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腫瘤防治宣傳周丨肺癌仍是第一大癌!江蘇每年約新發28.13萬例癌症病例

揚眼 2024-04-15 16:30:30

癌症是嚴重威脅人民群衆健康的重大公共衛生問題,給家庭和社會造成重大經濟負擔,也是當前社會重大民生“痛點”之一。2024年4月15—21日是第30屆全國腫瘤防治宣傳周(以下簡稱“宣傳周”),本屆主題是“綜合施策 科學防癌”。4月15日上午,江蘇“全國腫瘤防治宣傳周”啓動儀式在南京舉行。記者獲悉,經過不懈努力,我國癌症5年生存率持續上升,到2030年,癌症5年生存率有望達46.6%。

江蘇平均每天約770例新發癌症

記者獲悉,據雖然腫瘤防治舉措不斷升級,但隨著我國老齡化社會逐步加深,中老年人群腫瘤患病率高居不下,腫瘤依舊是威脅我國居民健康的頭號殺手。

江蘇最新腫瘤登記數據顯示,江蘇每年約新發28.13萬例癌症病例,並有17.14萬人因癌症死亡。平均每天約有770人被診斷爲新發癌症,約有469人因癌症死亡。男性發病前5位惡性腫瘤:肺癌、胃癌、食管癌、結直腸癌和肝癌,占發病總數的69.89%。女性發病前5位惡性腫瘤:肺癌、乳腺癌、結直腸癌、甲狀腺癌和胃癌,占發病總數的57.25%。

男性和女性死亡前5位惡性腫瘤均爲:肺癌、胃癌、食管癌、肝癌和結直腸癌,分占男性和女性全部惡性腫瘤死亡總數的76.55%和61.08%。無論發病還是死亡、男性或是女性,肺癌均占首位。

腫瘤防治宣傳周義診活動現場

腫瘤5年生存率逐年提升

“腫瘤防治宣傳周已經到了第30屆,這些年來,我們一直跟腫瘤‘扳手腕’,各項舉措不斷上新,也取得了較好的成效。”江蘇省腫瘤醫院副院長何俠教授介紹,患者的生存質量越來越高,生存時間也越來越長。我國癌症5年生存率從2015年的40.5%上升到了2022年的43.7%。

而《健康中國行動——癌症防治行動實施方案(2023—2030年)》(下面稱“方案”)指出,到2030年,我國癌症防治體系會進一步完善,危險因素綜合防控、癌症篩查和早診早治能力顯著增強,規範診療水平穩步提升,癌症發病率、死亡率上升趨勢得到遏制,總體癌症5年生存率達到46.6%。

部分腫瘤如甲狀腺癌五年生存率超過90%、乳腺癌五年生存率達到了80%以上。在江蘇省腫瘤醫院,鼻咽癌的五年生存率也達到了82%。越來越多的癌症患者康複期患者回歸原來的工作和生活,長期“與癌共舞”;而肝膽胰腫瘤、晚期肺癌等腫瘤的五年生存率則相對比較低。

綜合施策、科學防癌,40%的癌症可避免

總體癌症5年生存率達到46.6%需要付出更爲艱辛的努力,腫瘤防控工作任重而道遠。

何俠教授說,要按照“方案”相關要求,擴大癌症防控科普宣傳,倡導每個人做自己健康的第一責任人,普及抗癌健康知識,全面提升全社會癌症防控意識,動員全社會支持和參與癌症防治工作,營造全民防癌抗癌的良好氛圍;運用科學有效的手段,整合政府、醫療機構、企業、媒體等資源,綜合施策,形成防癌抗癌合力;堅持預防爲主,關口前移,聚焦健康全過程,倡導健康生活方式,控制癌症風險因素,主動參加防癌體檢;加強醫防融合,創新防治結合工作模式,完善從癌症預防、高危人群篩查到早期診斷、規範化治療以及康複服務(癌症防篩診治康全周期)的一體化防治體系,有效遏制癌症危害,築牢人民群衆健康防線。

實際上,癌症的形成是多種危險因素長期積累的一個慢性的過程,目前被世界衛生組織國際癌症研究機構評定的已確定的人類致癌物有127種,可能的致癌物有95種,涉及的致癌物類型非常的廣泛。但是,癌症是一類可防可控的疾病,大約40%的癌症可以通過控制癌症危險因素,改變生活方式等得以避免,所以要積極科學地進行癌症預防。

推進全流程管理,致力癌症防控江蘇“一盤棋”

今年是實現“十四五”規劃目標任務的關鍵一年。江蘇省癌症中心將發揮在全省癌症防控工作中的技術支撐和技術指導作用,制定全省各類腫瘤防治標准和制度規範。構建完善的江蘇省癌症防控網絡,指導各地市和縣級行政區域成立市級癌症中心和縣區級癌症中心。

今年,江蘇繼續推進縣級腫瘤防治中心建設,將逐步實現江蘇省癌症防治體系信息化平台在各市、縣級癌症中心的全覆蓋,進一步完善“省、市、縣、鄉、村”五級癌症防治體系,進而根據全省各地癌症基線情況,實施危險因素控制行動,踐行癌症科學預防;開展癌症危險因素和腫瘤監測,推進抗癌健康知識宣傳教育等幹預工作;實施早篩早診早治行動,實現癌症全周期管理;實施癌症信息化行動,順利完成癌症患者康複指導項目。建立全程管理平台等多方面助力全省癌症防控工作“一盤棋”。

通訊員 胥林花 周威 張迅

揚子晚報/紫牛新聞記者 于丹丹

校對 陶善工

0 阅读:36