爲中華骨髓庫的捐獻志願者。肖揚騰稱,在非血緣關系人群中,配型成功率只有十萬分之一甚至百萬分之一。“在幾率如此低的情況下,能夠配型成功,這就爲病人延續了生的希望。”他堅定地說,“我當然要去延續這個希望。”

5月13日,肖揚騰向九派新聞講述了其捐贈造血幹細胞的故事。

來百度APP暢享高清圖片

肖揚騰獲得捐獻造血幹細胞榮譽證書。圖/受訪者提供

【1】接到紅十字會電話立馬同意捐贈

“杭州電子科技大學電子信息學院:貴校研一肖揚騰同學,于2020年6月志願加入中華骨髓庫,成爲一名光榮的造血幹細胞志願捐獻者。2024年,該同學與一名重症血液病患者初步配型成功。根據安排,肖揚騰同學近日將入住醫院開始接受捐獻前的預處理。希望貴方協助批准肖同學請假7天,以便順利完成患者的臨床移植,從而挽救患者生命。”

前段時間,杭電電子信息學院輔導員收到這張請假條,署名是江西省吉安市紅十字會。學校當即批准假期,給肖揚騰辦了歡送會,並詢問他還有什麽需要幫助。

“沒什麽了,我現在就希望能盡快順利地把我的造血幹細胞捐獻給那個女孩。”肖揚騰說話時,語氣還帶著一些焦慮。這次捐獻原定于3月底進行,但由于患者病情不穩定,一直延遲到4月底才再次啓動。而過去的這一個多月,肖揚騰都在牽挂著這個陌生女孩。

這份“牽挂”在去年12月底悄悄埋下。當時,肖揚騰接到當地紅十字會工作人員的電話,他的造血幹細胞與一名重症血液病患者配型成功,他被詢問是否願意捐獻。

“我在接到這個電話的時候,沒有考慮太多,因爲造血幹細胞是關乎患者性命的,我現在最大感受就是非常開心,因爲那個小女孩她得到我的造血幹細胞之後,病情會好轉。”肖揚騰稱。

早在4年前成爲中華骨髓庫的捐獻志願者時,肖揚騰就了解到,在非血緣關系人群中,配型成功率只有十萬分之一甚至百萬分之一。“在概率如此低的情況下,能夠配型成功,這就爲病人延續了生的希望。”他堅定地說,“我當然要去實現這個希望。”

爲了保持最好的身體狀態,肖揚騰從2月份開始,每晚都堅持跑步5公裏,一直持續到捐獻前幾天。“這是‘生命的種子’,我希望它能是最好的”。相比獻血,肖揚騰覺得捐獻造血幹細胞可能要“折騰”一些,因爲要經過入庫、配型、體檢、動員、采集等一系列流程,但他表示自己不怕折騰。

“我是個比較樂觀的人,平時也喜歡運動,會打打籃球、羽毛球,跑跑步,所以我的身體素質挺不錯的,我很樂意捐贈幹細胞挽救他人。”肖揚騰笑著說。

要去捐獻造血幹細胞這件事,肖揚騰一直沒和家裏人說。獨自完成體檢後,直到3月11日當地紅十字會通知他時,他才告訴父母。驚訝之余,父母表示了擔憂。

肖揚騰翻出了許多專家醫生科普“捐獻造血幹細胞”的視頻,並和父母耐心溝通,袒露“想要救人性命”的決心。一周後,父母接受並同意了他的決定。

捐獻日期的推遲,讓肖揚騰格外擔心這個和自己“有緣”的女孩。“加油!挺住!”在默默祈禱一個月後,4月初,他終于再次收到准備捐獻的通知。

肖揚騰生活照。圖/受訪者提供

【2】獨自一人赴南昌捐贈

4月25日,肖揚騰一個人坐火車趕赴南昌,進行造血幹細胞的捐獻工作。捐獻前,他要連打4天的動員劑,用來加速骨髓造血幹細胞的生成和釋放。這個過程一般會導致捐獻者感覺頭重腳輕、腰酸背痛,對捐獻者是一個較大的考驗。

4月30日,經過4個小時的采集,肖揚騰順利完成造血幹細胞的捐獻,他也成爲全國第17485例造血幹細胞捐獻者。完成後躺在病床上的那一刻,他一下子輕松許多。

回到校園,肖揚騰從吉安市紅十字會得知,受捐造血幹細胞的小女孩正在積極治療,身體正在恢複中。聞聽此訊的肖揚騰高興地說:“我希望通過自身經曆,讓大家明白,捐獻造血幹細胞其實是一件很正常、很自然的事,真心希望可以有越來越多的人加入這支愛心隊伍裏來。”

被問及捐贈後身體有沒有感覺到什麽不適,肖揚騰笑著稱,“沒有任何不舒服,感覺挺輕松的,捐完之後感覺自己立馬能活蹦亂跳了。現在的捐贈和之前有很大的不同,之前可能還要做手術,現在就在手臂上抽就好了。”

據了解,造血幹細胞捐獻,就是適齡、健康的公民捐獻出自己正常的造血幹細胞,輸注到原已衰竭或摧毀造血功能和免疫功能的患者體內,重建患者的造血功能和免疫功能,達到治療疾病的目的,此過程稱爲造血幹細胞移植。

肖揚騰生活照。圖/受訪者提供

【3】專家:捐獻造血幹細胞對普通人的身體沒有傷害

什麽是造血幹細胞?捐獻造血幹細胞和獻血有什麽不同?捐獻造血幹細胞對身體會不會有傷害?

據杭州日報報道,浙江省中醫院血液科醫生胡通林從事血液臨床工作近20年,是該單位中華骨髓庫幹細胞采集組核心成員,他解答了這些大衆較爲關心的問題。

“人體所有細胞都有一個源頭。”胡通林打了個比方,“而這個最原始的‘老祖宗’就是造血幹細胞。”

在人的一生中,造血幹細胞會根據生理需要分化成其他各種功能的細胞。“一旦‘老祖宗’不行了,身體方方面面的機能都會受影響。所以爲什麽涉及這一類的血液病患者會很危急,原因就在這兒。”

胡通林說,捐獻造血幹細胞其實並沒有很多人想的那麽“恐怖”,和獻血相比,主要有兩點不同:多了一個“動員”環節,就是把位于造血中心——骨髓裏面的幹細胞,“趕”到外周血,這樣就可以采集;采血時長相對略久一些,尤其是遇到體重偏重的受捐者;此外捐獻者血管的質量和粗細對采集速度也有一些影響。

胡通林表示,捐獻造血幹細胞對普通人的身體並沒有傷害。這是因爲捐獻造血幹細胞的量很少,只占供者身體造血幹細胞數量的極少數。“但捐獻後,要保證適當的休息,差不多一周就可以恢複。”

肖揚騰告訴九派新聞,“能給她捐贈造血幹細胞,這也是我和這個小女孩的緣分。”

被問及如果需要爲她再捐一次,會願意嗎?“我願意。”肖揚騰堅定地回答。

九派新聞記者 龔淩蔚

編輯 吳迪 萬璇

0 阅读:4

九派新聞

簡介:提供最有價值的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